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吸湿快干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3948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棉吸湿快干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织物具有两种线圈,其中第一种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而第二种线圈则由两根亲水纱形成,在所述添纱织物中以第一种线圈为主,其排列方式是第一种线圈之间间隔排列有第二种线圈,并且其排列方式使排列并呈现在面料外层的面纱全部是亲水纱,而排列并呈现在面料里层的底纱则是拒水纱之间间隔有亲水纱;所述亲水纱是经亲水性整理而得的棉纱,所述拒水纱是经拒水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生产方法则包括:染纱、纱线拒水拒油整理(或亲水性整理)、高频烘干、络筒、针织、镜检、备布、开幅、洗水、脱水、烘干、定型、预缩等。面料产品不仅具有全棉面料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汗并使水分向正面迅速扩散的功能,同时接触皮肤的织物反面又保持干爽。生产方法则具有工艺合理,效果突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面料,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对吸湿导汗的功能型针织面料的研究相对活跃,其中一些生产厂家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开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都是以全涤或涤棉为主,辅以特殊的织造方法和后整工序,使面料具有快速吸湿导汗和快干的功能。例如市场上比较流行的NIKE的“DRIFIT”面料,就是采用棉与涤纶交织的结构,结合亲水性整理开发的吸湿速干面料。另外较多的是采用涤纶异型丝,其可以依靠纤维表面的沟槽等加强导湿排汗的能力,如COOLMAX,COOLNICE,DRIRELEASE等有吊牌的涤纶纤维面料。从专利公开情况看,中国专利ZL 03230944.9公开了“薄型条状吸湿排汗针织面料”,该面料为相互交叉排列的异型截面导湿纤维织成的纵条与吸湿纤维织成的横条,采用的异型截面导湿纤维是经过亲水处理的涤纶长丝,吸湿纤维是天然纤维棉、毛、丝等。中国专利ZL 200420025810.4公开的“一种吸湿排汗的精纺呢绒面料”,其结构与前述专利类似,只不过其经线为由羊毛70wt%和涤纶30wt%的二合股纱,纬纱为Cool Max纱。中国专利ZL 02215153.2公开的“整体式快速导湿针织面料”则包括内、中、外三层,内层为高导湿纤维构成的贴身面,中间为高密度点网状化纤传导层,外层为吸湿天然纤维组成面料正面。中国专利ZL 97119509.9则公开了“具有排湿特性的布料”,它包括复数条第一纤维和复数条第二纤维,第一纤维被安排呈现在排湿布料的第一表面,而第二纤维则被安排呈现在排湿布料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纤维本身包括能产生毛细作用的构件,且该构件的毛细作用比第一纤维间的间隙所产生的毛细作用强,籍此可使第一表面的水分籍助于毛细作用而转换到该第二表面;其中,所述构件是凹槽、皱褶、绒毛、孔洞、鳞片或裂缝。该具有排湿特性的布料所使用的纤维是人造纤维。从以上专利公开的情况看,首先是都不能采用全棉纤维实现吸湿快干功能,因而在穿着舒适性方面有待改进;其次是除中国专利ZL 97119509.9公开的布料外,其余三专利公开的布料的吸湿排湿功能可能受结构的限制而并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由全棉纤维构成且具有良好的吸湿快干功能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全棉吸湿快干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织物具有两种线圈,其中第一种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而第二种线圈则由两根亲水纱形成,在所述添纱织物中以第一种线圈为主,其排列方式是第一种线圈之间间隔排列有第二种线圈,并且其排列方式使排列并呈现在面料外层的面纱全部是亲水纱,而排列并呈现在面料里层的底纱则是拒水纱之间间隔有亲水纱;所述亲水纱是经亲水性整理而得的棉纱,所述拒水纱是经拒水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所述添纱织物中两种线圈的排列方式是每隔4~8模所述第一种线圈即排列有1~2模所述第二种线圈。这样的间隔基本与人体汗腺的分布情况相适应,有利于在排汗功能与干爽感觉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所述的拒水纱是经有机氟类拒水整理剂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有机氟类整理剂通常选用商品名为OLEPHOBOL C的整理剂。所述亲水纱是经过亲水性柔软剂处理的棉纱,亲水性柔软剂通常选自SEBOSAN HIS、DCW、HCT、HSD、HV中的任意一种,其中SEBOSAN HIS、DCW、HCT、HSD、HV为亲水性柔软剂的商品名。