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丝胶固定的纱线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和由此方法制造的机织或针织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188510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下列步骤的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通过生丝丝胶固定法,使用三嗪骨架交联反应来改性机织或针织织物以提高其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然后用特殊的煮炼法除去丝胶。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使用真丝丝胶固定法整理和处理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将经整理/经处理的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并线和加捻在一起;机织或针织经并线和经加捻的纱线;通过将要形成布匹的机织或针织织物浸泡在染缸中而将其溶胀;然后用酶煮炼在染缸中溶胀的机织或针织织物,从而提供了具有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的机织或针织织物。(*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使用本身是天然材料的真丝来制造织物的技术已经被传统地继承下来。这些织物具有独特的质感、极好的光泽和柔软度,尤其具有透气性和吸水性。丝纱(线)由一对丝心蛋白部分组成,丝心蛋白部分由丝胶外层覆盖。所谓的“丝制产品”是通过从丝纱(线)表面上除去本身是胶质蛋白的丝胶并机织或针织已除去丝胶的丝纱制造出来的。可以认为,本身是丝制产品的成分之一的丝心蛋白是由通过酯键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许多原(小)纤维分子组成的。由于原纤维分子的键力较弱,因此丝制产品存在着各种问题。作为天然材料的丝纤维还没有完全得到科学地研究并且还有大量不同的未知课题。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于同样由天然材料制成的纤维素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纱线)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在纤维中形成三嗪或三嗪键的结构的丝胶固定法处理和整理丝纱、纤维素纤维和其共轭纤维的捻纱来提高它们的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现在我们将显示由这些新颖的纱线和纤维制品制成的机织或针织织物的特性。人们已经指出了各种整理和处理方法来实施固定生丝丝胶的方法。为了这些方法已经开发了大量不同的溶剂。然而,本身是胶状蛋白的丝胶却手感坚硬且光泽低。如果将生丝染色,那么丝胶将被溶解掉,使得难以将生丝用作服装纤维。因此,丝胶固定型生丝的用途仅限于称之为“生绢”(未脱胶丝(未煮练丝))的特殊纤维制品,例如丝制透明硬纱(silk organsee)、薄绢、筛绢和绢丝纺(富士纺)的织物。它们具有与从其中已溶解除去丝胶的丝心蛋白丝制成的机织或针织织物所具有的外观、手感和特性不同的外观、手感和特征。一些丝胶固定法使用了列在下面的材料1.醛类甲醛、戊二醛、双醛淀粉、丙烯醛2.重金属盐类铬明矾、重铬酸盐+还原剂、铝钒、丙烯醛3.鞣酸类4.合成树脂类三聚氰(酰)胺、二羟甲基乙撑脲(DMEU)、环氧化物5.三聚氯氰和二氯三嗪型活性染料类到目前为止,已经证明在上面所述的丝胶固定法中使用福尔马林、戊二醛、铬盐和三聚氯氰和二氯三嗪型活性染料类的方法是最实用的。然而,由于福尔马林对人体有极大的影响,造成对人们的伤害,因此使用福尔马林的方法并不是优选的。使用铬盐的方法由于其工业废料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环氧树脂也存在着其工作性能不稳定并可能对人体造成象皮肤病那样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前述的方法并非是最佳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依赖于本身并不存在上述问题的形成三聚氯氰的三嗪骨架的丝胶固定法。已经证明,在形成三嗪骨架的方法中,丝胶以有效的方式与丝心蛋白进行反应。可以认为,在丝胶固定法中的三嗪骨架是由如下的化学结构式来表示的(参考日本已审专利公开第Tokkosho 40-8050号) 二氯三嗪型活性染料 一氯三嗪型活性染料在日本专利第2559302号中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日本待审专利公开第Tokkaihei 4-300395)是对日本已审专利公开第Tokkosho 40-8050号专利技术的改进。简而言之,在日本已审专利公开第Tokkosho 40-8050号中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提出了用来在生丝中固定丝胶以便在普通煮练(用热水)、皂煮练和碱煮练过程中丝胶并不溶解掉的丝胶固定法。日本专利第255 9302号的专利技术提出了整理其中丝胶已被除去的整理丝心蛋白(丝)方法。使用三聚氰酸盐或其衍生物或三聚氰酸衍生物的活性染料的丝胶固定法是在日本已审专利公开第Tokkosho 40-8050号中公开的。