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82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涵连接结构,包括现状箱涵和新建箱涵,现状箱涵两侧与新建箱涵之间的对接段上设有新建砼侧墙,现状箱涵通过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连接,新建砼侧墙包括植筋,植筋的一端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的对接段上,植筋上绑扎有钢筋网片,在植筋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一起浇筑一体成型。提高新旧箱涵连接处连接质量高,且连接质量不受密封环等易老化部件的影响,不易发生变形,保证箱涵连接处的使用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备施工难度小,施工工期短,工程运行可靠。

A box culvert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x culvert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urrent box culvert and a newly-built box culvert. A newly-built concrete side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butt section between the present box culvert and the newly-built box culvert. The present box culve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wly-built box culvert through the new concrete side wall. The newly-built concrete side wall includes planted bars, and one end of the planted bars is implanted into the butt joint of the existing box culvert side wall. On the section, the reinforcing bar mesh is tied on the planting bar, and the concrete is poured on the planting bar and the reinforcing bar mesh to form the new concrete side wall, and the new concrete side wall is poured together with the new box culvert. To improve the connection quality of the old and new box culverts, and the connection quality is not affected by the aging parts such as sealing rings, and is not easy to deform, so as to ensure the use function of the box culvert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reliable engineer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涵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箱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是新建排水系统的常用涵洞结构形式,在新建钢筋混凝土箱涵时,新建箱涵接入现状箱涵或横穿现状箱涵处箱涵连接结构的质量将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功能。箱涵弧形连接结构(申请号:201210067132.7)公开了一种箱涵弧形连接结构,采用该弧形连接结构可以增强箱涵连接处的强度,防止箱涵因地基下沉产生错位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弧形孔延伸至弧形连接箱涵内壁的末端设置斜槽而不是开挖平直的安装孔,减少了对箱涵结构强度的削弱,同时扩展了安装空间,使安装更方便。但没有解决新建箱涵与现状箱涵的连接结构问题。一种既有箱涵接入管线的方法(申请号:201610761048.3)公开了一种既有箱涵接入管线的方法,该专利技术将老旧管线并入箱涵中,方便管理;同时,预埋密封环与箱涵接口端面之间没有缝隙,因而不会渗水;两个箱涵拼接处发生变形时,预埋密封环和压紧圈仍能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完全避免了箱涵接口出现渗水情况,确保箱涵连接施工时接口的安全及正常运营。但利用该既有箱涵接入管线的方法形成的箱涵连接结构,其连接质量受制于预埋密封环和压紧圈的寿命,难以保证箱涵连接结构的质量及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箱涵连接结构,提高新旧箱涵连接处连接质量高,且连接质量不受密封环等易老化部件的影响,不易发生变形,保证箱涵连接处的使用功能,本专利技术还具备施工难度小,施工工期短,工程运行可靠。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涵连接结构,包括现状箱涵和新建箱涵,现状箱涵两侧与新建箱涵之间的对接段上设有新建砼侧墙,现状箱涵通过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连接,新建砼侧墙包括植筋,植筋的一端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的对接段上,植筋上绑扎有钢筋网片,在植筋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一起浇筑一体成型。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植筋的直径为Φ14mm~Φ18mm,相邻植筋之间的间距为15cm~25cm。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植筋植入对接段的现状箱涵侧墙的深度为12cm-18cm,植筋的外露长度为30cm-40cm。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片的规格为Φ12mm@20cm×20cm,钢筋间距为20mm。。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新建砼侧墙的底部设有新建砼侧墙垫层。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现状箱涵两侧与新建箱涵之间的对接段的长度为10m~20m。