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菊平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94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内壁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外壁与支座的内壁相连,所述顶板的内壁安装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外壁与顶板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的顶端安装有端帽,所述端帽的内壁与中心柱的外壁相连,所述中心柱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该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通过支座、夹板和托板之间的配合,还让现有的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产品质量,节省了建设企业的采购成本,避免了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资源浪费,适合推广使用。

A steel structure anti-seismic cushion bas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l structure aseismic cushioning bas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including a support, the top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 is mounted with a ro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roof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 the inner wall of the roof is mounted with a central colum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entral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roof, and the top of the central column is mounted. The inner wall of the end c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central column,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entral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mpression spring. The steel structure aseismic cushioning bas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can get more recognition in the marke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among bearings, splints and brackets. The product quality of the steel structure aseismic cushioning bas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procur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an be saved.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resource wast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anti-seismic cushion bas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现有钢结构通常使用支座作为连接构件,并在支座内设置抗震材料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效果,而抗震材料多为橡胶垫或弹簧,只能起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对于强地震,钢结构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振动极易损坏抗震材料,抗震效果差,并且钢结构极易损坏,缩短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17174.9的专利技术专利包括钢结构支腿,所述钢结构支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连接有支撑柱,还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为开口向上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凹槽底部的承压橡胶块,所述承压橡胶块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凹槽的槽底上,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凹槽,凹槽内竖向设置有滑杆和可在滑杆上滑动的滑块,滑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连接,滑块与凹槽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凹槽的槽底接触,该专利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现有设备中,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设计存在缺陷,针对这些情况,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不稳定,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不能有效的缓解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支撑板易在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影响钢结构的使用寿命,仅仅依靠第三弹性件不能带动支撑板复位,使用功能单一,局限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钢结构的资源浪费,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内壁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外壁与支座的内壁相连,所述顶板的内壁安装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外壁与顶板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的顶端安装有端帽,所述端帽的内壁与中心柱的外壁相连,所述中心柱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内壁与中心柱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支座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外壁与支座的内壁相连,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外壁与支座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的外壁底端安装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内壁与中心柱的外壁相连,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下表面与顶板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的内壁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内壁与端帽的外壁相连,所述立柱的外壁与支腿的内壁活动相连,所述支腿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壁与支腿的内壁相连,所述夹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下表面与夹板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内壁与支腿的外壁相连,所述支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支板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衬板,所述衬板的下表面与支腿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立柱的顶端外壁套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壁与立柱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侧板的顶端内壁安装有顶帽,所述顶帽的外壁与侧板的内壁相连,所述垫板的内壁通过中心柱的外壁与顶板的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下表面相连,所述横板的内壁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壁与横板的内壁相连,所述支杆的外壁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内壁与支杆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支杆的外壁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与支杆的外壁相连,所述底座内壁的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底座内壁的上表面相连,所述底座的外壁的上表面安装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下表面与底座外壁的上表面相连,所述底座的内壁与固定板上表面的交接处安装有胶垫,所述胶垫的外壁与底座的内壁相连,所述横板的下表面与顶座的上表面相连。