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27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包括: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可更换钢柱组件,设在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上且包括多个钢柱,多个钢柱在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第二连接型钢构件,设在可更换钢柱组件的顶部;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设在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上,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通过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与可更换钢柱组件共同协调工作以抵抗地震侧向作用;可更换钢柱组件被构造成截面抗弯承载力小于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截面的抗弯承载力,以保证震后损伤集中于可更换钢柱组件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通过更换损伤的钢柱即可完成震后修复。

Bottom segmented fabricated aseismatic function recoverable shear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ttom-section assembly type earthquake-resistant functional restorable shear wall. The bottom-section assembly type earthquake-resistant functional restorable shear wall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ed section steel member, a replaceable steel column componen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nected section steel member and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teel columns, and a plurality of steel columns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second connected section steel member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replaceable steel column assembly; the upp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is located on the second connected section steel member; the upp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coordinates with the replaceable steel column assembly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ed section steel member to resist seismic lateral action; the replaceable steel column assembly is constructed into a section. The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upp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s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se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post-earthquake damag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replaceable steel column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assembling aseismic function of the bottom par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shear wall can be restored, and the post-earthquake repair can be completed by replacing the damaged steel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土木结构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中多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高层结构形式,具有抗侧刚度大,抗震能力强的特点。然而,强地震发生之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构件底部由于受到巨大的倾覆弯矩作用,通常损伤严重。由于剪力墙构件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并通常为现浇混凝土构件,维修和更换难度极大。历次地震震害表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倒塌概率通常非常小,但剪力墙构件底部一旦破坏,维修成本极高。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中大量框架-剪力墙结构因为震后修复成本过高被拆除重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底部损伤后维修难度大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所述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便于震后快速修复,且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可更换钢柱组件,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上,且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包括多个钢柱,多个钢柱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第二连接型钢构件,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设在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的顶部;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设在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上。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共同协调工作以抵抗地震侧向作用;其中,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被构造成截面抗弯承载力小于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截面的抗弯承载力,以保证震后损伤集中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之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通过使可更换钢柱组件整体的截面抗弯承载力小于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截面的抗弯承载力,能够保证震后损伤集中于可更换钢柱组件之中,通过更换损伤的钢柱即可完成震后修复,易于作业且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通过螺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的交界面处预设螺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的交界面处预设螺孔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螺栓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钢柱中设有多道第一加劲肋,以保证所述多个钢柱不发生局部屈曲。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上设有多道第二加劲肋以保证所述连接型钢构件不发生局部屈曲。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钢柱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以形成一个能够承受弯矩和剪力的整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中设有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预先焊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接触的区域设有抗剪连接件,以保证截面弯矩和剪力能有效稳固地传递给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的一个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I-I线的断面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100,第一连接型钢构件1,可更换钢柱组件2,钢柱21,第一加劲肋211,横向加劲肋2111,纵向加劲肋2112,第二连接型钢构件3,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4,螺栓5,抗剪连接件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相关技术中,强地震发生之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构件底部由于受到巨大的倾覆弯矩作用,通常损伤严重。由于剪力墙构件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并皆为现浇混凝土构件,维修和更换难度极大。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震害表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倒塌概率通常非常小,但剪力墙构件底部一旦破坏,维修成本极高,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中大量框架-剪力墙结构因为震后修复成本过高被拆除重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在混凝土墙体的墙角部位设置耗能装置,以减小混凝土构件的损伤。然而,上述方法削弱了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有可能引起构件底部截面的剪切破坏。此外墙肢底部仍有不可更换的混凝土构件,强震作用下仍然具有较大的破坏可能,从而造成维修困难。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100,便于震后的快速维修且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10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结构100,包括:第一连接型钢构件1、可更换钢柱组件2、第二连接型钢构件3以及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4。具体而言,可更换钢柱组件2设在第一连接型钢构件1上,并且可更换钢柱组件2可以包括多个钢柱21(钢柱21的材料可以采用延性较好的软钢),多个钢柱21竖向放置(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多个钢柱21在水平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边方向)上并排布置(依次布置)。相邻钢柱2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可更换钢柱组件2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于震后的快速修复。第二连接型钢构件3设在可更换钢柱组件2的顶部。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二连接型钢构件3可以设在可更换钢柱组件2的上端,并且第二连接型钢构件3与可更换钢柱组件2相连。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4设在第二连接型钢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可更换钢柱组件,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上,且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包括多个钢柱,所述多个钢柱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布置;第二连接型钢构件,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设在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的顶部;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设在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上,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共同协调工作以抵抗地震侧向作用;其中,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被构造成截面抗弯承载力小于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截面的抗弯承载力,以保证震后损伤集中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可更换钢柱组件,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上,且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包括多个钢柱,所述多个钢柱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布置;第二连接型钢构件,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设在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的顶部;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设在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上,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共同协调工作以抵抗地震侧向作用;其中,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被构造成截面抗弯承载力小于所述上部钢筋混凝土墙体截面的抗弯承载力,以保证震后损伤集中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之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型钢构件通过螺栓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分段装配式抗震功能可恢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的交界面处预设螺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型钢构件与所述可更换钢柱组件螺栓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琛杜宏彪黄津管民生解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