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震寰专利>正文

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106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所述漏炉报警装置包括漏炉检测单元、电压分离单元以及判断输出单元。本申请在炉底埋入铜柱加不锈钢探针作为一个电极,它与炉内铁水相连并接入大地,另一个电极直接与感应线圈相连。对回路中的高压中频电压与测量用直流电压信号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测量用直流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不用在感应线圈内侧石棉布与坩锅之间安装不锈钢丝网,结构简单,筑炉方便且不会降低炉衬的使用的炉次。炉内铁水接地,增加了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A DC injection type alarm device for furnace leak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C injection type leak alarm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eak detection unit, a voltage separation unit and a judgment output unit. The copper column and stainless steel probe are embedded in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as an electrod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molten iron in the furnace and connected to the earth, and the other electrode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induction coil. The high voltag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voltage in the circuit is separated from the DC voltage signal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separated DC voltage signal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is compared and judged. There is no need to install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between the asbestos cloth inside the induction coil and the crucible. The structure of the furnace is simple, the furnace is convenient to build and the number of stoves used for lining is not reduced. The grounding of the molten iron in the furnace increases the safety of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频感应加热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铸造业的漏炉报警装置普遍采用的是接触式漏炉报警装置,其原理为在炉底埋入不锈钢丝作为一个电极,此电极与炉内铁水相连,在感应线圈内侧石棉布与坩锅之间,安装不锈钢丝网作为另一个电极,在这两个电极之间加入低压直流电源,在正常状况下,由于炉衬材料与石棉板都有很大的绝缘电阻,报警回路电流很小,当炉衬侵蚀到一定程度,铁水渗透到不锈钢丝网时,报警回路电流迅速增加,达到报警整定值后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此种报警装置使用的不锈钢丝网需安装在炉衬内侧,使用石棉或云母层与感应线圈分开,打炉工艺复杂,炉衬与线圈分层易导致炉衬在使用中移位,而且不锈钢丝网本身也是一种导体,对炉衬漏电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使用这种报警装置,往往会降低炉衬的使用的炉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所述漏炉报警装置包括漏炉检测单元、电压分离单元以及判断输出单元;其中,所述漏炉检测单元包括埋入炉底的铜柱以及与所述铜柱焊接连接的若干根探针;漏炉检测单元接地;所述电压分离单元包括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感应线圈,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3以及的电容C1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2、电阻R5以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以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端和反向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端与输出端之间串接电阻R7;运算放大器U1的电源端接VCC,运算放大器U1的接地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漏炉检测电压信号Uf;所述判断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所述漏炉检测电压信号Uf,电阻R8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端,可调电位器T1的一端接电源VCC,所述可调电位器T1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T1的中间抽头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端以及电容C3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输出为漏炉报警信号Uout。进一步,所述漏炉检测单元包括6根探针,每根探针的前端均向上弯折呈竖直状,伸入炉内并与炉内铁水相连,探针的根部焊接在所述铜柱上,且上下有螺母抵紧;6根探针之间依次呈15°、25°、20°、25°和15°焊接在铜柱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用用简单实用的结构及电路实现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漏炉报警,不用在感应线圈内侧石棉布与坩锅之间,安装不锈钢丝网,筑炉方便,安装简单,不会降低炉衬的使用寿命。炉内铁水接地,增加了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将此方案应用于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漏炉报警功能正常,没有出现不良状况,说明该结构及电路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漏炉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压分离单元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判断输出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技术全面和完整,并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该漏炉报警装置包括漏炉检测单元、电压分离单元以及判断输出单元;其中,漏炉检测单元包括埋入炉底的铜柱1以及与铜柱焊接连接的若干根探针2;漏炉检测单元接地;电压分离单元包括电感L1,电感L1的一端接感应线圈,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3以及的电容C1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2、电阻R5以及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以及电阻R4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4、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端和反向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端与输出端之间串接电阻R7;运算放大器U1的电源端接VCC,运算放大器U1的接地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漏炉检测电压信号Uf;判断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接漏炉检测电压信号Uf,电阻R8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端,可调电位器T1的一端接电源VCC,可调电位器T1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T1的中间抽头端接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端以及电容C3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输出为漏炉报警信号Uout。漏炉检测单元包括6根探针2,每根探针2的前端均向上弯折呈竖直状,伸入炉内并与炉内铁水相连,探针的根部焊接在铜柱1上,且上下有螺母抵紧;6根探针之间依次呈15°、25°、20°、25°和15°焊接在铜柱1上。本技术原理为在炉底埋入铜柱加不锈钢探针作为一个电极,它与炉内铁水相连并接入大地,另一个电极直接与感应线圈相连。对回路中的高压中频电压与测量用直流电压信号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测量用直流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判断。不用在感应线圈内侧石棉布与坩锅之间安装不锈钢丝网,结构简单,筑炉方便且不会降低炉衬的使用的炉次。炉内铁水接地,增加了中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应该理解为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技术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炉报警装置包括漏炉检测单元、电压分离单元以及判断输出单元;其中,所述漏炉检测单元包括埋入炉底的铜柱以及与所述铜柱焊接连接的若干根探针;漏炉检测单元接地;所述电压分离单元包括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感应线圈,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3)以及的电容(C1)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2)、电阻(R5)以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以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端和反向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端与输出端之间串接电阻(R7);运算放大器(U1)的电源端接(VCC),运算放大器(U1)的接地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漏炉检测电压信号(Uf);所述判断输出单元包括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所述漏炉检测电压信号(Uf),电阻(R8)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端,可调电位器(T1)的一端接电源(VCC),所述可调电位器(T1)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T1)的中间抽头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端以及电容(C3)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输出为漏炉报警信号(Uou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注入式漏炉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炉报警装置包括漏炉检测单元、电压分离单元以及判断输出单元;其中,所述漏炉检测单元包括埋入炉底的铜柱以及与所述铜柱焊接连接的若干根探针;漏炉检测单元接地;所述电压分离单元包括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感应线圈,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3)以及的电容(C1)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2)、电阻(R5)以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以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端和反向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端与输出端之间串接电阻(R7);运算放大器(U1)的电源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震寰
申请(专利权)人:赵震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