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332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报警指示灯、冷却装置、进料口、钢丝网、机体、底座、移动轮、出水管,机体底部与底座顶部焊接,移动轮依次连接成长方形结构排列于底座底部,冷却装置安装在机体内部,进料口底部与机体内部导通连接,报警指示灯底部与机体顶部垂直连接,钢丝网侧面镶嵌在机体上半端侧面,出水管左端与机体下半端右侧垂直连接,该装置能够将水通过压力雾化的方法进行雾化,然后在对生产线缆进行冷却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改变空气流速进行散热,同时加入雾化过后的水,这样能够加速冷却的速度,提高设备的实用价值。

A cooling device for cable fabr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le manufacturing coo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larm indicator lamp, a cooling device, an inlet port, a steel wire mesh, a body, a base, a moving wheel and a water outlet pipe. The bottom of the body is welded to the top of the base, the moving wheel is connected in turn with a rectangular structu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and the cooling device is installed in the body. The bottom of the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onduction of the body, the bottom of the alarm indicator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body, the side of the wire mesh is inlaid on the side of the upper half of the body,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outlet pipe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side of the lower half of the body. The device can atomize water through the method of pressure atomization, and then cool the production line cable. However, we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air flow rate for heat dissipation, but also add atomized water, which can speed up the cooling rate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目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在线缆制造的时候通常是使用冷却装置带动设备内部空气高速流动,来增加散热的速度,但是单一的加快空气流速的方法起到的散热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报警指示灯、冷却装置、进料口、钢丝网、机体、底座、移动轮、出水管,所述机体底部与底座顶部焊接,所述移动轮依次连接成长方形结构排列于底座底部,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机体内部,所述进料口底部与机体内部导通连接,所述报警指示灯底部与机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钢丝网侧面镶嵌在机体上半端侧面,所述出水管左端与机体下半端右侧垂直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由手摇装置、下压装置、助力装置、雾化装置、稳定装置、排气装置、控制装置组成;所述手摇装置右端连接到下压装置顶端内部,所述助力装置顶部与下压装置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装置底端右侧与助力装置左端侧面相啮合,所述下压装置底部与稳定装置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稳定装置顶部右端与雾化装置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左端与排气装置顶端内部导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顶端与排气装置顶部左端内部活动连接。作为优化,所述手摇装置由绕线轮、L形固定架、手摇架、拉力绳、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组成,所述手摇架底端侧面与L形固定架左端内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手摇架底部与绕线轮顶部垂直连接,所述拉力绳一端缠绕于绕线轮侧面,另一端绕过第一转向轮与第二转向轮连接到下压装置顶端内部。作为优化,所述下压装置由凸块、下压板、齿条、交叉联动杆、L形平移架、平移轨道、定滑轮组成,所述凸块背部与下压板中端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交叉联动杆左端底部与凸块前侧焊接,所述交叉联动杆右端背部与L形平移架顶端内部垂直连接,所述交叉联动杆右端背部侧面与平移轨道内部滑动连接,所述L形平移架左端底部与定滑轮顶部焊接,所述定滑轮底端内部与助力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左侧与下压板右侧焊接,所述下压板底部与稳定装置顶部顶部垂直连接。作为优化,所述助力装置由联动齿轮、拉力联动杆、第一导向轮、第二拉力绳、第二导向轮、齿轮组成,所述第二拉力绳一端固定于拉力联动杆右端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二导向轮与第一导向轮连接到定滑轮底端内部,所述拉力联动杆左端背部与联动齿轮前侧焊接,所述联动齿轮左端侧面与齿轮侧面相啮合。作为优化,所述雾化装置由套筒、下压辅助板、弹簧、支撑板、下压施力架、施压室、雾化室、喷头、连接管组成,所述下压施力架顶端贯穿下压辅助板与套筒内部焊接,所述套筒底部与下压辅助板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下压辅助板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顶部垂直连接,所述施压室底部与雾化室内部导通连接,所述连接管右端与雾化室左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右端与雾化室左端顶部连接处设有喷头,所述下压施力架底端侧面与施压室内部采用过度配合,所述套筒前侧与稳定装置顶部右端固定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稳定装置由顶架、第一交叉臂、外筒、内杆、底板、第二交叉臂组成,所述第一交叉臂顶部左端与顶架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交叉臂顶部右端与顶架右端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交叉臂底部两端与第二交叉臂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臂底部与底板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外筒顶部与第一交叉臂中端背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杆底部与第二交叉臂中端背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杆顶侧与外筒内部活动连接。