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盐雾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盐雾结构的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52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防盐雾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盐雾结构的手机,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上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对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由上之下分布的上阶梯面、下阶梯面,上阶梯面的上端与水平面连接,水平面与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储水缝隙段,上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缝隙段,下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一储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水、盐雾进入的路径,对水、盐雾进行隔离,从而起到防水、防盐雾的目的,防水、防盐雾效果好。

Waterproof and salt fog resistant structure and mobile phone with waterproof and salt fog resista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proof and salt-fog-proof structure and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water-proof and salt-fog-proof structur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are indented inward to form the upper and lower step surfac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step su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surface, and the horizontal su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ide. A first water storage gap sec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e, a second water storage gap section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ater storage gap sec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step surface and the relative par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and a first water storage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ater storage gap sec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lower step surface and the relative par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solate the water and salt fog by changing the path of water and salt fog entering, thereby playing the purpose of waterproof and anti-salt fog, and having good waterproof and anti-salt fo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防盐雾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盐雾结构的手机
本技术涉及手机防水结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水防盐雾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盐雾结构的手机。
技术介绍
现有智能手机在结构空间上越来越小,越来越薄的情况下,手机内部形成了很多狭小的缝隙。由于毛细现象,小间隙更容易将水珠、盐雾吸入,当元器件与壳料间间隙过小且无变化时,此时水珠、盐雾就会附着在器件周围,却无法完全从其他的孔隙里排出,就会导致进入部分的盐雾与之具有亲和性的金属和器件发生反应,生成更多的盐份,从而腐蚀手机结构件及相关的电子元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防盐雾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盐雾结构的手机,该防水防盐雾结构的防水防盐雾效果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防水防盐雾结构,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包括顶板和与顶板连接的第一侧板,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面壳设置在底壳内;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上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对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由上之下分布的上阶梯面、下阶梯面,上阶梯面的上端与水平面连接,所述水平面与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储水缝隙段,所述上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缝隙段,下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一储水腔;所述第一侧板拐角处的外表面为第一引流面,所述第一引流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腔连通的第三储水缝隙段;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包括凹面和第二引流面,所述凹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三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腔,所述第二引流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第四储水缝隙段,所述第四储水缝隙段还与顶板、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的容置腔连通。所述上阶梯面的下端通过第一斜面与下阶梯面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三储水缝隙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第一引流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第一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渡段与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的空间体积大于第一引流段的空间体积。第四储水缝隙段包括依次连接第二引流段和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二引流段与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三过渡段与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三过渡段的空间体积都大于第三引流段的空间体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机,包括权利上述所述的防水防盐雾结构。本技术提出的防水防盐雾结构,水可以依次流经相连通的第一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缝隙段、第一储水腔、第三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腔和第四储水缝隙段,由于水由小间隙向大间隙流动越来越困难,水、盐雾量较小时,水、盐雾会存储在第一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缝隙段和第三储水缝隙段中,水、盐雾量较大时,水、盐雾会存储在第一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缝隙段、第一储水腔、第三储水缝隙段和第四储水缝隙段中,这样通过改变水、盐雾进入的路径,对水、盐雾进行隔离,从而起到防水、防盐雾的目的,防水、防盐雾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防盐雾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储水缝隙段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储水缝隙段的示意图;图6为水量较少时防水防盐雾结构的存储水示意图;图7为水量较多时防水防盐雾结构的存储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防水防盐雾结构,该防水防盐雾结构可以用在手机中,起到手机防水防盐雾的作用。