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炼岸专利>正文

针织丹宁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2158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工艺,具体说是一种针织丹宁布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在针织丹宁布的染色、针织及水洗步骤上进行改良,采用绳染工艺染色;在织造过程的针织拉力调整步骤,将针织面纱及底纱均使用丹宁纱进行针织动作,利用针织机台反向拉力副作用并调整钩针拉力,使得机台间歇停顿,将面纱紧拉平整,使得底纱呈现出乱数落雨状结纱之不平整效果;再配合特殊的双面水洗工艺,以使得丹宁布呈现出梭织丹宁布之效果,并保持针织丹宁布柔软舒适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工艺,具体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丹宁布即俗称之牛仔布,而传统的丹宁布多是由梭织方式所加以编织制造,因此其具有独特的褪色效果及落雨状结纱布面而广受世界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加上丹宁布较一般的传统布料具有耐磨的特性,因此所制成之服饰更受到广大的劳动人士喜爱。然而梭织的丹宁布在触感上并不具有针织布般柔软舒适的效果,因此其在服饰的应用变化上,不如针织布具有教大的发挥空间,因此便有人将针织技术应用在制作丹宁布上,以使得丹宁布也可以具有与针织布一样的柔顺舒适效果。但是将传统针织技术应用在丹宁布上虽可以提升针织丹宁布的柔软舒适效果,但是却无法像梭织丹宁布那样呈现出落雨状结纱及等值斜纹的外观效果,并且直接将传统针织工艺应用在丹宁布的制造上,会使得丹宁布的布料产生严重的物性歪斜以及布面横档色断等严重的缺陷,使得针织丹宁布无法应用并符合目前的时装业界的需求。另外,采用传统针织工艺生产的针织丹宁布的色牢度不佳,常有严重的褪色现象,导致针织丹宁布的应用更不受人重视。但是,如果将针织丹宁布所存在上述问题加以克服,则针织丹宁布将会是具有梭织及针织两种独特效果的优异布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克服传统针织工艺生产丹宁布的缺陷,使针织丹宁布能够同时具有梭织工艺及针织工艺的独特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选料、整经、染色、上浆、织造、整理、水洗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染色步骤利用绳染来提高丹宁纱的色牢度以及色散效果;在织造过程的针织拉力调整步骤,将针织面纱及底纱均使用丹宁纱进行针织动作,利用针织机台反向拉力副作用并调整钩针拉力,使得机台间歇停顿,将面纱紧拉平整,使得底纱呈现出乱数落雨状结纱之不平整效果;在水洗步骤,利用双面水洗方式,将针织完成的丹宁布进行两阶段双面水洗,以将多余丹宁染料洗去。通过以上工艺步骤生产的针织丹宁布可以保持针织布独有的柔软舒适性,同时呈现出与梭织丹宁布般一样的落雨状结纱及等值斜纹外观效果,让针织丹宁布成为同时具有梭织及针织两种独特效果的优异布种。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主要在针织丹宁布的染色、针织及水洗步骤上进行改良,以使得丹宁布呈现出梭织丹宁布之效果,并保持针织丹宁布柔软舒适的特性。一般棉纱的染色分为绳染、片染及简纱染,本专利技术采用高级丹宁布使用的绳染(束染)技术,提高针织纱线经过丹宁染纱时的色牢度及色散效果,由于绳染技术是使用压力滚筒将一束束的棉纱挤压染色成具有白色纱心而表面丹宁染色牢度最佳的染色方式,因此染色完成的纱线再经过特殊设计的集束排列成均匀乱数,再散出至每一筒子上,如此便可以消除针织纱在圆编针织机上所产生的横向色断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针织过程中时,运用针织机机台的反向拉力副作用,即圆编针织布正面拉紧平整的作用力效果,并利用高密度针织结构,将原本松散的底纱紧密结合,再运用机台间歇停顿,调整钩针拉力,造成反面呈现出如梭织布般如梭乱数落雨状不平整的布面,而由于本专利技术在针织布的面纱及底纱均使用丹宁染色的纱线进行织布,待布匹织布完成后,将底纱反作面纱使用,而面纱反作底纱使用,如此便可以使得针织丹宁布呈现落雨状结纱、等值斜纹外观的效果。传统的丹宁布只是利用单面水洗过程进行定色作业,而本专利技术采用两阶段双面水洗流程,使得针织丹宁布上多余的丹宁染料能确实的加以洗去,以确保针织丹宁布的定色效果。上述针织拉力调整步骤可依下表所示的拉力进行钩针调整 以上面纱、底纱加以乱数搭配即可呈现乱数效果。另外,上述特殊水洗步骤可依下表所示操作条件进行 本专利技术所制成的针织丹宁布在裁剪制作衣物服饰时,采用不同于传统丹宁布的直向裁剪方法,而是采用横向裁剪,其原因在于针织布的织法为圆筒螺旋状织法,而传统的直向裁剪方式所裁出的每一片裁片布料都会留有歪斜的物理应力,且裁片越长则歪斜越为明显。另外,因为针织布的织法是圆筒螺旋状织法,在传统的直向裁剪所产生的落雨状系横条布纹,因此利用横向裁剪便可以在螺旋结构的针织布中,取得具有径向结纱效果的布面外观。而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的针织丹宁布在缝制服饰时,并非采用一般针织用圆头针,而是以尖头针在单位时间内做换针动作,以将一般针织丹宁产品常见的勾针,白点状况消除。权利要求1.,包括选料、整经、染色、上浆、织造、整理、水洗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染色步骤利用绳染来提高丹宁纱的色牢度以及色散效果;在织造过程的针织拉力调整步骤,将针织面纱及底纱均使用丹宁纱进行针织动作,利用针织机台反向拉力副作用并调整钩针拉力,使得机台间歇停顿,将面纱紧拉平整,使得底纱呈现出乱数落雨状结纱之不平整效果;在水洗步骤,利用双面水洗方式,将针织完成的丹宁布进行两阶段双面水洗,以将多余丹宁染料洗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工艺,具体说是一种。本专利技术主要在针织丹宁布的染色、针织及水洗步骤上进行改良,采用绳染工艺染色;在织造过程的针织拉力调整步骤,将针织面纱及底纱均使用丹宁纱进行针织动作,利用针织机台反向拉力副作用并调整钩针拉力,使得机台间歇停顿,将面纱紧拉平整,使得底纱呈现出乱数落雨状结纱之不平整效果;再配合特殊的双面水洗工艺,以使得丹宁布呈现出梭织丹宁布之效果,并保持针织丹宁布柔软舒适的特性。文档编号D06B3/08GK1962984SQ20051011590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施炼岸 申请人:施炼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针织丹宁布的制造方法,包括选料、整经、染色、上浆、织造、整理、水洗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染色步骤利用绳染来提高丹宁纱的色牢度以及色散效果;在织造过程的针织拉力调整步骤,将针织面纱及底纱均使用丹宁纱进行针织动作,利用针织机台反向 拉力副作用并调整钩针拉力,使得机台间歇停顿,将面纱紧拉平整,使得底纱呈现出乱数落雨状结纱之不平整效果;在水洗步骤,利用双面水洗方式,将针织完成的丹宁布进行两阶段双面水洗,以将多余丹宁染料洗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炼岸
申请(专利权)人:施炼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