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521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板、限位板、支撑板、减震支撑组件、液压推杆和第一减震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减震支撑组件内设置的第二减震弹簧可以有效吸收部分支撑板受到的振动,通过支杆、升降压杆、柱形滑块和第一减震弹簧的配合,也可以吸收支撑板受到的振动,利用液压推杆推动升降板在空腔内向上运动,实现升降板在空腔内高度的调整,进而使得减震支撑组件内的第二减震弹簧的压缩行程可调,从而实现减震支撑组件减震效果的调整,使用灵活,适用性强。

A damping support device for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ing support device for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limit plate, a support plate, a shock absorbing support assembly, a hydraulic push rod and a first shock absorbing spring.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bsorb the vibration of a part of the support plate by the second damping spring arranged in the damping support component, and can also absorb the vibration of the support plate by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upport rod, the boost and buck rod, the cylindrical slider and the first damping spring. The lifting plate can be driven upward in the cavity by the hydraulic push rod to realize the vibration of the support plate.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the lifting plate in the cavity makes the compression stroke of the second damping spring in the damping brace assembly adjustable, thus realiz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damping brac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设备
,具体是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而且很多的机电设备都是需要安装在机电设备安装架上。现在的机电设备安装架,通常都是固定的结构,这就使得当机电设备安装在安装架上的时候,一旦机电设备开始工作,机电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不能被吸收,导致机电设备安装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板、限位板、支撑板、减震支撑组件、液压推杆和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底座板的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减震支撑组件,减震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套筒、上支撑竖杆、下支撑竖杆、上滑块、下滑块和第二减震弹簧,其中支撑套筒固定安装在底座板的顶部上表面,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均上下滑动设于支撑套筒内腔,第二减震弹簧置于支撑套筒内腔中,且位于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所述上支撑竖杆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的顶板设置,上支撑竖杆的顶部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支撑竖杆位于支撑套筒内的一端与上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竖杆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的底板设置,下支撑竖杆位于支撑套筒内的一端与下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的内腔中开设有空腔,空腔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所述减震支撑组件上下支撑竖杆的底端与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底部安装有用于推动升降板向上运动的液压推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推杆为DYTF450-/110液压推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板的顶部两端上表面均固定焊接设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开设有柱形滑腔,柱形滑腔内上下滑动设于柱形滑块;所述柱形滑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升降压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压杆的底端上下滑动贯穿于柱形滑腔底板上开设的导向通孔后置于导向滑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端部固定焊接设有支杆,支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压杆的底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柱形滑腔内还设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与柱形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置于所述柱形滑腔底板的内表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减震支撑组件内设置的第二减震弹簧可以有效吸收部分支撑板受到的振动,通过支杆、升降压杆、柱形滑块和第一减震弹簧的配合,也可以吸收支撑板受到的振动,利用液压推杆推动升降板在空腔内向上运动,实现升降板在空腔内高度的调整,进而使得减震支撑组件内的第二减震弹簧的压缩行程可调,从而实现减震支撑组件减震效果的调整,使用灵活,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减震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板,2-限位板,3-支撑板,4-减震支撑组件,5-升降吧,6-空腔,7-液压推杆,8-导向滑槽,