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75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红外探纬器,属于织机纬停电子自动控制装置。它主要由机壳,安装于机壳内的电源电路板和由发射接收、整形、复位、数控、辨向、定位执行单元组成的控制电路板,以及由电路板上引出的位于机壳外部的一对传感器构成。由于采用了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和CMOS集成电路,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耗低,工作可靠性好,灵敏度高,控制换梭准确,不损伤纬线,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纬线,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探纬器,属于织机纬停电子自动控制装置。目前纺织行业普遍采用的纬停电子自动控制装置是光电探纬器。它主要通过光电转换和晶体管电路,来判别纡管上的纬线残存量,并向执行机构传递换梭信号,从而达到自动控制停机换梭。它灵敏度高,换梭正确,不损伤纬线表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但其存在下述二个缺点,一是停机换梭时纡管上纬线残存量较高,一般达7~8梭,有的纬线品种高达10~16梭,浪费较大;二是该机电耗大,每台平均耗用25瓦/时左右的电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具上述光电探纬器的优点外,还具耗电省、探纬精确、纡管纬线残存量少的纬停电子自动控制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1.机壳2.机壳盖板3.电缆线4.传感器(红外发射器)5.传感器(红外接收器)6.电源板7.控制电路板8.十进制开关9.指示灯10.电源开关11.保险丝盒12.变压器13.螺钉14.红外发射管15.红外接收管16.指示灯。图2为本技术电路部分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电路图。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设计指导思想、工作原理和构成原则。传感器(4)、(5)是一对红外发射、接收器,安装于织机的织梭运行区两侧,并以电缆(3)连接于安装在机壳(1)内的控制电路板(7)上;电路板(7)上的控制电路是由发射接收单元1、整形单元2、数控单元3、辨向单元4、复位单元5、定位执行单元6组成的;机壳(1)内的电源板(6)和变压器(12)是三端稳压器整流电源电路,即将接入的36伏交变电源变压、整流为12伏直流电供电路板(7)使用;机壳(1)上还安装有十进制开关(8);与电路板(7)上的数控单元相连接;二只指示灯(9)是作电源开通指示和电路到位指示;指示灯(16)是红外发射、接收器正常工作的指示。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当织梭满纡运行时,红外发射、接收器(4)、(5)探测、接收而产生的只是一个脉冲信号,经电路板(7)的整形、数控、辨向单元处理,不会输出新的脉冲信号对定位执行单元起作用,而是经复位单元对数控、辨向单元进行复位,从织梭继续正常运行。但当达到预定工艺要求纬线残存量纡管通过发射、接收器区域时,红外发射器(4)的发射管(14)发出的红外光就能穿透织梭及纡管上的小孔,这时红外接收器(5)的二只接收管(15)就接收到信号而产生二个具一定时间差的双脉冲信号,通过整形、数控、辨向,输出一个新脉冲信号到定位执行单元,然后去控制织机上的停车机构,停车换梭。操纵十进制开关(8)使时序电路工作,从而可人工控制多织1~9梭。本技术的具体电原理是电源部分由36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B变送为二组电源。一组电源由电阻R21和Z12组成,在机壳(1)上表示电源开通指示;另一组电源在电源板(6)上分别由Z1-Z4和C12、C13、C14、C15以及由WY组成的电路输出12伏直流电,向控制电路板(7)供电。控制电路部分一.发射、接收单元由Z6、Z7、Z8和Q2、Q3组成红外发射和接收器。R2是限流电阻,当梭子未经Q2、Q3时,通过R2、Z15向Z6、Z7、Z8供应小的红外发射能量。当梭子挡住Q2或Q3时,通过R1、W1和Q1发射较大的红外能量,使红外光能透过梭子小孔,探测纡管上的纬线残存量。根据织物纬线粗细的不同,调节W1确定纬线的残存量。