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的压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87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卸的压扣,包括扣板、第一连接杆、支撑板、卡槽、第二连接杆、弹簧、滑块、楔块、压板、第二凹槽、第二丝杆和第二旋钮,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对应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内壁的一端和底部内壁一端对应安装有挡板,且两挡板的一侧均通过弹簧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安装有滑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与楔块紧靠,所述楔块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穿过壳体的顶部内壁一侧且与第一旋钮通过焊接固定,该压扣,便于安装与拆卸,使用方便。

A kind of easy dismantling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ure buckle which is easy to disassemble, including a buckle plate,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upporting plate, a clamping groove,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 spring, a slider, a wedge, a pressing plate, a second groove, a second screw rod and a second knob. A first groov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a top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groove is provided. One end and one end of the bottom inner wall are correspondingly equipped with baffles, and one side of the two baffl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plate through springs.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are correspondingly equipped with sliders.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at the center of one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e through bolts,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at the center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e through bolts. One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close to the wedge block. The top of the wedg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crew rod through a bearing. The first screw rod passes through the top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is fixed by welding with the first knob. The pressing button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and convenient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卸的压扣
本技术涉及压扣
,具体为一种易拆卸的压扣。
技术介绍
压扣由于具有易开合,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服装,包装袋上和皮带上广泛使用个的一种扣件,其结构一般包括两个能对应扣合的部分。压扣一般容易损坏,损坏后需要将其拆卸,然后进行维修,维修后再安装好,现有的压扣拆卸与安装比较麻烦,比较浪费时间,不便于使用者使用,因此设计一种易拆卸的压扣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卸的压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拆卸的压扣,包括扣板、第一旋钮、壳体、转轴、卡齿、第一丝杆、第一连接杆、支撑板、卡槽、第二连接杆、弹簧、滑块、楔块、第一凹槽、挡板、压板、第二凹槽、第二丝杆和第二旋钮,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对应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内壁的一端和底部内壁一端对应安装有挡板,且两挡板的一侧均通过弹簧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安装有滑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与楔块紧靠,所述楔块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穿过壳体的顶部内壁一侧且与第一旋钮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壳体通过第二连接杆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卡齿,所述转轴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卡槽,所述转轴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扣板配合使用,所述第二丝杆穿过第二凹槽的内壁一侧且与压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旋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卡槽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第一凹槽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与支撑板和挡板均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与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压扣,旋转第一旋钮,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楔块上下移动,楔块向下移动,会推动第一连接杆移动,滑块滑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推动支撑板移动,支撑板移动会压缩弹簧,同时会推动第二连接杆进入转轴开设的卡槽中,从而将转轴固定,楔块向上移动,弹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会推动支撑板向第一凹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将其从卡槽中拔出,便于安装与拆卸转轴,方便使用,便于更换和维修;将扣板插入第二凹槽中,然后旋转第二旋钮,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带动压板移动,从而将扣板压紧,防止松动,反向转动即可松开压板,取出扣板,便于使用,方便更换和维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轴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扣板;2-第一旋钮;3-壳体;4-转轴;5-卡齿;6-第一丝杆;7-第一连接杆;8-支撑板;9-卡槽;10-第二连接杆;11-弹簧;12-滑块;13-楔块;14-第一凹槽;15-挡板;16-压板;17-第二凹槽;18-第二丝杆;19-第二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易拆卸的压扣,包括扣板1、第一旋钮2、壳体3、转轴4、卡齿5、第一丝杆6、第一连接杆7、支撑板8、卡槽9、第二连接杆10、弹簧11、滑块12、楔块13、第一凹槽14、挡板15、压板16、第二凹槽17、第二丝杆18和第二旋钮19,壳体3的内壁两侧对应开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的顶部内壁的一端和底部内壁一端对应安装有挡板15,且两挡板15的一侧均通过弹簧11与支撑板8连接,支撑板8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安装有滑块12,支撑板8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0,且第二连接杆10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弹簧11,支撑板8的另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的一侧与楔块13紧靠,楔块13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6连接,第一丝杆6穿过壳体3的顶部内壁一侧且与第一旋钮2通过焊接固定,壳体3通过第二连接杆10与转轴4连接,转轴4的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卡齿5,转轴4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卡槽9,转轴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与扣板1配合使用,第二丝杆18穿过第二凹槽17的内壁一侧且与压板16通过轴承连接,第二丝杆18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旋钮19。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杆10与卡槽9配合使用,便于卡住第二连接杆10。进一步的,挡板15与第一凹槽14通过焊接固定,便于固定挡板15。进一步的,弹簧11与支撑板8和挡板15均通过螺栓连接,便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滑块12与支撑板8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固定滑块12。工作原理:旋转第一旋钮2,带动第一丝杆6转动,从而带动楔块13上下移动,楔块13向下移动,会推动第一连接杆7移动,滑块12滑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7推动支撑板8移动,支撑板8移动会压缩弹簧11,同时会推动第二连接杆10进入转轴4开设的卡槽9中,从而将转轴4固定,楔块13向上移动,弹簧11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会推动支撑板8向第一凹槽14内部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10移动,将其从卡槽9中拔出,便于安装与拆卸转轴4,方便使用,便于更换和维修;将扣板1插入第二凹槽17中,然后旋转第二旋钮19,带动第二丝杆18转动,第二丝杆18带动压板16移动,从而将扣板1压紧,防止松动,反向转动即可松开压板16,取出扣板1,便于使用,方便更换和维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拆卸的压扣,包括扣板(1)、第一旋钮(2)、壳体(3)、转轴(4)、卡齿(5)、第一丝杆(6)、第一连接杆(7)、支撑板(8)、卡槽(9)、第二连接杆(10)、弹簧(11)、滑块(12)、楔块(13)、第一凹槽(14)、挡板(15)、压板(16)、第二凹槽(17)、第二丝杆(18)和第二旋钮(1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内壁两侧对应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的顶部内壁的一端和底部内壁一端对应安装有挡板(15),且两挡板(15)的一侧均通过弹簧(11)与支撑板(8)连接,所述支撑板(8)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安装有滑块(12),所述支撑板(8)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0),且第二连接杆(10)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弹簧(11),所述支撑板(8)的另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一侧与楔块(13)紧靠,所述楔块(13)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6)连接,所述第一丝杆(6)穿过壳体(3)的顶部内壁一侧且与第一旋钮(2)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壳体(3)通过第二连接杆(10)与转轴(4)连接,所述转轴(4)的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卡齿(5),所述转轴(4)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卡槽(9),所述转轴(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与扣板(1)配合使用,所述第二丝杆(18)穿过第二凹槽(17)的内壁一侧且与压板(1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8)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旋钮(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的压扣,包括扣板(1)、第一旋钮(2)、壳体(3)、转轴(4)、卡齿(5)、第一丝杆(6)、第一连接杆(7)、支撑板(8)、卡槽(9)、第二连接杆(10)、弹簧(11)、滑块(12)、楔块(13)、第一凹槽(14)、挡板(15)、压板(16)、第二凹槽(17)、第二丝杆(18)和第二旋钮(1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内壁两侧对应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的顶部内壁的一端和底部内壁一端对应安装有挡板(15),且两挡板(15)的一侧均通过弹簧(11)与支撑板(8)连接,所述支撑板(8)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安装有滑块(12),所述支撑板(8)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0),且第二连接杆(10)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弹簧(11),所述支撑板(8)的另一侧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一侧与楔块(13)紧靠,所述楔块(13)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杆(6)连接,所述第一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锐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