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外接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21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外接电源,包括壳体组件、插销组件和供能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插座壳体、盖板和提示灯环,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插座壳体的内侧,并与所述插座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提示灯环位于所述盖板的内侧,且所述提示灯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插销组件包括安全插销、插销座、接触压片和弹簧;在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无线电源接收模块,通过电磁共振技术进行电能的短距离传输,从而使装置在通过插头供电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短距离的移动,且不受到传输线缆的干扰和牵绊,方便患者使用设备时,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护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进而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率。

A medical external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al external power supply,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component, a plug component and an energy supply component. The shell component comprises a socket shell, a cover plate and a hint lamp ring. The cover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ocket shell and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ocket shell. The hint lamp ring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ver plate. The pin assembly comprises a safety pin, a pin socket, a contact pressing sheet and a spring; a radio power receiving modul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device, and the electric energy is transmitted over a short distance by an electric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so that the device can be powered by a plug. In order to carry out short-distance movement, and not to be disturbed by transmission lines and fetters, convenient for patients to use equipment, small-scale activities, increase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move,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use of nursing devic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外接电源
本技术属于医疗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外接电源。
技术介绍
无线电源,可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力传输,从而省去了连接电源线和电源插座的麻烦,其原理是,通过定向天线发射RF电源其实是一个无损耗的过程,其产出效率大概在85%左右,足以与任一款高性能的开关调节器相媲美。监护仪和输液泵需要使用电池,但是电池使用寿命短暂,长时间使用过后电池蓄电能力下降,造成无法充电,只能够连接电源使用设备,但是患者移动过程中,设备由于电源线的限制无法跟随患者移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外接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监护仪和输液泵需要使用电池,但是电池使用寿命短暂,长时间使用过后电池蓄电能力下降,造成无法充电,只能够连接电源使用设备,但是患者移动过程中,设备由于电源线的限制无法跟随患者移动,较为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外接电源,包括壳体组件、插销组件和供能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插座壳体、盖板和提示灯环,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插座壳体的内侧,并与所述插座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提示灯环位于所述盖板的内侧,且所述提示灯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插销组件包括安全插销、插销座、接触压片和弹簧,所述安全插销的外壁设置有插销垫圈,所述插销垫圈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内壁,所述安全插销和所述盖板之间通过所述插销垫圈滑动连接,所述安全插销上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座固定在所述插座壳体的内部,所述接触压片固定在所述插销座上,所述插销座位于所述插销孔的内侧,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安全插销的内侧,所述安全插销和所述插销座之间通过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供能组件包括无线电源发射模块、无线电源接收模块、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和电能输出模块,所述无线电源发射模块和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之间无线连接,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固定在所述插销座上,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上连接有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电能输出模块,所述电能输出模块和所述接触压片连接。优选的,所述插销孔的内侧呈圆筒状,所述接触压片和所述插销孔滑动连接,所述接触压片的长度小于所述插销孔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弹簧数量为四个,且均位于所述安全插销的内侧,且所述弹簧的伸缩长度等于所述接触压片的长度。优选的,所述接触压片的长度为一厘米,所述安全插销的长度为一点五厘米,所述盖板的厚度为三毫米,所述安全插销的数量为三个。优选的,所述插座壳体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开设有挂孔,且所述挂孔数量为三个,并呈品子型分布。优选的,所述提示灯环为透明的塑料材质,所述提示灯环呈环形,所述提示灯环的宽度为三毫米。