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起球精梳羊毛衫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50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抗起球精梳羊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工艺流程的混条工序前增加毛条复精梳工序,该工序控制毛条的纤维平均长度≥90mm,主体长度≥110mm,长度离散度≤30%,30mm以下短毛率≤2.5%。(*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工业针织行业中生产、日常生活中穿着的抗起球精梳羊毛衫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通常的羊毛衫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一般不控制所用原——毛条的参数,纤维长度短,长度和细度的离散性大,短毛易滑出织品的表面后相互缠绕而起球;针织用纱不能用强捻纱,捻度较小,编织成织物后纤维易松动,滑出纱线表面造成缠绕起球;编织羊毛衫以平针结构为主,经纬向密度均较小,穿着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纱线间产生滑移摩擦后易起球;后整理采用传统湿法柔软处理后,加速了毛纱内短纤维的滑出,加重了起球程度。因此,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羊毛衫的起毛起球级数为FZ/T73018-2002《毛针织品》标准3级以下,国际上达到TWC KI2000国际羊毛局《针织服饰类产品》标准3~4级,即使达到这一标准,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针梳前增加复精梳工序,以减少所用毛条中的短纤维含量;选用特殊的纺纱捻系数和捻度配合,以增大羊毛纤维间的抱合力;纱线染色前采用生物酶柔软处理;编织时采用紧密结构的罗纹复合组织,同时提高编织密度系数,以减少毛纱位移摩擦起球现象;改变羊毛衫传统湿法柔软处理工艺,采用蒸汽干法整理,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减少起球。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以下对应措施。1.在工艺流程的混条工序前增加毛条复精梳工序,该工序控制毛条的纤维平均长度≥90mm,主体长度≥110mm,长度离散度≤30%,30mm以下短毛率≤2.5%。2.提高针织用羊毛单纱的捻系数。常规横机用羊毛单纱的捻系数为75~85,本专利技术提高为95~105,以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降低毛羽,又不影响织造后羊毛衫表面的平整度,保持羊毛衫的风格特征,同时根据不同纱支选择匹配的单纱捻度。捻度根据以下通用公式计算 对于常用36、40、48、56支单纱而言,对应的捻度范围分别为570~630、600~664、658~727、711~786捻/m。3.毛纱染色前增加碱性蛋白酶处理工序,将最终成衣的柔软整理改为纱线染色前柔软处理,达到同样的柔软处理效果,且可减少毛纱表面短纤维的毛羽数,使毛纱表面更光滑不易起球。主要参数为碱性蛋白酶用量为纱线重量的0.1%~1%,浴比1∶15~25,处理温度45~50℃,处理液pH值7.5~8.5,处理时间30~50min。4.羊毛衫的编织结构采用罗纹复合组织,编织密度系数由常规的1.0~1.3mm-tex增大到1.3~1.5mm-tex,使结构更加紧密平整。5.羊毛衫后整理不采用传统的湿法柔软整理,而采用蒸汽干法熨烫整理,使羊毛衫不受意外损伤,防止使用柔软剂引起的纤维位移,又保证了羊毛衫各部位的一致缩率。汽蒸熨烫的技术参数为蒸汽压力≥4kg,水硬度≤120ppm CaCO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控制了造成精梳羊毛衫起球的原料参数,提高了纱线间的紧密度,增大了编织密度,后整理的改进又减少了对纤维的损伤,总体上降低了精梳羊毛衫的起球几率。附图说明附图1和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两种结构罗纹复合组织的实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工艺流程为毛条复精梳→混条→针梳→精梳→针梳→粗纱→细纱→筒并捻→生物酶处理→染色→络纱→横机织造→衣片熨烫→缝纫成衣。实施例1。毛条复精梳工序采用工艺为20根并合,1根输出,牵伸倍数20,出条重20g/m,由此控制毛条中纤维平均长度≥90mm,主体长度≥110mm,长度离散度≤30%,30mm以下短毛率≤2.5%。实施例2。生产原纱为40公支的羊毛衫,单纱捻系数95,捻度600捻/m。实施例3。毛纱染色前的碱性蛋白酶处理工序中采用的蛋白酶为诺和Lan。处理液浴比1∶20,处理液pH值为8,处理温度45℃,时间45min。实施例4。横机编织的罗纹复合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单位面积内的经纬向毛纱根数得以增加,编织密度系数为1.4mm-tex,结构紧密平整。实施例5。编成衣片采用汽蒸熨烫整理,使羊毛衫表面不受意外损伤,保证了整件羊毛衫各部位缩率一致。熨烫蒸汽压力4kg,水硬度=120ppm CaCO3。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抗起球羊毛衫的测试结果如下表。 由表可见,采用生物酶处理后,没有影响羊毛衫的色牢度指标。权利要求1.抗起球精梳羊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工艺流程的混条工序前增加毛条复精梳工序,该工序控制毛条的纤维平均长度≥90mm,主体长度≥110mm,长度离散度≤30%,30mm以下短毛率≤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用羊毛单纱的捻系数为95~105;对常用的36、40、48、56支单纱选用的捻度范围分别为570~630、600~664、658~727、711~786捻/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用毛纱在染色前采用碱性蛋白酶处理,处理过程参数为碱性蛋白酶用量为纱线重量的0.1%~1%,浴比1∶15~25,处理温度45~50℃,处理液pH值7.5~8.5,处理时间30~50min。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羊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编织结构采用罗纹复合组织,编织密度系数为1.3~1.5mm-tex。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羊毛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编成衣片采用汽蒸干法熨烫整理,熨烫参数为蒸汽压力≥4kg,水硬度≤120ppmCaCO3。全文摘要纺织工业针织行业中生产、日常穿着抗起球精梳羊毛衫生产工艺,特征在于在工艺流程的混条工序前增加毛条复精梳工序,主要控制30mm以下短毛率;提高编织用单纱的捻系数至95~105;毛纱染色前增加碱性蛋白酶处理工序,以替代原工艺中的成衣柔软处理工序;编织结构采用罗纹复合组织,提高编织密度系数至1.3~1.5mm-tex;后整理采用蒸汽干法熨烫整理工艺。优点是,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控制了造成精梳羊毛衫起球的原料参数,提高了纱线间的紧密度,增大了编织密度,后整理的改进又减少了对纤维的损伤,总体上降低了精梳羊毛衫的起球几率。文档编号D04B1/14GK1515717SQ0315059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焕祥 申请人:上海春竹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春竹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