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金属人造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97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仿金属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包括基材材料准备阶段,为基材着色阶段,在着色后的基材上印花工序,在印有花纹的半成品上贴合金属膜工序,对已贴合完成金属膜的半成品进行纳米处理的阶段,对完成纳米处理的基材进行搓揉程序,直至成品整理程序等七大步骤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一致性高、品质稳定性好,利用搓揉程序使人造革的表面纹路较之离型纸的产品更具真皮感,尤其是浸水令人造革膨胀后再进行搓揉所产生的真皮感更佳,再在此基础上增加贴合金属膜工序及纳米处理的工序,使人造革在具有真皮感的基础上又具有金属质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造革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PU(聚氨基甲酸 酯树脂Polyurethane Resin)与金属膜密著结合,经纳米处理合成人造 革的制造方法。技术背景在人造革制造行业,为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人造革制造基本步骤 为其一为准备材料阶段,于巿场上购回具有立体皮革紋理的离型纸,同时将一底布和一湿式面料结合制成人造革片材的基材;其二为著色阶段, 即是在离型纸表面涂覆经选定并调配好了颜色的树脂;其三为粘合阶段, 离型纸涂覆有彩色树脂的一面与基材发泡的一面粘合;其四为离型阶段, 当有颜色的树脂层与基材结合紧密之后,再将离型纸由基材上剥离,于是 离型式纸上的紋路通过树脂反映到了基材发泡层的表面,形成了有皮革紋 路的表面层。该通用方法具有如下缺陷之一是成本高,由于离型纸多为 从国外进口,对于少量多紋理品种的釆购单价高更是理所当然,而大量釆 购又使企业背上成本及库存负担,同时离型纸为消耗性材料,使用期限有 限,这些均增加了制造成本;之二是使用效果有限,由于离型纸在使用过 程中均会造成其本身纸面紋路的磨损,因此离型纸的多次使用会使人造革 表面的紋路逐次变浅,直至显现不出紋理的立体效果,影响了人造革产品 的品质;之三是紋理呆板,由于应用离型纸在人造革上制造的花紋是间接 转压成型,故花紋的紋路呈现出不自,的规则感。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尚未发现针对上述传统工艺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中国ZL96119152、 98122222、 98122243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 一种转移印花方法,但 该方法并未涉及人造革基材的制造,而仅是在已有的人造革基材上以转移 方法印花而已; 一些日本企业则提出了关于人造革基材所用材料的申请, 如中囯ZL00104096号专利申请。而中国专利ZL200310112178. 7号专利技术专 利公开了一种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包括基材材料准备阶段,为基材着色阶 段,在着色后的基材上印花工序,对完成印花程序的基材进行搓揉程序, 直至成品整理程序五个步骤相应的配套设备,只需更换印刷辊轮及在其表 面雕刻的紋理图案,便可改变基材表面的紋理,并在搓揉之后形成各种不同的立体仿真皮紋路,既降低了产成品成本又增加了人造革之紋路变化及 客户的选择性;该专利为改革离型纸生产方式提供了 一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淘汰离型纸、简化工艺程序、降低用 工量、综合生产成本、人造革仿真皮效果逼真且使人造革的金属质感强的 纳米仿金属人造革制造方法。根据上述目的设计了 ,其包括七大步骤 及相应的配套设备,这七个步骤是基材材料准备阶段、为基材着色阶段、 在着色后的基材上印花工序、在印有花紋的半成品上贴合金属膜工序、对 已贴合完成金属膜的半成品进行纳米处理的阶段、对完成纳米处理的基材 进行搓揉程序、直至成品整理程序。其中,基材材料准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a、 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PU涂覆在混纺起毛布的表面,b、 再用室温水对涂覆有所述树脂的布进行浸泡使树脂凝固、固化,c、 用40 8(TC的热水将残存溶剂清洗干净,d、 用挤压机或甩干机使基材达到半干状态,e、 将半干的基材置于在100 15(TC的烘箱或干燥炉内烘干,烘干时 间5~10分钟。上下文中所述的半干状态的基材的含水量均为20 - 30% 。