一种实施以上的箱涵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新建箱涵和现状箱涵实际连接位置,对连接位置的施工区域进行打围及交通导流;破除路面开挖部分土层,施打基坑钢板桩支护,开挖沟槽及试验检测;2)对现状箱涵与新建箱涵的对接段所在的现状箱涵侧墙进行加固,施工新建砼侧墙及新建箱涵;3)对现状箱涵及排水设施进行清淤疏浚;4)在新建箱涵施工完成后凿除对接段的现状箱涵侧墙;5)沟槽回填,完成箱涵连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2)中,施工新建砼侧墙及新建箱涵的具体过程包括:a)将多个植筋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的对接段上;b)植筋上绑扎有钢筋网片;c)在植筋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使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一起浇筑一体成型。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新建箱涵完成前,在新建箱涵位置处两侧设置有钢板桩支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箱涵连接结构,解决了新建箱涵与现状箱涵连接的难题,无需预埋密封环和压紧圈实现新建箱涵与现状箱涵连接,提高新旧箱涵连接处连接质量高,且连接质量不受密封环等易老化部件的影响,不易发生变形,保证箱涵连接处的使用功能,本专利技术还具备施工难度小,施工工期短,工程运行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箱涵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建砼侧墙的立面示意图;图中,1-现状箱涵,2-现状箱涵侧墙,3-新建砼侧墙,4-新建箱涵,5-新建箱涵钢板桩支护,6-植筋,7-新建砼侧墙垫层,8-钢筋网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箱涵连接结构,包括现状箱涵1和新建箱涵4,现状箱涵1两侧与新建箱涵4之间的对接段上设有新建砼侧墙3,现状箱涵1通过新建砼侧墙3与新建箱涵4连接;其中,新建砼侧墙3包括植筋6,植筋6的一端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2的对接段上,植筋6上绑扎有钢筋网片8,在植筋6和钢筋网片8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3,使新建砼侧墙3与新建箱涵4一起浇筑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植筋6的直径为Φ16mm,相邻植筋6之间的间距为20cm。进一步地,植筋6植入对接段的现状箱涵侧墙2的深度为15cm,植筋6的外露长度为35cm。进一步地,钢筋网片8的规格为Φ12mm@20cm×20cm,Φ12mm@20cm×20cm是指钢筋网片中的钢筋为Φ12mm,单元网片的长和宽均为20cm。进一步地,新建砼侧墙3的底部设有新建砼侧墙垫层7。进一步地,现状箱涵1两侧与新建箱涵4之间的对接段的长度为10m~20m。进一步地,新建箱涵4包括箱涵底板、箱涵侧墙和箱涵顶板,箱涵侧墙设置于箱涵底板和箱涵顶板之间。一种实施以上所述的箱涵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新建箱涵4和现状箱涵1实际连接位置,对连接位置的施工区域进行打围及交通导流;破除路面开挖部分土层,施打基坑钢板桩支护,开挖沟槽及试验检测;2)对现状箱涵1与新建箱涵4的对接段所在的现状箱涵侧墙2进行加固,施工新建砼侧墙3及新建箱涵4;3)对现状箱涵1及排水设施进行清淤疏浚;4)在新建箱涵4施工完成后凿除对接段的现状箱涵侧墙2;5)沟槽回填,完成箱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2)中,施工新建砼侧墙及新建箱涵的具体过程包括:a)将多个植筋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的对接段上;b)植筋上绑扎有钢筋网片;c)在植筋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使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一起浇筑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在新建箱涵4完成前,在新建箱涵4位置处两侧设置新建箱涵钢板桩支护5。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对现状箱涵1及排水设施清淤疏浚的具体顺序为:先上游后下游,先支干管涵,后主干管涵。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箱涵连接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2.8×1.5m新建箱涵4及4.2×2.0m现状箱涵1连接实际情况,对施工区域打围及交通导流;破除路面开挖部分土层,施打基坑钢板桩支护5,开挖沟槽及试验检测;2、对2.8×1.5m现状箱涵1与4.2×2.0m新建箱涵4对接段现状箱涵侧墙2进行加固,施工新建箱涵4;两侧现状箱涵1与新建箱涵4对接段长度分别为20m;对现状箱涵1与新建箱涵4对接段侧墙2进行加固,在现状箱涵侧墙2上植筋6,植入Φ16钢筋,深15cm,外露35cm,间距20cm,其上绑扎@20cmΦ12的钢筋网片8;施工新建砼侧墙3及新建箱涵4,新建砼侧墙3厚度为0.4m,新建箱涵4包括箱涵底板、侧墙及顶板;3、现状箱涵1及排水设施清淤疏浚;先上游后下游,先支干管涵,后主干管涵;4、凿除现状箱涵1对接段侧墙2,在新建箱涵4施工完成后凿除该现状箱涵1对接侧墙2;5、沟槽回填,完成箱涵连接;提供了一种箱涵连接施工工艺,解决了新建箱涵4与现状箱涵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状箱涵和新建箱涵,现状箱涵两侧与新建箱涵之间的对接段上设有新建砼侧墙,现状箱涵通过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连接;其中,新建砼侧墙包括植筋,植筋的一端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的对接段上,植筋上绑扎有钢筋网片,在植筋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使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一起浇筑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状箱涵和新建箱涵,现状箱涵两侧与新建箱涵之间的对接段上设有新建砼侧墙,现状箱涵通过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连接;其中,新建砼侧墙包括植筋,植筋的一端植入于现状箱涵侧墙的对接段上,植筋上绑扎有钢筋网片,在植筋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建砼侧墙,使新建砼侧墙与新建箱涵一起浇筑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植筋的直径为Φ14mm~Φ18mm,相邻植筋之间的间距为15cm~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谦白额尔敦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