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18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导管主体前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封堵结构,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一充气管连通,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二充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的后侧。所述导管主体上具有一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位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导管主体上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的导管主体上设置通气口,可较为方便的实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并可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减少了插拔气管导管的次数,尽可能的减少了对病人的伤害。

An endotracheal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dotracheal tube, which comprises a catheter body, a first airbag and a second air bag. The opening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athet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gging structure for sealing the opening. The first balloon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theter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inflatable tube. The second balloon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theter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inflatable tube. The second balloon is located at the rear side of the first inflatable tube. The main body of the catheter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which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first airbag and the second air bag. In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first air bag and the second air bag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catheter, and setting the air vent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catheter between the first air bag and the second air bag, the one-lung ventilation and the two-lung ventilation can be conveniently realized, and the one-lung ventilation and the two-lung ventilation can be switched between the two-lung ventilation, the oper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the operation is reduced. The number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s reduced as far as poss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当病人的左侧肺或者右侧肺发生病变时,需要将左侧肺和右侧肺隔离开来,使左侧肺和右侧肺分开通气,避免患侧肺感染健侧肺。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两侧的肺同时通气或者仅有一侧的肺通气。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需要使用到气管导管。常见的气管导管主要由三种,第一种是单腔气管导管,单腔气管导管上具有气囊,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单侧肺的主支气管,使单腔气管导管的出气口置入单侧肺的主支气管中,将气囊充气,气囊堵塞单侧肺的主支气管,这样可将两侧的肺隔离开来并可对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的单侧肺进行通气,但是需要切换到双肺通气时,需要给病人重新插管,其操作麻烦,还会使病人很痛苦,而且在插拔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第二种是双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上具有两个腔道,分别对应左肺和右肺,在双腔气管导管上也具有气囊,当气囊充气时可以将左肺和右肺隔离开来,但是双腔气管存在以下缺点:导管外径较粗,在气管插管时容易损伤到呼吸道,不适合气管较细的患者使用;双腔管的单侧腔内径较小,不利于通气,容易发生气道高压。第三种是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操作时,将支气管封堵器插入单侧肺的主支气管,将支气管封堵器上的气囊充气即可实现两侧肺的隔离,但是支气管封堵器的导管内径较细,很难在支气管封堵器的导管内安装吸管来吸出肺部的分泌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较为方便地实现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功能的气管导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导管主体前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封堵结构。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一充气管连通。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二充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的后侧。所述导管主体上具有一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位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优选的,所述导管主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可驱动封堵结构动作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开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与封堵结构相连接的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可牵引封堵结构动作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开口。优选的,所述导管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牵引丝相适配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牵引丝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优选的,所述第一牵引丝上设置有刻度。