所以该单元的特点是在探测时,发射部分能自动保证探测纬线残存量的红外能量,在不探测时,发射部分保持整机“静默”时的最少能量。同时红外接收管Q2、Q3先后接收的信号为辨向单元提供了时差信号。二.整形单元由Q2、Q3接收到的红外信号通过W2、W3调整施密特阈值,由IC1-5和IC1-3施密特反向电路整形,使以后的数控、辨向和复位单元按整形出来的脉冲进行正常工作。由Z9和Z10组成接收指示电路,在发射装置上表示接收工作正常,也作为调整发射、接收器正常工作的指示用。IC2-2的作用是当梭子挡住Q2、Q3时,通过IC1-1反相,去控制Q1发射探测纡管残存量的能量。三.复位单元由Z5、C1、R10组成延时电路,由IC2-1、C2、R11、IC1-4组成单稳态电路。每当梭子经过一次Q2、Q3时,经过整形单元,产生一个新的脉冲,对IC3-1和IC3-2进行每梭复位,始终保证辨向电路和数控电路的正常工作。四.数控单元由IC1-3来的脉冲信号,经IC3-2、IC1-2、IC2-3、C3、IC4和K2组成的电路为计数控制电路,如果是满纡管,Q3探测到的只是一个脉冲,由IC3-2进行判别,不对后面的电路进行计数控制。反之,Q3探测到的是预定要求残存纬线的纡管,得到的脉冲由IC3-2进行判别,根据梭子来回的次数,由IC2-3对IC4时序电路进行有效计数,形成0~9的脉冲信号,通过K2十进制开关,可人为控制多织1~9梭,而保留3~4梭,以满足工艺上所需的留量。从而达到节省原料的目的,Z11是LED红色发光二极管,作残留量探到指示用。五.辨向电路由IC3-1、IC1-6、IC2-4组成。将Q2、Q3来的时差信号经整形、数控单元在IC3-1上进行每梭辨向。如辨向信号是“0”→“1”电平,与K2“1”电平信号经IC1-6倒相后“0”电平信号“与”后,输入到IC2-4,然后输出一个辨向脉冲。六.定位执行单元由IC5、IC6、Q4、T及外围元件C4、Z13、R13、W4、C6、C7、C5以及C8、R14、R15、R16、C9、C10、R18、Q4、R17、C11、R19、R20组成。从辨向单元来的辨向脉冲,经IC5的作用,调节W4电位器,进行时间延时,使织机停车位置保持在210度左右,梭子位置在操作工的“上手”梭槽内。延时脉冲结束后,通过C8、R14给IC6一个执行信号,在R16和C9的作用下,使输出信号给Q4有足够触发双向可控硅T的时间来带动织机上电磁铁L动作,使织机停车。C11、R19和R20是防干扰装置。IC5接收了辨向脉冲后同时给出了对IC4的一个复位“1”电平信号,使IC4复位,Z11灯也相应熄掉,为换梭以后重新工作作好准备。IC5的W4和C5的作用对多梭箱织机同样可通过调节W4的延时来完成定位作用,所以本技术对多梭箱的工作象对单梭箱一样方便实用。本技术采用了红外传感器和CMOS集成电路,使整机电耗比光电探纬器低,探纬精确同时还去掉了继电器、干簧管等机械传动装置,所以工作可靠性更高。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探纬器,包括机壳(1),安装于机壳(1)内的电路板(6)、(7)、变压器(12),及由电路板上引出的位于机壳(1)外部的传感器(4)、(5),其特征在于电路板(6)和变压器(12)是三端稳压器整流电源电路,电路板(7)是由发射接收单元1、整形单元2、复位单元3、数控单元4、辨向单元5、定位执行单元6组成的控制电路,传感器(4)、(5)是一对红外发射、接收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纬器,其特征在于由发射接收单元1、整形单元2、数控单元3、辨向单元4、复位单元5、定位执行单元6组成的控制电路的具体构成是发射接收单元由R2、Z15、Z6、Z7、Z8、Q1、W1、R1、Q2、W2、R4、Q3、W3、R5组成红外发射接收单元,其中Z6、Z7、Z8和Q2、Q3分别安装在发射器(4)和接收器(5)上,即为发射管(1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探纬器,包括机壳(1),安装于机壳(1)内的电路板(6)、(7)、变压器(12),及由电路板上引出的位于机壳(1)外部的传感器(4)、(5),其特征在于电路板(6)和变压器(12)是三端稳压器整流电源电路,电路板(7)是由发射接收单元1、整形单元2、复位单元3、数控单元4、辨向单元5、定位执行单元6组成的控制电路,传感器(4)、(5)是一对红外发射、接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忠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湖丰绸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