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3965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织物的全部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且排列在添纱织物正面的线圈的全部是拒水纱,而排列在添纱织物反面的线圈的全部是亲水纱;所述亲水纱是经亲水性整理的棉纱,所述拒水纱是经有机氟类拒水整理剂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生产方法则包括:染纱、纱线功能整理、脱水、高频烘干、络筒、针织、镜检、备布、开幅、洗水、脱水、烘干、定型等。面料在保持规定的物理指标的同时具有正面拒水拒油、反面吸湿导汗的特殊功能效果,且正面拒水拒油及反面吸湿导汗效果均较理想,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档次和服用性能。生产方法则具有工艺合理,效果突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面料,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针织面料已经非常普遍。但大多为后整理时浸轧拒水拒油整理剂的加工方式,这种单纯的拒水拒油整理破坏了织物的亲水性能,使穿着者普遍感到闷热潮湿、不吸汗,透气性差,舒适性大大下降。为了提高拒水拒油功能面料的服用性能,就必须考虑使织物在拒水拒油的同时保持一定的亲水性。在这方面,已经有个别单位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涂层的方法。在亲水性的织物表面涂上拒水性的物质,达到表面拒水、内层吸水的功能。但这种方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工艺流程长,而且稳定性欠佳,反面的亲水效果不够理想。也有利用双层织物结构开发透湿防水织物的,如日本的尤尼吉柯,里层是细纤维导管透湿层,外层是防水纤维。该面料是特殊的合成纤维为原料编织而成,在材料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上述技术的面料在中国专利中也有所报导,如中国专利ZL 00216185.0公开了“防水防风透气透湿化纤织物复合面料”,中国专利ZL 02111533.8公开了“拒水透气薄膜复贴面料的制造方法”,中国专利ZL 03112517.4公开了“生物防护服面料”,中国专利ZL03257336.7公开了“一种纳米功能衬衫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正面拒水拒油及反面吸湿导汗效果均较理想的。为了克服现有面料的缺点和局限性,我们本着技术创新的目的对同时具有拒水拒油功能和吸湿导汗功能的针织面料进行了开发研制,以纯棉及其混纺面料为主要加工对象,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实验,多次样板和大货生产,通过应用纳米级的拒水拒油整理剂、确定特殊针织工艺、科学地设计织物结构和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使针织织物在保持规定的物理指标的同时具有正面拒水拒油、反面吸湿导汗的特殊功能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档次和服用性能,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针织面料如添纱平纹、添纱单珠地、添纱双珠地、具有双面结构的罗纹提花布等并获得了稳定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织物的全部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且排列在添纱织物正面的线圈的全部是拒水纱,而排列在添纱织物反面的线圈的全部是亲水纱;所述亲水纱是经亲水性整理的棉纱,所述拒水纱是经有机氟类拒水整理剂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所述有机氟类整理剂是商品名为OLEPHOBOL C的整理剂。所述亲水纱是经过亲水性柔软剂处理的棉纱。所述亲水性柔软剂是选自SEBOSAN HIS、DCW、HCT、HSD、HV中的任意一种,其中SEBOSAN HIS、DCW、HCT、HSD、HV为亲水性柔软剂的商品名。生产本专利技术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1)染纱;2)功能整理将经染纱处理的棉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亲水性整理成亲水纱,另一部分用有机氟类整理剂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成拒水纱;3)将亲水纱和拒水纱分别脱水并进行高频烘干及络筒;4)针织将拒水纱和亲水纱编成添纱织物,使添纱织物的全部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且排列在添纱织物正面的线圈全部是由拒水纱构成的,而排列在添纱织物反面的线圈则全部是由亲水纱构成的;5)经镜检、备布、开幅、洗水、脱水、烘干、定型即得面料成品。