作为优化,所述排气装置由电机、齿轮盘、综合传动带、转轮、第一传动带、传动齿轮、被动齿轮、第二传动带、中转盘、拉力杆、固定轮、排气轮、排气室组成,所述电机左端后侧面与齿轮盘外圈前侧相啮合,所述齿轮盘前端侧面通过综合传动带与转轮后端侧面、固定轮侧面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拉力杆一端连接到转轮外圈前侧,另一端固定于中转盘外圈前侧,所述中转盘后端侧面通过第一传动带与传动齿轮前端侧面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侧面与被动齿轮侧面相啮合,所述被动齿轮后端侧面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到排气轮前端侧面,所述排气轮安装在排气室内部,所述排气室左端内部与控制装置顶端活动连接。作为优化,所述控制装置由控制齿条、控制齿轮、拉力带、控制手摇架、拉力齿轮组成,所述控制手摇架右端侧面与拉力齿轮侧面相啮合,所述拉力带两端分别连接到拉力齿轮与控制齿轮前端侧面,所述控制齿轮侧面与控制齿条底端右侧相啮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转动手摇架,绕线轮能够通过拉力绳拉动交叉联动杆往左压,交叉联动杆底部能够将凸块、下压板往下压,同时交叉联动杆往左压的时候L形平移架与定滑轮一起往左移动,定滑轮通过第二拉力绳拉动拉力联动杆右端下压,从而控制联动齿轮带动齿轮将下压板、齿条往下压,下压板下压的时候顶架也会下降,第一交叉臂会收缩起来,顶架通过套筒带动下压施力架往下压,施压室产生的压力就会将雾化室内部的水通过喷头喷出去,这样就能够将水通过压力雾化的方法进行雾化,套筒往下压的时候下压辅助板也会下压,弹簧能够帮助下压辅助板带动套筒往上升复位,电机产生驱动转矩带动齿轮盘转动,齿轮盘通过综合传动带拉动转轮转动,转轮通过拉力杆拉动中转盘转动,中转盘通过第一传动带、传动齿轮、被动齿轮、第二传动带之间的传动带动排气轮高速转动,排气轮就能够将连接管内部的雾化气体一起喷出,这样能够增加设备的使用价值,我们转动控制手摇架带动拉力齿轮转动,拉力齿轮通过拉力带带动控制齿轮转动,控制齿轮能够控制控制齿条的升降,从而改变排气室排出气体的流量大小,手摇装置能够拉动下压装置,助力装置能够增加下压装置下压的力度,雾化装置能够将水进行压力雾化,稳定装置能够增加对雾化装置施加压力的稳定性,排气装置能够将雾化气体排出,控制装置能够控制雾化气体排出的流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够将水通过压力雾化的方法进行雾化,然后在对生产线缆进行冷却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能够改变空气流速进行散热,同时加入雾化过后的水,这样能够加速冷却的速度,提高设备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细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报警指示灯1、冷却装置2、进料口3、钢丝网4、机体5、底座6、移动轮7、出水管8、手摇装置21、下压装置22、助力装置23、雾化装置24、稳定装置25、排气装置26、控制装置27、绕线轮211、L形固定架212、手摇架213、拉力绳214、第一转向轮215、第二转向轮216、凸块221、下压板222、齿条223、交叉联动杆224、L形平移架225、平移轨道226、定滑轮227、联动齿轮231、拉力联动杆232、第一导向轮233、第二拉力绳234、第二导向轮235、齿轮236、套筒241、下压辅助板242、弹簧243、支撑板244、下压施力架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报警指示灯、冷却装置、进料口、钢丝网、机体、底座、移动轮、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部与底座顶部焊接,所述移动轮依次连接成长方形结构排列于底座底部,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机体内部,所述进料口底部与机体内部导通连接,所述报警指示灯底部与机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钢丝网侧面镶嵌在机体上半端侧面,所述出水管左端与机体下半端右侧垂直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由手摇装置、下压装置、助力装置、雾化装置、稳定装置、排气装置、控制装置组成;所述手摇装置右端连接到下压装置顶端内部,所述助力装置顶部与下压装置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装置底端右侧与助力装置左端侧面相啮合,所述下压装置底部与稳定装置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稳定装置顶部右端与雾化装置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左端与排气装置顶端内部导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顶端与排气装置顶部左端内部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报警指示灯、冷却装置、进料口、钢丝网、机体、底座、移动轮、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部与底座顶部焊接,所述移动轮依次连接成长方形结构排列于底座底部,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机体内部,所述进料口底部与机体内部导通连接,所述报警指示灯底部与机体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钢丝网侧面镶嵌在机体上半端侧面,所述出水管左端与机体下半端右侧垂直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由手摇装置、下压装置、助力装置、雾化装置、稳定装置、排气装置、控制装置组成;所述手摇装置右端连接到下压装置顶端内部,所述助力装置顶部与下压装置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装置底端右侧与助力装置左端侧面相啮合,所述下压装置底部与稳定装置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稳定装置顶部右端与雾化装置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左端与排气装置顶端内部导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顶端与排气装置顶部左端内部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装置由绕线轮、L形固定架、手摇架、拉力绳、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组成,所述手摇架底端侧面与L形固定架左端内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手摇架底部与绕线轮顶部垂直连接,所述拉力绳一端缠绕于绕线轮侧面,另一端绕过第一转向轮与第二转向轮连接到下压装置顶端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装置由凸块、下压板、齿条、交叉联动杆、L形平移架、平移轨道、定滑轮组成,所述凸块背部与下压板中端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交叉联动杆左端底部与凸块前侧焊接,所述交叉联动杆右端背部与L形平移架顶端内部垂直连接,所述交叉联动杆右端背部侧面与平移轨道内部滑动连接,所述L形平移架左端底部与定滑轮顶部焊接,所述定滑轮底端内部与助力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左侧与下压板右侧焊接,所述下压板底部与稳定装置顶部顶部垂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装置由联动齿轮、拉力联动杆、第一导向轮、第二拉力绳、第二导向轮、齿轮组成,所述第二拉力绳一端固定于拉力联动杆右端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二导向轮与第一导向轮连接到定滑轮底端内部,所述拉力联动杆左端背部与联动齿轮前侧焊接,所述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书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