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亿位专利>正文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清洁巾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3973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清洁巾的制作方法,采用涤锦复合纤维为原料,经经编工艺编织成针织布,下机针织布经前处理去油污、开纤剥离、染色、烘干、整烫工序后裁剪缝制成清洁巾。其特点是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和开纤剥离工序,把针织布放进溢流染色机内浴比为1∶8~15含精练剂C-320或者精练剂DN或者精练剂C-24、氢氧化钠、螯合分散剂25DX或者螯合分散剂PC-680的水中,运转中升温,保温,降温,放液,水洗,放液;复合纤维被剥离后纤维纤度不大于0.13dtex。该清洁巾只用水而不再需任何化学洗洁剂作清擦介质,就可以轻易去除物体表面的油污、污渍,且擦后不留水痕,使用中擦附在其上的各类油污、污渍极易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它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擦拭物体表面的清洁巾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清洁巾或清洁布在擦拭物体表面的各类油污、污渍、灰尘时,都要把某种化学洗洁剂作为清擦介质,擦拭后难免在物体表面留下洗洁剂的残渍,造成化学污染。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擦附上各类油污、污渍后又必须经洗洁剂处理才能清洗干净。还有,用现有清洁巾作清擦时极易在物体表面留有水痕、擦痕。CN1193667A公开了一种高效吸水织物的制造方法,它去除油污(精炼)效果不好,油污去除不干净,在染色时易造成色化;开纤时加入火碱量大,对布造成一定损伤,染色后强力达不到要求;染色温度低,色牢度达不到4级。CN1515735A公开了一种棉及其混纺织物印染前处理的一浴法连续生产工艺,对于以涤纶、锦纶复合纤维为原料的针织布前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清洁巾只用水而不再需任何化学洗洁剂作清擦介质就可以作清擦,擦后不留水痕、擦痕,擦附在其上的各类油污、污渍极易在清水中漂洗干净,使用寿命长,且没有蛋白质水解,能抑制细菌产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它是采用涤纶、锦纶复合纤维为原料,经经编工艺编织成其表面密集整齐排列有毛圈的针织布;接下来,下机针织布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开纤剥离工序、染色工序、烘干工序、整烫工序后裁剪缝制成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清洁巾,其技术方案是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其工艺条件是在室温下,把针织布放进溢流染色机内浴比为1∶8~15的水中,调整溢流染色机的车速使针织布在2~3分钟循环一周,使溢流染色机浸润运转5~10分钟,之后在水中加入精练剂C-320或者精练剂DN或者精练剂C-242.5克/升、氢氧化钠2克/升、螯合分散剂25DX或者螯合分散剂PC-6801克/升,再使溢流染色机运转5~10分钟,之后采用2℃/分钟速率的升、降温工艺先升温至100℃,使溢流染色机保温运转40~50分钟,再降温至60℃放液,室温水洗,放液,进行开纤剥离工序;在开纤剥离工序,其工艺条件是在室温下,把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处理的溢流染色机内的针织布放进浴比为1∶8~15的水中,使溢流染色机以上述车速运转5~10分钟,之后在水中加入精练剂C-320或者精练剂DN或者精练剂C-242.5克/升、氢氧化钠15克/升、螯合分散剂25DX或者螯合分散剂PC-680 1克/升,再使溢流染色机运转5~10分钟,之后采用2℃/分钟速率的升、降温工艺先升温至100℃,使溢流染色机保温运转50~70分钟,再降温至60℃放液,80℃水洗,放液,室温水洗,放液,完成开纤剥离工序,待染,所述的复合纤维被剥离后纤维纤度不大于0.13dtex。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最好是把针织布放进溢流染色机内浴比为1∶10的水中。在开纤剥离工序,最好是把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处理的溢流染色机内的针织布放进浴比为1∶10的水中。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室温水洗的时间最好为10分钟。在开纤剥离工序,室温水洗最好两次,每次时间最好为5分钟。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和开纤剥离工序所用的溢流染色机可以为HAF-4-500高温高压染布机(即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作的清洁巾,其毛圈高度为1~8mm,清洁巾每平方米重量为150~600g,顶破强力大于或等于270N,各项染色牢度在四级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是采用涤锦复合纤维为原料,而合成复合纤维的涤纶纤维、锦纶纤维这两种化学纤维有着共同的优点,即吸尘污性强,高强、耐磨。但又有不同,涤纶纤维的疏水性强,耐酸不耐碱,锦纶纤维其纤维分子中具有一定量的亲水油基,耐碱不耐酸,这两种化学纤维合成的超细复合纤维,剥离后,纤度在0.13dtex以下,剥离后纤维表面积是同纤度棉纤维的五倍,将上述复合纤维经经编工艺编织成其表面密集整齐排列有毛圈的针织布。接下来,下机针织布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开纤剥离工序、染色工序、烘干工序、整烫工序后裁剪缝制成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清洁巾(布)。