优选的,所述中心柱的外壁与顶板内壁的连接处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外壁与顶块的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外壁与衬板内壁的交接处安装有垫圈,所述垫圈的内壁与立柱的外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垫板的外壁与支座内壁的交接处安装有胶圈,所述胶圈的外壁与支座的内壁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通过支座、夹板和托板之间的配合,在中心柱和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支腿将立柱和托板固定在支腿的内壁,使得托板与支腿的连接更加牢固,进而为安装并固定钢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2.该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在侧板的作用下,将钢结构固定在托板上,进而使得钢结构与托板和支腿的连接更加牢固,支座为支腿的稳定连接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基础,使得立柱能够将夹板和托板连接并固定,避免了支腿、立柱与夹板和支座的连接不稳定的缺点,从而克服传统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不稳定。3.该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不能有效的缓解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支撑板易在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影响钢结构的使用寿命。4.该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仅仅依靠第三弹性件不能带动支撑板复位,使用功能单一,局限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钢结构的资源浪费的缺点,克服了现有的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依靠支撑杆和支撑板进行建筑工程用钢结构的支撑和固定处理,实用功能单一的缺点,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避免了使用支撑板易在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影响钢结构的使用寿命。5.该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仅仅依靠第三弹性件不能带动支撑板复位,使用功能单一,局限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缺点,还让现有的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产品质量,节省了建设企业的采购成本,避免了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资源浪费,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支座、夹板和托板的连接关系图;图2为图1的垫板、中心柱和底块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图1的支杆、底座和固定板的正视剖面图。图中:1、支座,2、夹板,3、托板,4、顶板,5、底板,6、中心柱,7、第一压缩弹簧,8、垫板,9、底块,10、垫块,11、支腿,12、立柱,13、挡块,14、衬板,15、垫圈,16、侧板,17、顶帽,18、支板,19、端帽,20、胶圈,21、横板,22、第二压缩弹簧,23、支杆,24、底座,25、固定板,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的内壁顶端安装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外壁与支座(1)的内壁相连,所述顶板(4)的内壁安装有中心柱(6),所述中心柱(6)的外壁与顶板(4)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6)的顶端安装有端帽(19),所述端帽(19)的内壁与中心柱(6)的外壁相连,所述中心柱(6)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7),所述第一压缩弹簧(7)的内壁与中心柱(6)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支座(1)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外壁与支座(1)的内壁相连,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垫板(8),所述垫板(8)的外壁与支座(1)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6)的外壁底端安装有底块(9),所述底块(9)的内壁与中心柱(6)的外壁相连,所述顶板(4)的上表面安装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下表面与顶板(4)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11)的内壁安装有立柱(12),所述立柱(12)内壁与端帽(18)的外壁相连,所述立柱(12)的外壁与支腿(11)的内壁活动相连,所述支腿(11)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夹板(2),所述夹板(2)的外壁与支腿(11)的内壁相连,所述夹板(2)的上表面安装有托板(3),所述托板(3)的下表面与夹板(2)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1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板(18),所述支板(18)的内壁与支腿(11)的外壁相连,所述支板(18)的上表面安装有挡块(13),所述挡块(13)的下表面与支板(18)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11)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衬板(14),所述衬板(14)的下表面与支腿(1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立柱(12)的顶端外壁套接有侧板(16),所述侧板(16)的内壁与立柱(12)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侧板(16)的顶端内壁安装有顶帽(17),所述顶帽(17)的外壁与侧板(16)的内壁相连,所述垫板(8)的内壁通过中心柱(6)的外壁与顶板(4)的内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的内壁顶端安装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外壁与支座(1)的内壁相连,所述顶板(4)的内壁安装有中心柱(6),所述中心柱(6)的外壁与顶板(4)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6)的顶端安装有端帽(19),所述端帽(19)的内壁与中心柱(6)的外壁相连,所述中心柱(6)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7),所述第一压缩弹簧(7)的内壁与中心柱(6)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支座(1)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外壁与支座(1)的内壁相连,所述底板(5)的上方设有垫板(8),所述垫板(8)的外壁与支座(1)的内壁相连,所述中心柱(6)的外壁底端安装有底块(9),所述底块(9)的内壁与中心柱(6)的外壁相连,所述顶板(4)的上表面安装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下表面与顶板(4)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11)的内壁安装有立柱(12),所述立柱(12)内壁与端帽(18)的外壁相连,所述立柱(12)的外壁与支腿(11)的内壁活动相连,所述支腿(11)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夹板(2),所述夹板(2)的外壁与支腿(11)的内壁相连,所述夹板(2)的上表面安装有托板(3),所述托板(3)的下表面与夹板(2)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1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板(18),所述支板(18)的内壁与支腿(11)的外壁相连,所述支板(18)的上表面安装有挡块(13),所述挡块(13)的下表面与支板(18)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支腿(11)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衬板(14),所述衬板(14)的下表面与支腿(1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立柱(12)的顶端外壁套接有侧板(16),所述侧板(16)的内壁与立柱(12)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侧板(16)的顶端内壁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菊平
申请(专利权)人:曹菊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