该防水防盐雾结构包括面壳和底壳,面壳包括顶板11和与顶板11连接的第一侧板12,底壳包括底板21和与底板21连接的第二侧板22,面壳设置在底壳内。第一侧板12与顶板1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屏模组50的收容部,顶板11、第一侧板12和底板2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元器件组40的容置腔3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板12的外表面上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对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由上之下分布的上阶梯面122、下阶梯面123,上阶梯面122的上端与水平面121连接,水平面121与第二侧板2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储水缝隙段60(需要说明的是水平面与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之间为密封配合,但是还是会有水会进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缝隙内;这里储水缝隙段指具有一定长度的缝隙)。上阶梯面122与第二侧板22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缝隙段60连通的第二储水缝隙段70,下阶梯面123与第二侧板22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缝隙段70连通的第一储水腔80。第一侧板12拐角处的外表面为第一引流面125,第一引流面125与底板21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腔80连通的第三储水缝隙段90。第一侧板12的底面包括凹面126和第二引流面127,凹面126与底板21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三储水缝隙段90连通的第二储水腔100。第二引流面127与底板21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腔100连通的第四储水缝隙段110,第四储水缝隙段110还与顶板11、第一侧板12和底板21之间形成的容置腔30连通。如图2所示,上阶梯面122的下端通过第一斜面124与下阶梯面123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侧板22的上表面与该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第二斜面221连接,利于第二储水缝隙段存储水。如图4所示,第三储水缝隙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91、第一引流段92和第二过渡段93,第一过渡段91与第一储水腔连通,第二过渡段93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第一过渡段91、第二过渡段93的空间体积都大于第一引流段92的空间体积。如图5所示,第四储水缝隙段包括依次连接第二引流段111和第三过渡段112,第二引流段111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第三过渡段112与容置腔连通,第三过渡段112的空间体积大于第三引流段111的空间体积。如图6所示,当水分在正常范围内(或水量少)时(图中黑色填充部分代表水),水分将分四个阶段进行存储,初始水分会从第一储水缝隙段60进入,然后再进入第二储水缝隙段70。如果初始水分量较多可以适应的加长第二储水缝隙段70的长度,使第二储水缝隙段70可以充分的容纳初始水分。然后少量的残余水分经过第一储水腔80后,存储在第三储水缝隙段90内,当然还会有极少量的水会经过第二储水腔100后存储在第四储水缝隙段110内,从而将水分隔离在容置腔外。如图7所示,当水分很多时,水会存储在第一储水缝隙段60、第二储水缝隙段70、第一储水腔80、第三储水缝隙段90、第二储水腔100和第四储水缝隙段110中,从而将水分隔离在容置腔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机,包括上述的防水防盐雾结构。本技术提出的防水防盐雾结构,水可以依次流经相连通的第一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缝隙段、第一储水腔、第三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腔和第四储水缝隙段,由于水由小间隙向大间隙流动越来越困难,水、盐雾量较小时,水、盐雾会存储在第一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缝隙段和第三储水缝隙段中,水、盐雾量较大时,水、盐雾会存储在第一储水缝隙段、第二储水缝隙段、第一储水腔、第三储水缝隙段和第四储水缝隙段中,这样通过改变水、盐雾进入的路径,对水、盐雾进行隔离,从而起到防水、防盐雾的目的,防水、防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防盐雾结构,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包括顶板(11)和与顶板连接的第一侧板(12),所述底壳包括底板(21)和与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22),所述面壳设置在底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上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对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由上之下分布的上阶梯面(122)、下阶梯面(123),上阶梯面的上端与水平面(121)连接,所述水平面与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储水缝隙段(60),所述上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缝隙段(70),下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一储水腔(80);所述第一侧板拐角处的外表面为第一引流面(125),所述第一引流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腔连通的第三储水缝隙段(90);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包括凹面(126)和第二引流面(127),所述凹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三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腔(100),所述第二引流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第四储水缝隙段(110),所述第四储水缝隙段还与顶板、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的容置腔(3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防盐雾结构,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包括顶板(11)和与顶板连接的第一侧板(12),所述底壳包括底板(21)和与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22),所述面壳设置在底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上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对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由上之下分布的上阶梯面(122)、下阶梯面(123),上阶梯面的上端与水平面(121)连接,所述水平面与第二侧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储水缝隙段(60),所述上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缝隙段(70),下阶梯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一储水腔(80);所述第一侧板拐角处的外表面为第一引流面(125),所述第一引流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一储水腔连通的第三储水缝隙段(90);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包括凹面(126)和第二引流面(127),所述凹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三储水缝隙段连通的第二储水腔(100),所述第二引流面与底板的内表面上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第四储水缝隙段(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恺程权昌杨秋平王仁平
申请(专利权)人:硕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