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元明专利>正文

调温蒸汽电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16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蒸汽电熨斗,现有的蒸汽电熨斗汽锅室在密封失效后,水蒸气对罩壳内的电气元件腐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热板1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汽锅室14,该汽锅室14的上侧由斜孔13或由底部分隔盘18的细长孔与蒸汽分配腔11连通,电热板1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耐热密封圈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水蒸气对罩壳4内的电气元件的腐蚀,延长蒸汽电熨斗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安全,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内加热的手熨斗,尤其是由熨斗带的内贮水器供水生产蒸汽,具有向被烫物供给蒸汽的调温蒸汽电熨斗属于服装的整烫设备,主要用于织物和服装的烫平。现有技术中,调温蒸汽电熨斗的品种较多,如山东的莱阳牌、浙江的三喜牌、和上海的红心牌,其主要结构包括电热板、底板、罩壳、手柄、温度调节器,汽锅室由电热板上所设置的一开口向上的容器和一盖板所构成,与汽锅室相连的进水管呈变曲状。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下列缺陷1)由于汽锅室设置在电热板的上方、仅用盖板和密封垫片与电气元件隔开,电熨斗使用时所产生的高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密封垫片失效,造成气锅室蒸汽泄漏,电气元件在密封潮湿的罩壳内极易受到腐蚀,因此电熨斗的使用安全性差,使用寿命也较短。2)由于细长的进水管呈弯曲状而一般进水又未必都经过软化处理,因此,与汽锅室相连的进水管内壁极易结垢,并且难以清除,同样也影响电熨斗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结构,气锅室也设置在电热板上部,同样也存在着前述的蒸汽泄漏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气锅室蒸汽与电气元件完全隔开,气锅室管道除垢方便易行的调温蒸汽电熨斗。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本技术的调温蒸汽电熨斗,包括电热板、底板、罩壳、手柄、进水控制阀、温度调节器,在电热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汽锅室,该汽锅室由上侧的一斜孔或由底部分隔板的细长孔与蒸汽分配腔连通,进水控制阀直接安装在该汽锅室的上部,电热板和底板通过沉头螺钉连接成一体,罩壳和手柄通过螺钉与电热板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手段加以完善,电热板在汽锅室和蒸汽分配腔两部位底面凹槽内,设置环形耐热密封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1、由于电热板上的气锅室开口向下,并且与底板构成仅留一斜孔的容腔,很显然,即使有蒸汽泄漏,也绝不会与安装在罩壳内的温度调节器等电气元件接触,完全避免了因蒸汽泄漏所造成的对电气元件的腐蚀,提高了电气元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蒸汽熨斗的使用寿命。2、同样由于电热板上汽锅室开口向下,并且与蒸汽分配腔之间采用一倾斜的直线通道或分隔盘上细长孔连接,因此拆下底板,即可清除汽锅室及蒸汽通道的积垢,维修方便,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安装在电热板汽锅室上部的针形进水控制阀及储水罐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调温蒸汽电熨斗包括电热板1、底板2、罩壳4、手柄5、进水控制阀6、温度调节器7,电热板1为铸铝件,电热管10预制在电热板1上,(只留出接线桩)。在电热板1的底面上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汽锅室14,该汽锅室14相当于熨斗带的蒸汽发生器,水加热后所产生的蒸汽由该汽锅室14上侧的斜孔13与蒸汽分配腔11连通,进水控制阀6直接安装在该汽锅室14的上部。电热板1和底板2之间通过沉头螺钉9进行连接。在电热板1的汽锅室14和蒸汽分配腔11两部位的凹槽15内设置耐热密封圈3,以防止和蒸汽从电热板1和底板2接合处外溢;如果耐热密封圈3失效,水和蒸汽即使从电热板1和底板2接合处外溢也绝不会影响或腐蚀罩壳4内所安装的温度调节器7,接线桩等电气元件,维修时只要松开沉头螺钉9,更换耐热密封圈3即可。罩壳4和手柄5通过螺钉8与电热板1连接,罩壳4的支承底边处于电热板1上表面外缘的V形槽内,可以防止水、汽和灰尘进入罩壳4内,影响电气元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器7采用快跳式调温器,进水控制阀6用于家庭的,采用机械针阀控制进水,用于服装工厂的,以采用电磁阀开关供水为宜,即由外水源向熨斗供水生产蒸汽。不管何种类型的进水控制阀6,冷水进入汽锅室14,被加热后所产生的蒸汽,由斜孔13输送到由电热板1和底板2共同构成的蒸汽分配腔11,然后通过底板2上的蒸汽孔12,均匀地喷洒在织物上。如图3所示,针形进水控制阀16和透明的塑料储水罐17直接安装在汽锅室14的上方,针形进水控制阀16的顶锥,向上提升后,储水罐17的水即通过小孔进入汽锅室14,沸腾汽化后再通过斜孔13,进入蒸汽分配腔11,均匀地喷洒在织物上。与图1所示结构相比,温度调节器7安装位置由电热板1的中部移到了前部(即图1的假想轮廓位置),以延长温度调节器7的操作杆,减少电熨斗对操作者手的热幅射。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汽锅室14与蒸汽分配腔11位于同一轴线,两者之间设置有一分隔盘18,该分隔盘18的中心处设置有一细长孔19,汽锅室14所产生的蒸汽通过该细长孔19进入蒸汽分配腔11,为了保证汽锅室14有一定的热水储量,避免“干烧”,设置在汽锅室14底部的分隔盘18的凸台20应有一定高度H。直接安装在汽锅室14上的针形进水控制阀16和储水罐17与图3所示的相同,不再累述。权利要求1.一种调温蒸汽电熨斗,包括电热板、底板、罩壳、手柄、进水控制阀、温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电热板(1)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汽锅室(14),该汽锅室(14)由上侧的一斜孔(13)或由底部分隔盘(18)的细长孔(19)与蒸汽分配腔(11)连通,进水控制阀(6)直接安装在该汽锅室(14)的上部,电热板(1)和底板(2)通过沉头螺钉(9)连接成一体,罩壳(4)和手柄(5)通过螺钉(8)与电热板(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蒸汽电熨斗,其特征在于电热板(1)在汽锅室(14)和蒸汽分配腔(1)两部位底面的凹槽(15)内设置有环形耐热密封圈(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温蒸汽电熨斗,现有的蒸汽电熨斗汽锅室在密封失效后,水蒸气对罩壳内的电气元件腐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本技术在电热板1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汽锅室14,该汽锅室14的上侧由斜孔13或由底部分隔盘18的细长孔与蒸汽分配腔11连通,电热板1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耐热密封圈3。本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水蒸气对罩壳4内的电气元件的腐蚀,延长蒸汽电熨斗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安全,维修方便。文档编号D06F75/08GK2143632SQ92241218公开日1993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黄元明, 李延平 申请人:黄元明, 李延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蒸汽电熨斗,包括电热板、底板、罩壳、手柄、进水控制阀、温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电热板(1)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汽锅室(14),该汽锅室(14)由上侧的一斜孔(13)或由底部分隔盘(18)的细长孔(19)与蒸汽分配腔(11)连通,进水控制阀(6)直接安装在该汽锅室(14)的上部,电热板(1)和底板(2)通过沉头螺钉(9)连接成一体,罩壳(4)和手柄(5)通过螺钉(8)与电热板(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元明李延平
申请(专利权)人:黄元明李延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