如上所述,丝织物和丝纤维是由丝胶覆盖在它们的表面上的。如果它们不经过丝胶固定法处理,那么在皂或碱煮练过程中丝胶将会从丝织物上溶解下来。然而,当织物的手感比较坚硬时最好使用特殊的织物、透明硬纱(organsee)或装饰织物。因此,有必要固定丝胶以便在皂和碱煮练中使它难以溶解。农业和林业部管辖的国立养蚕和昆虫农业科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Science of Sericultural and Insects,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andForestry)已经开展了具有独特的、依赖于丝胶固定织物特性的质感的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对他们的材料的特性进行了报告(参考第47届Nissan Konto会议论文集,1996,82-83)。该报告宣称,织物是通过使用一氯-和二氯三嗪型活性染料制造出来的并且对它们的各种特性进行了测量。考虑到防皱的效果,随着丝胶的残留度升高,皱褶的恢复比变小。在题为“用来改性丝制产品的组分和用于改性的方法”(Composition formodifying of silk products and processes for the modification)的日本专利第2559302号的审查过程中,上述的日本已审专利公开第Tokkosho 40-8050号是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待改性的材料被称为匹染型丝制产品,它是在除去丝胶之后再被染色的,这是只由丝心蛋白组成的丝制产品。为什么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限于匹染型丝制产品以避免日本已审专利公开第Tokkosho 40-8050号中的产品所固有的问题?我们认为理由如下为了形成三嗪骨架,丝胶固定是通过将1%重量比的三聚氯氰加到生丝之中并使用四氯乙烯作为溶剂进行处理的。然而,由于三聚氯氰不溶于冷水,因此不能使用冷水。四氯乙烯、1∶1∶2∶2四氯乙烷和类似物可以用作它的溶剂。它们的衍生物由于具有象三氯甲烷那样的刺激性气味而难以得到使用。已经发现,对于生丝来说,丝胶的固定使丝胶在普通皂和碱煮练过程中是不溶解的。上面所述的内容已经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即,如果丝胶没有得到充分地溶解,那么皱褶的恢复能力就会变弱从而保持原样。因此,日本专利第2559302号的专利技术通过与丝心蛋白的交联反应改变在只由丝心蛋白组成的丝织物的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其中丝胶在普通皂和碱煮练过程中被溶解掉。本专利技术用来克服上面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包括下列步骤的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通过生丝的织胶固定法,采用三嗪骨架交联反应来改性机织或针织织物以提高其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然后使用特殊的煮练步骤除去丝胶。换言之,不可能通过普通的煮练从经过丝胶固定法改性的机织或针织织物上溶解掉100%的丝胶。因此,包括已经由本专利技术人开发并在日本专利申请(与国际专利申请PCT/JP/96/01019有关的日本专利申请第平8-61825号)中公开的溶胀和酶煮练步骤的新颖独特的煮练方法被采用来溶解丝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包括下列步骤的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通过使用丝胶固定法整理和处理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将经整理和经处理的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并线并且加捻在一起;机织或针织经并线和经加捻的纱线制成织物;通过把要制成布匹的机织或针织织物浸泡在染缸中而将其溶胀;然后用酶煮练在染缸中溶胀的机织或针织织物,因而使机织或针织织物具有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在机织或针织之前,丝胶固定法被用来处理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这使得纱线在并线和加捻步骤中被紧捻在一起,致使机织或针织织物具有极好的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通过包括由本专利技术人开发的溶胀和酶煮练步骤的特殊煮练法,从机织或针织织物上除去除丝胶的一部分(或非常薄的一层)之外的丝胶,使丝心蛋白部分几乎暴露出来,真丝所固有的特性才得以利用。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使用真丝丝胶固定法整理和处理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将经整理和经处理的生丝和/或纤维素纤维并线和加捻在一起;将经并线和加捻的纱线机织或针织成织物;将要形成布匹的机织或针织织物浸泡 在染缸中而将其溶胀;和用酶煮练在染缸中溶胀的机织或针织织物,从而提供了具有防缩防皱性和形状稳定性的机织或针织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久庆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