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41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门环组件包括: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形成为闭环形;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第二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二支撑柱内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的整体总量,该门环组件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

Door ring assembly and vehicle with 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or ring assembly and a vehicle with the door ring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door ring body in which the door ring body forms a closed loop shape; a first support pillar, which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door ring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ring body; a second support pillar, the second support pillar,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illar. The door ring body is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os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ring body,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pos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flange bending outwards; the second supporting post inner plate, the second supporting post inn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pos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lange. The door ring assembly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number of parts, reduces the number of moulds and tooling,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reduces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door ring assembly,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door ring assembly is higher,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level of the body-in-white in side and offset collis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配件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门环组件和具有该门环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降本减重是每个主机厂面临的问题,在白车身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强度刚度的同时尽量做到降本和轻量化,热成型钢的使用可以提高零件强度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和零件厚度,因此热成型零件在车身中越来越多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门环组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门环组件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门环组件,包括: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形成为闭环形;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第二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二支撑柱内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截面形成为长条形,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一支撑柱内板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截面形成为匚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翻边。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侧围上边梁,所述侧围上边梁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上端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侧围上边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连;侧围上边梁内板,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设在所述侧围上边梁的内侧且与所述侧围上边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侧围上边梁的截面形成为匚形,所述侧围上边梁的两个自由端设有分别向外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三翻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门槛,所述门槛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下端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为一体成型件。进一步地,所述门环组件的拔模角度大于5°。进一步地,所述门槛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分别设有倒圆角且所述倒圆角的半径分别大于8mm。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门环组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的整体总量,该门环组件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解决了第一支撑柱和侧围上边梁之间的分缝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线A-A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线B-B的剖面图;图5为图1中线C-C的剖面图。附图标记:门环组件100;门环本体10;第一支撑柱20;第二支撑柱30;第一翻边31;第一支撑柱内板40;第二支撑柱内板50;侧围上边梁60;第三翻边61;侧围上边梁内板70;门槛8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包括门环本体10、第一支撑柱20、第二支撑柱30和第二支撑柱内板50。具体而言,门环本体10形成为闭环形,第一支撑柱20设在门环本体10的一侧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二支撑柱30设在门环本体10上与第一支撑柱20相对的一侧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二支撑柱30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31,第二支撑柱内板50设在第二支撑柱30的内侧且与第一翻边31相连。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主要由门环本体10、第一支撑柱20、第二支撑柱30和第二支撑柱内板50组成。门环本体10可以加工成闭环形,第一支撑柱2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的一侧,第一支撑柱2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一支撑柱20可以加工成车辆门环的A柱。第二支撑柱3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上与第一支撑柱20相对的一侧,第二支撑柱3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相连,第二支撑柱30可以加工成车辆门环的B柱。第二支撑柱30的两侧可以分别加工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31,第二支撑柱内板50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撑柱30的内侧,第二支撑柱内板50可以与第一翻边31相连,通过加工第一翻边31,提高了第二支撑柱内板50和第二支撑柱30之间的搭接面积,通过其搭接面积的增加,使门环组件100无需额外安装第二支撑柱内板50加强板,就能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不仅节省门环组件100的零件数量以及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还使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更高。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环组件100,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该门环组件100整体强度更高,提高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柱20的截面形成为长条形,第一支撑柱20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门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40,第一支撑柱内板40与第二翻边相连。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柱20的截面可以大致加工成长条形板体,第一支撑柱20的两侧可以分别加工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门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40,第一支撑柱内板40可以与第二翻边相连。通过加工第二翻边,提高了第一支撑柱内板40和第一支撑柱20之间的搭接面积,通过其搭接面积的增加,使门环组件100无需额外安装第一支撑柱内板40加强板,就能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不仅节省门环组件100的零件数量以及模具和工装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门环组件100的整体总量,还使白车身在侧碰和偏置碰中的安全等级更高。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柱30的截面形成为匚形,第二支撑柱30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翻边31。换句话说,第二支撑柱30的截面可以大致加工成匚形,第二支撑柱30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可以分别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一翻边31,第二支撑柱内板50的两侧可以分别和第一翻边31相连,提高门环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刚度和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门环组件100还包括侧围上边梁60和侧围上边梁内板70。具体地,侧围上边梁60设在门环本体10的上端且与门环本体10相连,侧围上边梁60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柱20相连,侧围上边梁内板70设在侧围上边梁60的内侧且与侧围上边梁60相连。也就是说,门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侧围上边梁60和侧围上边梁内板70。侧围上边梁60可以安装在门环本体10的上端,侧围上边梁60可以与门环本体10相连。侧围上边梁60的一侧可以和第一支撑柱20相连,解决第一支撑柱20和侧围上边梁60分缝问题。侧围上边梁内板70可以安装在侧围上边梁60的内侧,侧围上边梁内板70可以与侧围上边梁60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形成为闭环形;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第二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二支撑柱内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形成为闭环形;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设在所述门环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且与所述门环本体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一翻边;第二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二支撑柱内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截面形成为长条形,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门环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内板,所述第一支撑柱内板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截面形成为匚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个自由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上边梁,所述侧围上边梁设在所述门环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波邴建张建芬曹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