优选的,所述提示灯环的外侧涂有荧光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无线电源接收模块,通过电磁共振技术进行电能的短距离传输,从而使装置在通过插头供电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短距离的移动,且不受到传输线缆的干扰和牵绊,方便患者使用设备时,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护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进而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能组件系统图;图中:10-壳体组件、11-插座壳体、12-盖板、13-提示灯环、20-插销组件、21-安全插销、211-插销孔、212-插销垫圈、22-插销座、23-接触压片、24-弹簧、30-供能组件、31-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2-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3-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4-电能输出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外接电源,包括壳体组件10、插销组件20和供能组件30,壳体组件10包括插座壳体11、盖板12和提示灯环13,盖板12位于插座壳体11的内侧,并与插座壳体11可拆卸连接,提示灯环13位于盖板12的内侧,且提示灯环13与盖板12固定连接,插销组件20包括安全插销21、插销座22、接触压片23和弹簧24,安全插销21的外壁设置有插销垫圈212,插销垫圈212固定在盖板12的内壁,安全插销21和盖板12之间通过插销垫圈212滑动连接,安全插销21上开设有插销孔211,插销座22固定在插座壳体11的内部,接触压片23固定在插销座22上,插销座22位于插销孔211的内侧,弹簧24固定在安全插销21的内侧,安全插销21和插销座22之间通过弹簧24固定连接,供能组件30包括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和电能输出模块34,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和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之间无线连接,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固定在插销座22上,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上连接有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输出端连接有电能输出模块34,电能输出模块34和接触压片23连接。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和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之间通过电磁共振技术无线连接,电磁共振技术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需要的发射和接收两个共振系统可分别由感应线圈制成,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发射端以某一高频率振动,其产生的不是弥漫于各处的普通电磁波,在两个线圈间形成一种能量通道。接收端的固有频率与发射端频率相同,因而发生了共振,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感应器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多次共振,感应器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这样接收端在此非辐射磁场中接收能量,从而完成了磁能到电能的转换,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本实施例中,使用过程中,在病房中安装无线电源发射装置,从而进行能量的供给,将装置通过双面胶带或者吸盘挂钩等固定在装置上,通过装置内部的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与无线电源发射装置中的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进行电磁共振耦合,将电能传递到插销座22上,并通过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将电流进行整流控制,通过接触压片23进行电流的输出,将负载上的插头插入到安全插销21上的插销孔211中,通过安全插销21内侧的弹簧24保持安全插销21在外部留有一段长度,从而保护在插头和接触压片23接触时,不会有插头的金属裸露出来,从而保证插插头过程中具有相对高的安全性,并且容易将插头拔出,提高插拔插头的便捷性。进一步的,插销孔211的内侧呈圆筒状,接触压片23和插销孔211滑动连接,接触压片23的长度小于插销孔211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插销孔211的内侧呈圆筒状,方便接触压片23在插销孔211的内壁滑动,接触压片23和插销孔211滑动连接,接触压片23的长度小于插销孔211的长度,从而保证安全插销21在滑动的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方便插头与接触压片23进行接触。进一步的,弹簧24数量为四个,且均位于安全插销21的内侧,且弹簧24的伸缩长度等于接触压片23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弹簧24数量为四个,且均位于安全插销21的内侧,且弹簧24的伸缩长度等于接触压片23的长度,通过弹簧24保持安全插销21向外有一个弹力,保证插头在插入和拔出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外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插销组件(20)和供能组件(30),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插座壳体(11)、盖板(12)和提示灯环(13),所述盖板(12)位于所述插座壳体(11)的内侧,并与所述插座壳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提示灯环(13)位于所述盖板(12)的内侧,且所述提示灯环(13)与所述盖板(12)固定连接,所述插销组件(20)包括安全插销(21)、插销座(22)、接触压片(23)和弹簧(24),所述安全插销(21)的外壁设置有插销垫圈(212),所述插销垫圈(212)固定在所述盖板(12)的内壁,所述安全插销(21)和所述盖板(12)之间通过所述插销垫圈(212)滑动连接,所述安全插销(21)上开设有插销孔(211),所述插销座(22)固定在所述插座壳体(11)的内部,所述接触压片(23)固定在所述插销座(22)上,所述插销座(22)位于所述插销孔(211)的内侧,所述弹簧(24)固定在所述安全插销(21)的内侧,所述安全插销(21)和所述插销座(22)之间通过所述弹簧(24)固定连接,所述供能组件(30)包括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和电能输出模块(34),所述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和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之间无线连接,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固定在所述插销座(22)上,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上连接有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电能输出模块(34),所述电能输出模块(34)和所述接触压片(2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外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插销组件(20)和供能组件(30),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插座壳体(11)、盖板(12)和提示灯环(13),所述盖板(12)位于所述插座壳体(11)的内侧,并与所述插座壳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提示灯环(13)位于所述盖板(12)的内侧,且所述提示灯环(13)与所述盖板(12)固定连接,所述插销组件(20)包括安全插销(21)、插销座(22)、接触压片(23)和弹簧(24),所述安全插销(21)的外壁设置有插销垫圈(212),所述插销垫圈(212)固定在所述盖板(12)的内壁,所述安全插销(21)和所述盖板(12)之间通过所述插销垫圈(212)滑动连接,所述安全插销(21)上开设有插销孔(211),所述插销座(22)固定在所述插座壳体(11)的内部,所述接触压片(23)固定在所述插销座(22)上,所述插销座(22)位于所述插销孔(211)的内侧,所述弹簧(24)固定在所述安全插销(21)的内侧,所述安全插销(21)和所述插销座(22)之间通过所述弹簧(24)固定连接,所述供能组件(30)包括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开关电源控制模块(33)和电能输出模块(34),所述无线电源发射模块(31)和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之间无线连接,所述无线电源接收模块(32)固定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