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88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包括: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使构造的所述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整体性好、稳定性高,抗风化能力强,避免了边坡掉块崩塌问题的出现,且极大地降低了圬工体积,节约了施工空间。

Construction method of in-situ gravity retaining wall for fractured rock slop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situ gravity retaining wall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 fractured rock slope, which comprises: laying boreholes on the slope surface, placing grouting ducts in the borehole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oreholes, using the secondary grouting method to form grouting body through the grouting ducts, and laying concrete canvas on the slope surface to make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constructed. In-situ gravity retaining wall of slope has good integrity, high stability and strong weathering resistance,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slope collapse, greatly reducing the volume of masonry, saving construction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工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季节性冻结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的路堑岩质边坡越来越多。季冻区最大的气候特点是,地质体在全年经历冻结-融化-冻结的循环,甚至由于昼夜温差大,在一天范围内亦存在局部的冻融循环现象。因此,季冻区的边坡岩体极易受风化作用影响导致岩体完整性降低,出现裂隙。挡墙结构(例如重力式挡墙、锚杆挡墙)既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又可以防止岩体进一步风化,在边坡防护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挡墙结构需要占据坡体外部额外的空间,圬工体积大,在高速公路运营阶段,通常无法开辟足够的空间进行挡墙施工。因此,目前高速公路运营阶段的岩质边坡防护一般采用SNS防护网或者锚杆挂网喷浆进行防护,此两种方法可以快速进行抢修施工,且不增加额外的圬工场地,但是,此两种防护结构抗风化能力弱,经历2-3个全年的冻融循环,防护结构自身容易失效,导致边坡局部容易掉块、崩塌,给高速公路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旨在解决边坡局部容易掉块、崩塌的问题,同时提高边坡岩体抗风化能力,降低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包括: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可选地,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下放注浆导管,包括:待边坡开挖成型后,清除表面浮石、局部松动体,采用浆砌片石或素混凝土平整边坡表面;在坡面按照矩形阵列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下放注浆导管。可选地,所述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包括:按照海拔高度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进行注浆,从而形成注浆体;其中,每行注浆导管包括多个第一注浆导管和多个第二注浆导管,任意两相邻第一注浆导管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注浆导管;在对每行注浆导管进行注浆时,先对各个第一导管同时进行注浆,再对各个第二导管同时进行注浆;可选地,所述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包括:采用压力注浆法注入添加速凝剂的水泥浆;预定时间后,采用回旋注浆法注入不添加速凝剂的水泥浆,形成注浆体。可选地,所述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包括:设置排水系统;在所述排水系统及坡面上铺设混凝土帆布。可选地,所述设置排水系统包括:在坡顶开挖截水沟,在坡脚开挖排水沟轮廓;在坡面钻孔并安装泄水管;在坡面铺设排水管,通过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泄水管、所述截水沟和所述排水沟。可选地,所述泄水管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正切值不小于4%,所述泄水管的一端埋入边坡本体,在与坡面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泄水管埋设在边坡本体内的一端比所述注浆导管埋设在边坡本体内的一端深0.5m。可选地,所述泄水管呈矩形阵列布设,每列泄水管连接同一根排水管。可选地,所述在所述排水系统及坡面上铺设混凝土帆布,包括:在所述截水沟、所述排水沟和所述坡面整体铺设混凝土帆布;在混凝土帆布上开孔使所述注浆导管的外露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帆布;在所述外露端安装垫片,通过所述垫片向所述垫片与所述坡面之间的所述混凝土帆布施加压力。可选地,所述的垫片面积大于混凝土帆布上的开孔面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包括: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使构造的所述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整体性好、稳定性高,抗风化能力强,避免了边坡掉块崩塌问题的出现,且极大地降低了圬工体积,节约了施工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构造的挡墙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构造的挡墙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注浆体2-注浆导管3-混凝土帆布4-排水管5-泄水管6-截水沟7-排水沟8-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包括:步骤101、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2。可选地,所述注浆导管2为钢花管。步骤102、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2注浆形成注浆体1。通过二次注浆方法,构造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结构,增加了所述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减小了圬工体积,减少了边坡开挖方量。步骤103、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3。通过所述混凝土帆布3进一步抵御风化影响,增强所述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结构的稳定性。可选地,可以用一整块混凝土帆布3,也可以选用多块混凝土帆布3。若选用多块混凝土帆布3,可以使相邻两块混凝土帆布3的边缘处交叠,交叠部分的宽度不小于0.5米,另外在所述交叠部分设置所述注浆导管2,以加固所述混凝土帆布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包括: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2,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2注浆形成注浆体1,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3,使构造的所述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整体性好、稳定性高,避免了边坡掉块崩塌问题的出现。可选地,步骤101、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2,具体包括:待边坡开挖成型后,清除表面浮石、局部松动体,采用浆砌片石或素混凝土平整边坡表面,通过整理边坡表面,去除了浮石、局部松动体等易造成崩塌掉块的安全隐患,形成的平整的边坡表面,有利于抗风化,还有利于使后续步骤中铺设的混凝土帆布3更贴合。在坡面按照矩形阵列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下放注浆导管2,以便对所述边坡本体实现大范围均匀注浆,填补更多岩体裂隙。可选地,步骤102、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2注浆形成注浆体1,具体包括:采用压力注浆法注入添加速凝剂的水泥浆。压力注浆法,浆液向孔内的岩石裂隙中扩散,人为控制不让浆液返回,注浆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对大裂隙、大渗透量的坡体注浆。向水泥浆中添加速凝剂,使水泥浆急速凝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注浆效率。预定时间后,采用回旋注浆法注入不添加速凝剂的水泥浆,形成注浆体1。回旋注浆法,注浆过程中,浆液保持循环,进入孔段的浆液一部分进入裂隙而扩散,余下的浆液返回地面,可重复使用。所有灌浆段内的浆液始终保持循环流动状态,随着灌浆时间的延续,吸浆量的递减,浆液的流速会越来越大,可减少孔段内水泥颗粒的沉淀,避免固管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灌浆质量与效率。通过先压力注浆法后回旋注浆法的二次注浆法实现了先粗后细的注浆过程,保证了注浆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浆导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在坡面铺设混凝土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坡面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下放注浆导管,包括:待边坡开挖成型后,清除表面浮石、局部松动体,采用浆砌片石或素混凝土平整边坡表面;在坡面按照矩形阵列布设钻孔孔位,钻孔完成后下放注浆导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包括:按照海拔高度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进行注浆,从而形成注浆体;其中,每行注浆导管包括多个第一注浆导管和多个第二注浆导管,任意两相邻第一注浆导管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注浆导管;在对每行注浆导管进行注浆时,先对各个第一导管同时进行注浆,再对各个第二导管同时进行注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二次注浆方法通过所述注浆导管注浆形成注浆体,包括:采用压力注浆法注入添加速凝剂的水泥浆;预定时间后,采用回旋注浆法注入不添加速凝剂的水泥浆,形成注浆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构造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维王伟李建朋李宗鸿李家欣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