9-支杆,10-升降压杆,11-导向通孔,12-柱形滑块,13-柱形滑腔,14-第一减震弹簧,41-支撑套筒,42-上支撑竖杆,43-下支撑竖杆,44-上滑块,45-下滑块,46-第二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板1、限位板2、支撑板3、减震支撑组件4、液压推杆7和第一减震弹簧14,所述底座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减震支撑组件4,减震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套筒41、上支撑竖杆42、下支撑竖杆43、上滑块44、下滑块45和第二减震弹簧46,其中支撑套筒41固定安装在底座板1的顶部上表面,所述上滑块44和下滑块45均上下滑动设于支撑套筒41内腔,第二减震弹簧46置于支撑套筒41内腔中,且位于上滑块44与下滑块45之间,所述上支撑竖杆42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41的顶板设置,上支撑竖杆42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支撑竖杆42位于支撑套筒41内的一端与上滑块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竖杆43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41的底板设置,下支撑竖杆43位于支撑套筒41内的一端与下滑块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1的内腔中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5,所述减震支撑组件4上下支撑竖杆43的底端与升降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6内底部安装有用于推动升降板5向上运动的液压推杆7,液压推杆7与外置电源连接,液压推杆7为DYTF450-/110液压推杆。所述底座板1的顶部两端上表面均固定焊接设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2,限位板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8,所述限位板2的顶部开设有柱形滑腔13,柱形滑腔13内上下滑动设于柱形滑块12;所述柱形滑块1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升降压杆10,升降压杆10的底端上下滑动贯穿于柱形滑腔13底板上开设的导向通孔11后置于导向滑槽8内,所述支撑板3的端部固定焊接设有支杆9,支杆9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压杆10的底端;所述柱形滑腔13内还设有第一减震弹簧14,第一减震弹簧14的顶端与柱形滑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14的底端置于所述柱形滑腔13底板的内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机电设备安装在支撑板3上,在机电设备工作时,通过减震支撑组件4内设置的第二减震弹簧46可以有效吸收部分支撑板3受到的振动,通过支杆9、升降压杆10、柱形滑块12和第一减震弹簧14的配合,也可以吸收支撑板3受到的振动,利用液压推杆7推动升降板5在空腔6内向上运动,实现升降板5在空腔6内高度的调整,进而使得减震支撑组件4内的第二减震弹簧46的压缩行程可调,从而实现减震支撑组件4减震效果的调整,使用灵活,适用性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板(1)、限位板(2)、支撑板(3)、减震支撑组件(4)、液压推杆(7)和第一减震弹簧(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减震支撑组件(4),减震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套筒(41)、上支撑竖杆(42)、下支撑竖杆(43)、上滑块(44)、下滑块(45)和第二减震弹簧(46),其中支撑套筒(41)固定安装在底座板(1)的顶部上表面,所述上滑块(44)和下滑块(45)均上下滑动设于支撑套筒(41)内腔,第二减震弹簧(46)置于支撑套筒(41)内腔中,且位于上滑块(44)与下滑块(45)之间,所述上支撑竖杆(42)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41)的顶板设置,上支撑竖杆(42)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支撑竖杆(42)位于支撑套筒(41)内的一端与上滑块(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竖杆(43)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41)的底板设置,下支撑竖杆(43)位于支撑套筒(41)内的一端与下滑块(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1)的内腔中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5),所述减震支撑组件(4)上下支撑竖杆(43)的底端与升降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6)内底部安装有用于推动升降板(5)向上运动的液压推杆(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板(1)、限位板(2)、支撑板(3)、减震支撑组件(4)、液压推杆(7)和第一减震弹簧(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减震支撑组件(4),减震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套筒(41)、上支撑竖杆(42)、下支撑竖杆(43)、上滑块(44)、下滑块(45)和第二减震弹簧(46),其中支撑套筒(41)固定安装在底座板(1)的顶部上表面,所述上滑块(44)和下滑块(45)均上下滑动设于支撑套筒(41)内腔,第二减震弹簧(46)置于支撑套筒(41)内腔中,且位于上滑块(44)与下滑块(45)之间,所述上支撑竖杆(42)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41)的顶板设置,上支撑竖杆(42)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支撑竖杆(42)位于支撑套筒(41)内的一端与上滑块(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竖杆(43)上下滑动贯穿于支撑套筒(41)的底板设置,下支撑竖杆(43)位于支撑套筒(41)内的一端与下滑块(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1)的内腔中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上下滑动设有升降板(5),所述减震支撑组件(4)上下支撑竖杆(43)的底端与升降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6)内底部安装有用于推动升降板(5)向上运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高邮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