为基材着色阶段包括以下步骤a、 利用溶剂将树脂PU稀释至粘度1300 ~ 1500cps制成稀释液,b、 将选定的且与树脂PU匹配的色料加入所述的稀释液中并充分搅拌 至完全溶解为止,c、 利用涂布机将完成调色的所述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基材表面上,d、 将完成着色后的基材置于80 12(TC的烘箱或干燥炉内烘干,烘 干时间3~5分钟。在着色后的基材上印花工序包括以下步骤a、 将与PU人造革匹配的粘结用树脂倒入人造革印刷机的储料槽内,b、 选择表面刻有所需要图案的印刷辊轮并将其安装在印刷机上,c、 将着色后的基材放在印刷机的传送台上,d、 根据需要调整印刷辊轮与传送胶轮之间的间距,e、 将完成印花工序的着色基材送入130 15(TC的烘箱或干燥炉内烘 干,烘干时间2-3分钟。其中,粘结用树脂为行业内通用的粘结用树脂。在印有花紋的半成品上贴合金属膜工序包括以下步骤a、 将表面印有浮雕状花紋的半成品置于贴膜专用机发送台上;b、 利用刻有100meSH的辊轮均匀的将胶水涂布于印有浮雕花紋的半 成品上,该胶水为行业内通用的常规胶水;c、 经烘箱将胶水烤至半干状态,用贴合辊轮将金属膜与印有浮雕花 紋的半成品进行贴合;d、 贴合完成,用卷取机,卷成放置48h以至胶水完全干燥,定性后拆膜。对已贴合完成金属膜的半成品进行纳米处理的阶段包括以下步骤a、 将已贴合完成金属膜的半成品置于辊涂机的机台上;b、 将纳米原料调和至适合粘度(500 ~ 800cps )于置于辊涂机的储料 轮槽上;c、 辊涂机生产线速调至每分钟5M的生产速度,著墨量为每米140 200g,依生产工艺而定,辊涂机可选用意大利gemata辊涂机。对完成纳米处理的基材进行搓揉程序包括以下步骤a、 将已完成纳米处理的基材浸入水中1~2分钟,b、 利用挤压机或甩干机将在材挤压或甩干至半干状态,c、 将半干状态的基材置于温度为50 7(TC的揉紋机内,揉紋1~3 小时。最后,将完成揉搓程序的基材从揉紋机内取出后整理、成卷即为成品。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淘汰了离型纸及其相关的工序、工艺,利用印 刷、搓揉使基材表面的平面紋路呈现出立体状,只需借助印刷辊轮表面花 紋的改变即可满足巿场需求的紋路造型,其成本远低于购买离型纸及其库 存成本。由于印刷辊轮为金属制造,其表面紋路的耐久性是离型纸无法比 拟的,因此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搓揉程序使人 造革的表面紋路较之离型纸的产品更具真皮感,尤其是浸水令人造革膨胀 后再进行搓揉所产生的真皮感更佳,而且再在此基础上增加贴合金属膜工 序及纳米处理的工序,使人造革在具有真皮感的基础上又具有金属质感。 附图说明附图l是现有人造革生产流程示意框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人造革生产 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案附图l描述了现有技术生产人造革的流程示意,即将一底布和一湿式 面料结合制成人造革片材的基材的材料准备阶段;在离型纸表面涂覆调配好了颜色的树脂的著色阶段及对离型纸的烘干;烘干后的离型纸二次涂覆后与基材粘合的粘合阶段,及粘合后的烘干、冷却并打卷存放一二天;最后为离型阶段,即将离型纸由基材上剥离,由此离型式纸上的紋路通过 树脂反映到了基材发泡层的表面,形成了有皮革紋路的表面层。该传统人造革生产过程一般需要主机操作人员7~9人。附图2示意性简述了本专利技术生产人造革的流程,包括准备材料、着色、印花、金属膜贴合、纳米处理、搓揉、成品整理共七大步骤,由此可明显看到与传统生产流程相比程序上的简化,导致仅需要主机操作人员3~4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材表面着色并借助印刷机及专用树脂对着色面进行印 刷使之产生真皮紋路,且紋路的变化随巿场及客户的要求而定,在效地实 现了提供一种可降低成本、简化生产程序的人造革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目的, 下面对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准备材料阶段。首先准备混纺起毛布,该混纺布以聚多元脂纤维Polyest、雷龙纤维Rayon、棉纤维C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金属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包括七大步骤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基材材料准备阶段、为基材着色阶段、在着色后的基材上印花工序、在印有花纹的半成品上贴合金属膜工序、对已贴合完成金属膜的半成品进行纳米处理的阶段、对完成纳米处理的基材进行搓揉程序、直至成品整理程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汉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县和登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