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的特点是,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和开纤剥离工序,把针织布放进溢流染色机内浴比为1∶8~15含精练剂C-320或者精练剂DN或者精练剂C-24、氢氧化钠、螯合分散剂25DX或者螯合分散剂PC-680的水中,运转中升温,保温,降温,放液,水洗,放液;复合纤维被剥离后纤维纤度不大于0.13dtex。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超细复合纤维剥离后,其表面积是同纤度棉纤维的5倍,且合成复合纤维的上述两种化学纤维本身都有着棉纤维所不具有的极强的去污性(众所周知,棉制清洁巾的吸水、去油、去污主要是依靠棉纤维表面对水、油、污渍的吸附来实现的,而棉纤维的纤维分子本身并没有对水、油、污渍的亲性基团)。还有其中的锦纶化学纤维的纤维分子有一定数量的亲水油基。故本专利技术的吸水、去油、去污力大大强于棉制清洁巾布,其吸水量、去油量、去污量可达棉制清洁巾的几倍。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清洁巾可以只用水而不再需任何化学洗洁剂作清擦介质,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清擦效果,擦后还不留下水痕。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清洁巾去油、去污主要是依靠超细复合纤维表面对油、污渍的吸附而其纤维分子只是与数量不多的油、污渍分子之间有着亲性基键力结合。以致作完擦拭后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洁巾,只要放在水中来回摆动几次,其上面的大部分油、污渍便与其脱离,扩散到水中而随同清水流走,还有,清洁布要擦除的各类油渍、污渍可能呈较强的酸性或碱性,化学腐蚀性大,清擦过程中,物体表面对清洁布有极大的机械反复摩擦力,且不平的物体表面还会钩挂清洁布纤维等。而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是由上述两种化学纤维合成的,一种耐酸,另一种耐碱,两者共性是耐磨,高强。且其毛圈整齐密集,组成它的无数根超细复合纤维的连接点均以死结形成存在,它不抽丝,不脱圈,经开纤剥离使其纤度在0.13dtex以下,接触表面积大大提高。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作的清洁巾具备了其它清洁巾所不具备的特性,它耐酸、耐碱,抗化学腐蚀性强,高强、耐磨、不抽丝、不脱圈,表面积与吸水量、吸油量大大增加,故使用寿命长。再者,它没有蛋白质水解,能抑制细菌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洁巾在制作时利用KS4FBZ毛圈经编机,采用4把梳栉编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是采用涤纶、锦纶复合纤维为原料,经经编工艺编织成其表面密集整齐排列有毛圈的针织布,且要使形成毛圈的无数根超细复合纤维的连结点均以死结形成存在。上述的复合纤维类型可以为150D/72×16(或125D/72×16,或别的类型)。所用的涤纶、锦纶复合纤维,其涤纶与锦纶含量之比可以为75∶25(或80∶20,或70∶30,或其它含量比例的)。如图1所示,清洁巾在制作时可以利用KS4FBZ毛圈经编机,采用4把梳栉编织而成,其分工为后梳L1作正面毛圈,用3-2/6-6∥;L2作长距离衬纬,为5-5/0-0∥;L3作编链,一般为开口0-1/1-0∥;前梳L4形成反面毛圈,为1-0/3-4∥。4把梳栉的对纱方法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凡在L纵行内,既有正面毛圈,又有反面毛圈,凡在S纵行为毛圈的根基。此经编技术为已有技术。接下来,下机针织布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开纤剥离工序、染色工序、烘干工序、整烫工序后裁剪缝制成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清洁巾。在前处理去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清洁巾的制作方法,它是采用涤纶、锦纶复合纤维为原料,经经编工艺编织成其表面密集整齐排列有毛圈的针织布;接下来,下机针织布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开纤剥离工序、染色工序、烘干工序、整烫工序后裁剪缝制成各种规格、各种形状的清洁巾,其特征在于:在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其工艺条件是在室温下,把针织布放进溢流染色机内浴比为1∶8~15的水中,调整溢流染色机的车速使针织布在2~3分钟循环一周,使溢流染色机浸润运转5~10分钟,之后在水中加入精练剂C-320或者精练剂D N或者精练剂C-242.5克/升、氢氧化钠2克/升、螯合分散剂25DX或者螯合分散剂PC-6801克/升,再使溢流染色机运转5~10分钟,之后采用2℃/分钟速率的升、降温工艺先升温至100℃,使溢流染色机保温运转40~50分钟,再降 温至60℃放液,室温水洗,放液,进行开纤剥离工序;在开纤剥离工序,其工艺条件是在室温下,把经前处理去油污工序处理的溢流染色机内的针织布放进浴比为1∶8~15的水中,使溢流染色机以上述车速运转5~10分钟,之后在水中加入精练剂C-32 0或者精练剂DN或者精练剂C-242.5克/升、氢氧化钠15克/升、螯合分散剂25DX或者螯合分散剂PC-6801克/升,再使溢流染色机运转5~10分钟,之后采用2℃/分钟速率的升、降温工艺先升温至100℃,使溢流染色机保温运转50 ~70分钟,再降温至60℃放液,80℃水洗,放液,室温水洗,放液,完成开纤剥离工序,待染,所述的复合纤维被剥离后纤维纤度不大于0.13dtex。...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亿位赵二军白浩管明平孙金保王志国许震震
申请(专利权)人:苏亿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