生产本专利技术全棉吸湿快干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1)染纱;2)功能整理将经染纱处理的棉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亲水性整理成亲水纱,另一部分用有机氟类整理剂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成拒水纱;3)亲水纱和拒水纱分别脱水并进行高频烘干及络筒;4)针织将拒水纱和亲水纱编成添纱织物,使添纱织物具有两种线圈,其中第一种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而第二种线圈则由两根亲水纱形成,在所述添纱织物中以第一种线圈为主,其排列方式是第一种线圈之间间隔排列有第二种线圈,并且其排列方式使排列并呈现在面料外层的面纱全部是亲水纱,而排列并呈现在面料里层的底纱则是拒水纱之间间隔有亲水纱;5)经镜检、备布、开幅、洗水、脱水、烘干、定型即得面料成品。所述定型工序后还进行有一道预缩工序,预缩工序可以更好的改善面料的缩水和手感,同时使织物结构更加紧密,并且布面毛羽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织物的亲水性能。所述针织工序中两种线圈的排列方式是每隔4~8模所述第一种线圈即排列有1~2模所述第二种线圈。所述拒水拒油整理所用的有机氟类整理剂是商品名为OLEPHOBOL C的整理剂,整理条件如下OLEPHOBOL C用量为4~8%o.W.f,拒水整理添加剂XAN用量在2~3%o.w.f,浴比在1∶10~1∶15之间;且在进行整理之前先对纱线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在30℃以下缓慢加入整理剂,PH调节在5~7之间;然后缓慢升温到45℃~60℃之间,升温速率为0.5~1.5℃/分钟,升温后保温10~20分钟。所述洗水工序包括洗水与过软两步工艺,其中洗水的工艺条件为精练剂JA 1g/L,渗透剂JFC 0.5g/L,纯碱1g/L,于55~65℃温度条件下处理30分钟;过软的工艺条件为有机硅类亲水性柔软剂HV 2~5wt%,于37~45℃温度条件下处理20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产品在具有全棉面料的优点的同时,因为采用了所述的结构,从而使面料的里层主要是拒水纱,其可使接触皮肤的织物反面保持干爽,而底纱中间隔于拒水纱之间的亲水纱则可将汗水迅速向外导出至面料外层的亲水纱,因而本专利技术面料还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汗并使水分向正面迅速扩散的功能,同时接触皮肤的织物反面又保持干爽,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穿着凉爽,进一步提高了全棉面料的服用性能。经检测,本专利技术面料的反面快干性可达30S秒以内。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则具有工艺合理,效果突出的优点,巧妙地使全棉面料具有了良好的吸湿导汗并使水分向正面迅速扩散的功能,同时接触皮肤的织物反面又保持干爽。本公司经过近一年的样板开发和大货试生产,通过采用纱线拒水拒油整理方法、科学地设计织物结构和采用特殊的后整理加工工艺,成功地使针织织物在保持规定的物理指标的同时具有以上功能效果。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单面汗布、单珠地网眼等几种不同品种的针织面料并获得了稳定的生产工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面料的纵向截面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全棉吸湿快干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添纱织物具有两种线圈,其中第一种线圈由一根亲水纱1和一根拒水纱2形成,而第二种线圈则由两根亲水纱1形成,在添纱织物中以第一种线圈为主,其排列方式是每隔4~8模第一种线圈即排列有1~2模第二种线圈,并且其排列方式使排列并呈现在面料外层的面纱全部是亲水纱1,而排列并呈现在面料里层的底纱则是拒水纱2之间间隔有亲水纱1;所述亲水纱1是经亲水性整理而得的棉纱,所述拒水纱2是经拒水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因为面料的里层主要是拒水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棉吸湿快干面料,它是由添纱组织针织而成的添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织物具有两种线圈,其中第一种线圈由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纱形成,而第二种线圈则由两根亲水纱形成,在所述添纱织物中以第一种线圈为主,其排列方式是第一种线圈之间间隔排列有第二种线圈,并且其排列方式使排列并呈现在面料外层的面纱全部是亲水纱,而排列并呈现在面料里层的底纱则是拒水纱之间间隔有亲水纱;所述亲水纱是经亲水性整理而得的棉纱,所述拒水纱是经拒水整理而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棉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刘向荣王庆淼孙理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