优选的,所述通气口处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通气口的第二密封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封口件和第二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可牵引封口件动作以开启或封闭所述通气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管与导管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第二充气管与导管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在导管主体上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在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的导管主体上设置通气口,可较为方便的实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并可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之间切换,本技术操作简单,减少了插拔气管导管的次数,尽可能的减少了对病人的伤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I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本技术是一种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导管主体1前端的开口11处设置有用于封闭该开口11的封堵结构41。在导管主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第二气囊31位于第一气囊21的后侧,第一气囊21与一第一充气管22连通,第二气囊31与一第二充气管32连通。通过第一充气管22可对第一气囊21进行充气和放气的操作,通过第二充气管32可对第二气囊31进行充气和放气的操作。导管主体1上具有一通气口12,该通气口12位于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之间。当需要应用于左肺通气时,将导管主体1插入右肺的主支气管,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充气,第二气囊31堵塞气管,第一气囊21堵塞右肺的主支气管,气体从通气口12进入左肺,满足左肺通气需要。应用于右肺通气时,将导管主体1插入左肺的主支气管,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充气,第二气囊31堵塞气管,第一气囊21堵塞左肺的主支气管,气体从通气口12进入右肺,满足右肺通气需要。当需要切换到双肺通气时,第一气囊21放气即可。本技术中,通过在导管主体1上设置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并在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的导管主体1上设置通气口12,可较为方便的实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并可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之间切换,本技术操作简单,减少了插拔气管导管的次数,尽可能的减少了对病人的伤害。本技术中的导管主体1为单腔管,单腔管具有外径小,内径大的特点,可较好的保护呼吸道并可减小气道压力,而且还可适用于气管较细的病人。由于导管主体1的内径较大,可较为方便的在导管主体1内安装吸管,利用吸管来吸取病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在导管主体1上设置有一第一密封机构,第一密封机构可驱动封堵结构41动作以开启或封闭开口11。通过开启开口11即可实现双肺通气,封闭开口11即可实现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之间的切换较为方便,无需对第一气囊21进行充气或放气的操作,这使得本技术的使用较为方便。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机构包括与封堵结构41相连接的第一牵引丝42,手动驱动第一牵引丝42使可使第一牵引丝42移动,当第一牵引丝42移动时可牵引封堵结构41动作以开启或封闭开口11。本实施例中,封堵结构41为设置在导管主体1上的密封膜片,第一牵引丝42牵引密封膜片动作,使密封膜片紧贴在导管主体1的前端面上时即可封闭开口11,采用此结构,当需要安装吸管来吸取病人肺部的分泌物时,可将密封膜片打开,避免密封膜片阻挡吸管的插入。当然,封堵结构41还可为一第三气囊,第三气囊设置在导管主体内,该第三气囊与一第三充气管连通,通过第三充气管可对第三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第三气囊充气时即可封闭开口11。当需要安装吸管来吸取病人肺部的分泌物时,将第三气囊放气,以免第三气囊阻挡吸管的插入。如图2所示,封堵结构41还可为一堵头,堵头可在第一牵引丝42的牵引下移动,当堵头卡设在开口11时即可封闭开口11。第一牵引丝42具体可采用钢丝或者塑料丝。在第一牵引丝42上设置有刻度。通过观察刻度上的数值,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到第一牵引丝42的位移距离和封堵结构41的动作情况,进而可以了解到开口11的启闭情况。在导管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牵引丝42相适配的第一通道,第一牵引丝42活动设置在第一通道内,这样可以限制第一牵引丝42随意移动,以免影响操作人员了解第一牵引丝42的位移距离。通气口12处设置有可开启或封闭通气口12的第二密封机构。将导管主体1插入单侧肺的主支气管,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充气,打开开口11并封闭通气口12即可对单侧肺进行通气;封闭开口11并打开通气口12即可对另一侧的肺进行通气;同时打开开口11和通气口12即可实现双肺通气。采用此结构,可较为方便地实现由单侧肺单独通气切换到另一侧的肺单独通气,并可实现双肺同时通气,无需重新插管,也无需对第一气囊21进行充气或放气的操作,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本技术中,第二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封口件51和第二牵引丝52,手动驱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所述导管主体(1)前端的开口(11)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11)的封堵结构(41);第一气囊(21),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1)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一充气管(22)连通;第二气囊(31),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1)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二充气管(32)连通,所述第二气囊(31)位于第一气囊(21)的后侧;所述导管主体(1)上具有一通气口(12),所述通气口(12)位于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所述导管主体(1)前端的开口(11)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11)的封堵结构(41);第一气囊(21),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1)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一充气管(22)连通;第二气囊(31),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1)的外壁上并与一第二充气管(32)连通,所述第二气囊(31)位于第一气囊(21)的后侧;所述导管主体(1)上具有一通气口(12),所述通气口(12)位于第一气囊(21)和第二气囊(3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上设置有一第一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可驱动封堵结构(41)动作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开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与封堵结构(41)相连接的第一牵引丝(42),所述第一牵引丝(42)可牵引封堵结构(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普利斯微创介入医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