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电机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99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电机机壳,包括外壳、内壳和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风机,内壳上设有若干条导风板,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风道;外壳套设在内壳上,外壳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风机的空腔,外壳上还设有若干个出风管,出风管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管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向第二出风口方向逐渐变小,出风管内还设有扇叶,扇叶位于第二出风口处;两条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由风机向出风管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An air-cooled motor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motors, in particular to an air-cooled motor casing,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inner shell and a fan locat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the inner shell. A plurality of wind guide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hell, and a wind guide duct is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wind guide plates; the outer shell is sleeved on the inner shell, and a cavity for placing the fan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hell. A number of outlet pipes are arranged on the shell, and the outlet pipe includes the first outlet and the second outlet.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outlet pipe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first outlet to the second outlet. A fan blade is also arranged in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fan blade is located at the second outlet. Redu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dissipate heat of the motor body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电机机壳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电机机壳。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常用的通用设备,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中,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机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的电机采用的散热方式一般都是在电机的后端盖内安装一个风扇,通过电机主轴带动扇叶的旋转来实现对电机工作时的散热,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对端盖处的散热较好,不能对电机本体的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电机本体聚集热量较大,影响电机的工作状态和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风冷电机机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内壳和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风机,内壳上设有若干条导风板,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风道;外壳套设在内壳上,外壳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风机的空腔,外壳上还设有若干个出风管,出风管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管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向第二出风口方向逐渐变小,出风管内还设有扇叶,扇叶位于第二出风口处;两条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由风机向出风管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外壳上还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和空腔相连通,进风口处还设有防尘网。进一步,出风管上还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交错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重合处设有固定杆,扇叶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杆上。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外壳和内壳结合在一起,导风板和外壳内壁接触,因此导风风道相互独立,在工作状态时,气流从导风风道吹至出风管处,并由第二出风口排出,由于两条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由风机向出风管方向逐渐减小,因此风机将气流吹入相互独立的导风风道时,气压逐渐增大,使得气流流速加快,外部的空气能更快速的进入导风风道,因此能更好的将电机本体的热量发散到外部,气流从由出风管排出,因此,气流经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排出,出风管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向第二出风口方向逐渐变小,因此气流经过二次加压,使得气流的流速更快,气压更大,使得气流被喷射出去,避免了散发出去的热量聚集在电机外壳的周围使得电机周围的温度上升而导致的散热效果变差的问题发生,同时第二出风口处的扇叶还会将气流反射成螺旋状的气流,从而使气流喷射的更远,进一步避免了对电机周围空气的加热,同时也使得气流流速进一步加强,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导风风道的冷气流更多,散热效果更好,同时风机与电机电路并联且设有独立控制开关,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风机的工作状态,使得更加方便,避免了能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机壳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出风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风冷电机机壳,包括外壳1、内壳2和位于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风机11,内壳2上设有若干条导风板,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风道21;外壳1套设在内壳2上,外壳1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风机11的空腔14,外壳1上还设有若干个出风管15,出风管15包括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出风管15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151向第二出风口152方向逐渐变小,出风管15内还设有扇叶3,扇叶3位于第二出风口152处,出风管15位于导风风道21上方;两条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由风机11向出风管15方向逐渐减小;在使用时,外壳1和内壳2结合在一起,导风板和外壳1内壁接触,因此导风风道21相互独立,在工作状态时,气流从导风风道21吹至出风管15处,并由第二出风口152排出,由于两条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由风机11向出风管15方向逐渐减小,因此风机11将气流吹入相互独立的导风风道21时,气压逐渐增大,使得气流流速加快,外部的空气能更快速的进入导风风道21,因此能更好的将电机本体的热量发散到外部,气流从由出风管15排出,因此,气流经过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排出,出风管15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151向第二出风口152方向逐渐变小,因此气流经过二次加压,使得气流的流速更快,气压更大,使得气流被喷射出去,避免了散发出去的热量聚集在电机外壳的周围使得电机周围的温度上升而导致的散热效果变差的问题发生,同时第二出风口152处的扇叶还会将气流反射成螺旋状的气流,从而使气流喷射的更远,进一步避免了对电机周围空气的加热,同时也使得气流流速进一步加强,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导风风道21的冷气流更多,散热效果更好,同时风机11与电机电路并联且设有独立控制开关,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风机11的工作状态,使得更加方便,避免了能源浪费。进一步,外壳1上还设有进风口12,进风口12和空腔14相连通,进风口12处还设有防尘网13,防尘网13通过螺钉固定在进风口12处,防尘网13的存在可以避免大块的杂物进入导风风道21从而阻塞导风风道21的问题发生,保证了对电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出风管15上还设有第一加强筋31和第二加强筋32,第一加强筋31和第二加强筋32交错放置,第一加强筋31和第二加强筋32重合处设有固定杆,扇叶3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杆上,扇叶3位于出风管15内,因此在使用时,第一加强筋31和第二加强筋32可以起到对扇叶3的保护作用,使得扇叶3能够使用更久,避免扇叶3因为外部碰撞导致的损坏,延长了扇叶3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和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风机,所述的内壳上设有若干条导风板,所述的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风道;所述的外壳套设在内壳上,所述的外壳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风机的空腔,所述的外壳上还设有若干个出风管,所述的出风管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的出风管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向第二出风口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的出风管内还设有扇叶,所述的扇叶位于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的两条相邻的导风板之间的距离由风机向出风管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和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风机,所述的内壳上设有若干条导风板,所述的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风道;所述的外壳套设在内壳上,所述的外壳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风机的空腔,所述的外壳上还设有若干个出风管,所述的出风管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的出风管的内径由第一出风口向第二出风口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的出风管内还设有扇叶,所述的扇叶位于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的两条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勤建颜灵清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台机电机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