所述定型工序后还进行有一道预缩工序,预缩工序可以更好的改善面料的缩水和手感,同时使织物结构更加紧密,有利于改善拒水拒油的效果。在所述的针织工序以后洗水工序以前还进行有一道预焙烘工序,预焙烘工序有利于加强正面拒水拒油效果和整理的耐久性。预焙烘工序的工艺条件为温度控制在150~170℃,时间为30~50秒。进行一道预焙烘工序的目的在于加强正面拒水拒油效果和整理的耐久性。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证明,这一工序对产品最终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所述拒水拒油整理所用的有机氟类整理剂是商品名为OLEPHOBOL C的整理剂,整理条件如下OLEPHOBOL C用量为4~8%o.w.f,拒水整理添加剂XAN用量在2~3%o.w.f,浴比在1∶10~1∶20之间;且在进行整理之前先对纱线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在30℃以下缓慢加入整理剂,PH调节在5~7之间;然后缓慢升温到45℃~60℃之间,升温速率为0.5~1.5℃/分钟,升温后保温10~20分钟。所述洗水工序包括洗水与过软两步工艺,其中洗水的工艺条件为精练剂JA 1g/L,渗透剂JFC 0.5g/L,纯碱1g/L,于55~65℃温度条件下处理30分钟;过软的工艺条件为有机硅类亲水性柔软剂HV 2~5wt%,于37~45℃温度条件下处理20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应用亲水纱与拒水纱的合理排列、科学地设计织物结构,以及辅助以特殊的加工工艺,使针织织物在保持规定的物理指标的同时具有正面拒水拒油、反面吸湿导汗的特殊功能效果,且正面拒水拒油及反面吸湿导汗效果均较理想,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档次和服用性能。经检测,本专利技术面料水洗后的功能物理指标能达到以下标准1.正面拒水洗前6级,洗涤10次后4级(用杜邦方法测试);2.正面拒油洗前6级,洗涤十次后4级(用AATCC 118方法测试);3.反面亲水性30秒以内(用AATCC 79方法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面料的横向截面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添纱织物的全部线圈由一根亲水纱1和一根拒水纱2形成,且排列在添纱织物正面的线圈的全部是拒水纱2,而排列在添纱织物反面的线圈的全部是亲水纱1;所述亲水纱1是经亲水性整理的棉纱,所述拒水纱2是经有机氟类拒水整理剂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因为面料的里层全部是亲水纱1,而外层则全部是拒水纱2,因而面料具有正面拒水拒油、反面吸湿导汗的特殊功能效果。本实施例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是首先其工艺流程可示意如下染纱→纱线拒水拒油整理(或亲水性整理)→脱水→高频烘干→络筒→针织→镜检→备布→开幅→焙烘→洗水→脱水→烘干→定型→预缩。详述如下1)染纱;2)功能整理将经染纱处理的棉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亲水性整理成亲水纱1,另一部分用有机氟类整理剂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成拒水纱2;3)将亲水纱1和拒水纱2分别脱水并进行高频烘干及络筒;4)针织将拒水纱2和亲水纱1编成添纱织物,使添纱织物的全部线圈由一根亲水纱1和一根拒水纱2形成,且排列在添纱织物正面的线圈全部是由拒水纱2构成的,而排列在添纱织物反面的线圈则全部是由亲水纱1构成的;5)经镜检、备布、开幅、焙烘、洗水、脱水、烘干、定型、预缩即得面料成品。预缩工序可以更好的改善面料的缩水和手感,同时使织物结构更加紧密,有利于改善拒水拒油的效果。纱线进行功能整理织成坯布以后再进行一道预焙烘工序,有利于加强正面拒水拒油效果和整理的耐久性。由上可见,本生产方法染纱后的功能整理包括两种,一种是拒水拒油整理,另一种是亲水性整理。由于棉纱的吸湿性本来就比较好,亲水性整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只要添加亲水性柔软剂SEBOSAN HIS;DCW;HC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织物的全部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且排列在添纱织物正面的线圈的全部是拒水纱,而排列在添纱织物反面的线圈的全部是亲水纱;所述亲水纱是经亲水性整理的棉纱,所述拒水纱是经有机氟类拒水整理剂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王庆淼袁昂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雅戈尔针织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