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606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其中断路器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所述凸部排布形成从一圆心引出的若干辐射线条形状,其中,所述圆心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空间构成引弧跑道,所述引弧跑道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灭弧室。所述凸部排布形成并排的若干弧形线条形状,所述弧形线条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所述灭弧室。凸部增加了断路器外壳的厚度,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就可避免外壳被击穿,在大电流工况下可以同隔弧板一道实现隔弧功能。凸部还可进一步起到了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的作用。

A circuit breaker enclosure,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ircuit breaker shell, an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a circuit breaker, wherei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ircuit breaker is arranged with a number of spaced convex parts, and the layout area of the convex part is clos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tatic contact. The convex part is arranged to form a number of radiation lines drawn from a center of a circle, where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is clos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tatic contact. The space formed by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convex parts constitutes an arc starting runway. One end of the arc starting runway is close to the static contact and the other end is close to the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The convex part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form a number of arc line shapes. One end of the arc line is close to the static contact and the other end is close to the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The bulge increases the thickness of the shell of the circuit breaker, which can avoid the breakdown of the shell without using the arc-proof pl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l current, and can realize the arc-proof function together with the arc-proof pl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current. The convex part can further play the role of guiding the arc to the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电路控制
,尤其指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保障用户自身的用电安全,通常在供电系统中会装设断路器作为保护器件。在断路器分断过程中,触头区域具有极高的温度,热电流和电弧反射现象明显,一般在其临近区域设置隔弧板,避免电弧击穿断路器外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是大电流还是小电流工况都需要设置隔弧板,制造成本较高,安装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断路器外壳也具备隔弧功能,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所述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本技术方案,凸部一方面增加了断路器外壳的厚度及强度,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就可避免外壳被击穿,在大电流工况下可以同隔弧板一道实现隔弧功能,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在动、静触头分断过程中,触头的表面温度剧增,并且在触头间的气隙形成高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能量波加速碰撞中性气体分子而使其游离,间隔开的凸部结构将其分割形成了部分串联的短弧,增大了电弧电阻,同时给了电弧进行疏导的通道,降低电弧的燃烧。优选的,所述凸部排布形成从一圆心引出的若干辐射线条形状,其中,所述圆心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本技术方案,辐射线条从电弧产生的区域引出,与电弧的传导轨迹相适应,给了电弧进行疏导通道,可以避免电弧击穿外壳。优选的,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空间构成引弧跑道,所述引弧跑道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灭弧室。本技术方案,凸部还进一步起到了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的作用。具体的,所述凸部排布形成并排的若干弧形线条形状,所述弧形线条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所述灭弧室。具体的,距离所述圆心越远,所述凸部的径向尺寸越大。具体的,所述凸部为圆柱状结构。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包括:断路器基座,用于装设断路器的内部器件,以及,断路器盖板,扣合在断路器基座上固定;其中,所述凸部布设在所述断路器基座和/或所述断路器盖板上。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所述的凸部,布设在断路器外壳上,灭弧室,以及,挡板,位于所述凸部布设区域的四周侧。优选的,所述凸部上方叠设有隔弧板。一种断路器,包括前述的断路器外壳或前述的灭弧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凸部增加了断路器外壳的厚度,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就可避免外壳被击穿,在大电流工况下可以同隔弧板一道实现隔弧功能。2、间隔开的凸部结构将电弧分割形成了部分串联的短弧,增大了电弧电阻,同时给了电弧进行疏导的通道,降低电弧的燃烧。3、凸部还可进一步起到了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布设凸部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基座内装设有内部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基座,110、手柄,120、凸部,121、引弧跑道,130、插槽,131、静触头卡柱,200、灭弧室,210、挡板,220、隔弧板,230、引弧板,300、动触头,310、静触头,400、联动机构,510、电磁跳闸装置,520、热跳闸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120,凸部120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也即电弧产生位置,静触头设置在图1和图2中的静触头卡柱131旁。凸部120优选为圆柱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器外壳包括断路器基座100和断路器盖板,断路器盖板扣合在断路器基座上,断路器的内部器件容纳于断路器基座与断路器盖板之间。凸部120布设在断路器基座和断路器盖板上。图1中所示的部件为断路器基座,若凸部120同时布设在断路器基座和断路器盖板上,凸部120在断路器盖板上的布设位置和断路器基座上相对应。凸部120一方面增加了断路器外壳的厚度,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220就可避免外壳被击穿,在大电流工况下可以同隔弧板220一道实现隔弧功能。另一方面,这种间隔开的布置形式,在动、静触头分断过程中,触头的表面温度剧增,并且在触头间的气隙形成高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能量波加速碰撞中性气体分子而使其游离,间隔开的凸部结构将其分割形成了部分串联的短弧,增大了电弧电阻,同时给了电弧进行疏导的通道,降低电弧的燃烧。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凸部120排布形成从一圆心引出的若干辐射线条形状,其中,圆心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辐射线条从电弧产生的区域引出,与电弧的传导轨迹相适应,给了电弧进行疏导通道,可以避免电弧击穿外壳。参照图1-图3中所示,凸部120还可以进一步排布形成并排的若干弧形线条形状,弧形线条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灭弧室200。其中灭弧室内一般包括装设在插槽130上的栅板结构。此时弧形线条之间的间隔形成了将电弧从静触头导引至灭弧室的引弧跑道121。当然,引弧跑道还可以通过并排的弧形线条以外的其他形状实现。此外,如图3所示,凸部120布设区域的下部边缘外还设置有引弧板230,可以进一步起到引弧作用。示例性的,距离圆心越远,凸部120的径向尺寸越大。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200、挡板210以及实施例一中描述的凸部120。其中凸部120布设在断路器外壳上,挡板210位于凸部120布设区域的四周侧,并且灭弧室200与凸部120的布设区域相邻。进一步优选的,参照图3所示,凸部120上方叠设有隔弧板220。隔弧板220与凸部120均可起到隔开电弧,避免断路器外壳被击穿的功能。故在小电流工况下取消隔弧板220结构,同样可以实现该功能。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断路器,包括实施例一的断路器外壳或本实施例的灭弧装置。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小型断路器的机构包括断路器外壳100、手柄110、联动机构400、灭弧室200以及跳闸装置。断路器外壳100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静触头310和动触头300。如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120。手柄110枢转的装设于断路器外壳。联动机构400连接于手柄与动触头之间,并响应手柄的枢转动作而使动触头与静触头310连接和断开,跳闸装置检测在动触头与静触头310之间流动的过量电流,跳闸装置响应于过量电流来操作联动机构,使联动机构驱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包括电磁跳闸装置510以及热跳闸装置520。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其中断路器包括有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其中断路器包括有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排布形成从一圆心引出的若干辐射线条形状,其中,所述圆心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空间构成引弧跑道,所述引弧跑道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所述灭弧室。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排布形成并排的若干弧形线条形状,所述弧形线条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所述灭弧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行驱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