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72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包括转接器盒体、第一光纤分路器和第二光纤分路器;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上行接口与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上行接口相向设置在转接器盒体内部,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下行接口位于转接器盒体的左端,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下行接口位于转接器盒体的右侧,且第一下行接口和第二下行接口均连接有多种型号的光纤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不同类型光纤接头的对接,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快捷,而且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时携带不同类型光纤接头的数量,减轻工作人员的负重,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光纤接头,使光纤转接或光纤延展更加的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Multifunctional connector f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of Smart Sub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adapter f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adapter box body, a first optical fiber shunt and a second optical fiber shunt; the first upstream interface of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shunt and the second upstream interface of the second optical fiber shunt are arrang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adapter box, and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shunt is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shunt. The downlink interface is locat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adapter box, the second downlink interface of the second fiber splitter is located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adapter box, and both the first downlink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downlink interface are connected to various types of fiber connectors.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but also grea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to be carried in the field work, lighten the burden of workers, and better protect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so as to make the optical fiber transfer or optical fiber delay. The exhibi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faster,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转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大力构建现代化电力系统,切实改善我国的国计民生,尤其是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光纤通信技术同时具有传统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的通信中。随着智能变电站在国内的大面积推广,站内交换机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交换机、汇控柜光纤配线子框、法兰盘、光纤配线架等部位的存在大量光纤接口,相邻接口之间排列十分紧密。作为智能化变电站的“神经系统”,智能变压器与控制系统之间唯一的通信桥梁,光纤的通信情况对整个变电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接口类型一般是LC、SC、ST、FC等,定检或测试仪器输入/输出接口多为LC、ST,但是时常存在尾纤两端接口不是LC-LC、LC-ST,致使定检或测试连接时需要光纤转接或光纤长度的延展,而目前使用的法兰只能完成ST-ST的转接,存在使用范围小、实用性弱、连接不便且易损坏光纤接头等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31450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调试的光纤延长转接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用于对接光纤接头的光纤对接模块;光纤对接模块沿着中轴线在其内部形成圆柱状的内腔;内腔内设置有圆柱状的对接光纤接头上的光纤的光纤对接通光孔,通光孔设置在内腔的中部并与内腔同轴;在光纤对接模块的径向上所述内腔的直径大于通光孔的直径;光纤对接模块的两端的壁上开设有与端面齐平的固定光纤接头的固定插槽;光纤对接模块的两端的壁上设置有圆柱状的固定光纤接头的固定卡柱。还涉及一种将光纤对接模块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装置,固定板上可固定多个模块,使用时可有效地避免零散光纤放置混乱而造成的缠绕打结,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全站调试工作和验收工作的效率。然而,该技术不能够实现多种类型的光纤接头的转接和延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不仅能够实现不同类型光纤接头的对接,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快捷,而且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时携带不同类型光纤接头的数量,减轻工作人员的负重,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光纤接头,使光纤转接或光纤延展更加的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包括转接器盒体、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左侧的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右侧的第二光纤分路器;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上行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上行接口相向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且所述第一上行接口与所述第二上行接口之间通过桥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下行接口位于所述转接器盒体的左端,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下行接口位于所述转接器盒体的右侧,且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第二下行接口均连接有多种型号的光纤接头。优选地,所述光纤接头的种类为四种,分别为LC型、SC型、ST型和FC型。优选地,所述光纤接头的种类为LC型、SC型、ST型和FC型中的任意三种组合。优选地,所述光纤接头的种类为LC型、SC型、ST型和FC型中的任意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转接器盒体为工程塑料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和第二光纤分路器均为PLC型光纤分路器或FBT型光纤分路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智能变电站中的光纤接头有ST、SC、FC、LC等类型,使用效果一样,各有优缺点,由于类型不统一,致使现场定检或测试连接时需要光纤转接或光纤长度的延展,而且转换对接不方便,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包括转接器盒体、设置在转接器盒体内部左侧的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设置在转接器盒体内部右侧的第二光纤分路器;其中,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上行接口与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上行接口相向设置在转接器盒体内部,且第一上行接口与第二上行接口之间通过桥接线相连接,这样,本多功能转接器采用两个相向设置的光纤分路器相串联的方式,不管从哪一端的光纤分路器的下行接口均能够实现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的快速转接,大大提高的转接效率。另外,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下行接口位于转接器盒体的左端,且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下行接口位于转接器盒体的右侧,且第一下行接口和第二下行接口均连接有多种型号的光纤接头,这样,不管智能变电站中的光纤接头是其中何种类型,都能够利用本多功能转接器实现转接,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时携带不同类型光纤接头的数量,减轻工作人员的负重。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应该理解,为了使得技术方案更加明确,这里使用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方位的用语均为相对于图1的方位名词,不因视图的转换变换方位表述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盒体、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左侧的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右侧的第二光纤分路器;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上行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上行接口相向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且所述第一上行接口与所述第二上行接口之间通过桥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下行接口位于所述转接器盒体的左端,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下行接口位于所述转接器盒体的右侧,且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第二下行接口均连接有多种型号的光纤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盒体、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左侧的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右侧的第二光纤分路器;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上行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上行接口相向设置在所述转接器盒体内部,且所述第一上行接口与所述第二上行接口之间通过桥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第一下行接口位于所述转接器盒体的左端,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的第二下行接口位于所述转接器盒体的右侧,且所述第一下行接口和第二下行接口均连接有多种型号的光纤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光纤接头多功能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永才邵季飞冯顺张军永张孝顺段乐浩王玥吕鲜陈瑶王莉华葛琳朝蒋志方曲欣王毅李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