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运良专利>正文

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556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05
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在所述第一主体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主体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或第一连接部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件之间设有弹性件;当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主体件或第二主体件时,所述第一主体件或第二主体件可止停于其当前停止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工件较少,组装方便,且调节简单,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Regulating device

An adjusting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 first main body member and a second main body member, on which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match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main body members can be wound arou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or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rotates, and an adjusting screw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main body part and the second main body part. The adjusting screw penetrates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One end of the adjusting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 of the first main body par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adjusting screw is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main body part. Elastic member; when the first body member or the second body member is rotat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the first body member or the second body member may stop at its current stop position. The adjus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ewer workpieces, convenient assembly, simple adjustment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装置
本技术设计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手机支架,是用于将手机固定在自行车上使用的装置,其一般设有夹持手机的夹持主体和用于将其整体固定在自行车把手上的抱箍主体。而为了方便调节使用时的方向,所述夹持主体与抱箍主体之间通常是活动连接,其可以相互转动而调节手机的视角。此外,在很多其他装置上,也需要使用到这种角度调节的结构,以方便对物体进行转动以调节使用角度。现有的这种调节结构,大都较为复杂,其工件较多,安装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方便的调节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在所述第一主体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主体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或第一连接部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件之间设有弹性件;当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主体件或第二主体件时,所述第一主体件或第二主体件可止停于其当前停止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件上,在该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调节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二连接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调节齿相匹配的齿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件上,在该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调节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一连接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调节齿相匹配的齿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件上,在该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齿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二连接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齿槽相匹配的调节齿。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件上,在该第二主体件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齿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一连接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齿槽相匹配的调节齿。在所述第一主体件上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一主体件的轴心重合;在所述第二主体件上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心重合。所述调节螺杆包括杆部和设于杆部端部的限位部,所述杆部与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在所述杆部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轴孔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同轴,其中,所述第一轴孔靠近第二主体件,其直径使得所述杆部可通过,所述限位部无法通过;所述第二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孔的直径,其使得所述杆部、限位部均可自由通过。所述调节螺杆的杆部穿过所述轴孔而伸入至所述内螺纹孔内与所述第一主体件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杆部上,其位于所述第二轴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的端部抵接。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合实现转动连接,以方便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相对转动,同时,其还巧妙设有调节螺杆和弹性件,其可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撑紧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避免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分离。本技术的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工件较少,组装方便,且调节简单,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原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原理剖视图。图6是第二主体件20的半剖示意图。图7是第一主体件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主体件10、第一连接部11、齿槽111、内螺纹孔12、第二主体件20、第二连接部21、调节齿211、轴孔22、第一轴孔221、第二轴孔222、调节螺杆30、杆部31、限位部32、弹性件40。【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主体件10、第二主体件20、调节螺杆30和弹性件40。如图1~图7所示,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例如,对于自行车手机支架而言,所述第一主体件10可为用于固定手机的支架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件20可为固定在自行车把手上的抱箍主体。当所述调节装置应用于不同的装置或设备上时,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的形状则根据应用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图1~图7所示,为方便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在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21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圆柱形凹槽,在该圆柱形凹槽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齿槽1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其可嵌入所述圆柱形凹槽内;在该第二连接部2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调节齿211,所述调节齿211的形状与所述齿槽111的形状相匹配,其两者可以相互嵌设。所述第一连接部11既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的,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部21既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的,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与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一体成型。如图1~图7所示,所述调节齿211沿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圆周方向分布,本实施例中,其均匀间隔分布,其呈圆周状,因此,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可进行360度自由转动。当所述调节齿211未布满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端部时,例如,其整体呈270度角,那么,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之间最大可调节角度便为270度。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调节齿211布满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端面。所述调节齿211既可以是连续的间隔分布,也可以是间隔一定距离的间隔分布,其可根据情况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是间隔一定距离的间隔分布。如图1~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设有内螺纹孔12。所述内螺纹孔12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11,其轴心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轴心重合。所述内螺纹孔12既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本实施例中,其为通孔。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螺纹孔12也可为盲孔,当其为盲孔时,其可限制所述调节螺杆30的位移。在所述内螺纹孔1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其用于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30。如图1~图7所示,所述调节螺杆30包括杆部31和限位部32。所述杆部31与所述限位部32既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杆部31与所述限位部32一体成型。所述杆部31呈直杆状,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其与所述内螺纹孔12相匹配,其用于与所述第一主体件10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总长既可与所述杆部31的总长相等,也可小于所述杆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在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21)或第一连接部(11)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30),所述调节螺杆(30)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所述调节螺杆(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件(10)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件(20)之间设有弹性件(40);当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主体件(10)或第二主体件(20)时,所述第一主体件(10)或第二主体件(20)可止停于其当前停止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1),在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21)或第一连接部(11)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一主体件(10)和第二主体件(20)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30),所述调节螺杆(30)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所述调节螺杆(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件(10)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件(20)之间设有弹性件(40);当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主体件(10)或第二主体件(20)时,所述第一主体件(10)或第二主体件(20)可止停于其当前停止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在该第一连接部(1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调节齿(2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二连接部(2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调节齿(211)相匹配的齿槽(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件(20)上,在该第二连接部(2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调节齿(2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一连接部(1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调节齿(211)相匹配的齿槽(1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件(10)上,在该第一连接部(1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齿槽(1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圆柱形凹槽,在该第二连接部(2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运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