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84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包括主箱体、副箱体、支撑杆和挡土板;在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纵向隔板将主箱体分隔为种箱和肥箱,在种箱内设置排种轴,在肥箱内设置排肥轴,在种箱的底部设置排种活门,在肥箱的底部设置排肥活门,排种活门和排肥活门均包括固定嘴和活动嘴;副箱体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主箱体的两侧;支撑杆为两根且布置在主箱体的两侧;支撑杆的上部沿纵向滑动设置在副箱体内,下部与挡土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携、成本低廉、适用在丘陵山区的小型地块或大棚设施中推广应用,以实现在单人操作下的种肥同播,省工省力。

A seeding device suitable for single person op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ed and fertilizer simultaneous seeding device suitable for single-person ope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x body, a sub-box body, a support rod and a retaining plate; a longitudinal partition plat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ain box body, and the longitudinal partition plate divides the main box body into a seed box and a fertilizer box; a seed-meter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seed box; a fertilizer-meter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fertilizer box; and a fertilizer-meter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seed box. A seed metering valv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ertilizer box, and a fertilizer metering valve and a fertilizer metering valve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ertilizer box. Both the seed metering valve and the fertilizer metering valve include a fixed mouth and a movable mouth; the sub-box are two an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ox; the support rods are two and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ox;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ub-box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liding direction; the lower part and the sub-box are arranged in the The retain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portability, low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small plots or greenhouse facilities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so as to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sowing of seed and fertilizer under single operation and save labor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水平及稳产性能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控释肥料可以在作物生育期间缓慢地释放养分,其养分释放时间和释放量与作物的需肥规律相吻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由于控释肥料的缓释特性,能够实现作物生育期内一次施肥,减少劳动力投入,是当前肥料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成为世界上肥料的生产与施用紧密结合的前沿技术。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正向优质、轻简、高效的生产机制转换。目前,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及产品(控释玉米专用肥)已在玉米产区得到推广应用。与其相应地,一些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大型的种肥同播机械也得以生产和问世,例如公开号为CN2062838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玉米一次性种肥同播机械,其可以实现玉米的一次性种肥同播。然而,这种机械化的产品虽然省力省工但是只能在平原或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推广应用,而在丘陵山区的小型地块或大棚设施等不适合应用推广。因此,开发一种便携的、成本低廉适宜在丘陵山区的小型地块或大棚设施应用的种肥同播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在丘陵山区的小型地块或大棚设施应用、成本低廉的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副箱体、支撑杆和挡土板;在所述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主箱体分隔为种箱和肥箱,在所述种箱内设置排种轴,在所述肥箱内设置排肥轴,在所述种箱的底部设置排种活门,在所述肥箱的底部设置排肥活门,所述排种活门和排肥活门均包括固定嘴和活动嘴;所述副箱体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杆为两根且布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上部沿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副箱体内,下部与所述挡土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副箱体的内部设置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支撑杆从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中穿过,在位于所述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限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在所述矩形通槽中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滑动布置在U形连接片的开口滑槽中,所述U形连接片与所述排种轴或排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弹簧销,在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所述副箱体内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顶面为斜面,所述连接片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弹簧销滑入的纵向导向槽,在所述副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顶面所在的位置,在位于所述连接片上方的所述副箱体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连接片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连接片通过刚性杆连接所述活动嘴。所述支撑杆包括上部杆体和下部杆体,所述上部杆体的下端设置有U形连接臂,在所述U形连接臂上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安装孔,所述下部杆体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孔中。在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对把手。所述弹簧销包括销座和销体,在所述销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销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销体连接。所述销体的端部顶面为倾斜面。所述排肥活门的位置比所述排种活门的位置低5厘米。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便携、适用于单人操作以实现种肥同播,因此使用成本低廉,易于在农民之中进行推广。2、本技术的支撑杆由于上部杆体与下部杆体的连接位置可调,因此可以对支撑杆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播种及播肥的深度。3、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U形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弹簧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主箱体1、副箱体2、支撑杆3和挡土板4。在主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5,纵向隔板5将主箱体1分隔为种箱6和肥箱7,在种箱6内设置排种轴8,在肥箱7内设置排肥轴9,在种箱6的底部设置排种活门10,在肥箱7的底部设置排肥活门11,排种活门10和排肥活门11均包括固定嘴12和活动嘴13。副箱体2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主箱体1的两侧。支撑杆3为两根且布置在主箱体1的两侧。支撑杆3的上部沿纵向滑动设置在副箱体2内,下部与挡土板4固定连接。在副箱体2的内部设置上限位板14和下限位板15,支撑杆3从上限位板14、下限位板15中穿过,在位于上限位板14与下限位板15之间的支撑杆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6,第一限位块16与上限位板14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7连接。在支撑杆3的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18,在矩形通槽18中设置有销轴19,销轴19滑动布置在U形连接片20的开口滑槽中。U形连接片20与排种轴8或排肥轴9固定连接(本技术包括有两个U形连接片20,其中一个与排种轴8连接,另一个与排肥轴9连接)。在支撑杆3的顶部安装有弹簧销21,在位于支撑杆3上方的副箱体2内铰接有连接片22,连接片22的顶面为斜面,连接片22的底部设置有供弹簧销21滑入的纵向导向槽23,在副箱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4,第二限位块24布置在连接片22的顶面所在的位置,在位于连接片22上方的副箱体2内设置有安装板25,连接片22的顶部与安装板2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6连接。连接片22通过刚性杆27连接活动嘴1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1)在播种及施肥作业时,先将种子和肥料分别倒入种箱6和肥箱7。(2)双手提起种肥同播装置往土里插,挡土板4受到土壤的阻力后,带动支撑杆3相对于主箱体1上移。在支撑杆3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弹簧17压缩变形,同时销轴19带动U形连接片20旋转,U形连接片20的旋转带动排种轴8和排肥轴9转动,从而使种子和肥料分别落入排种活门10和排肥活门11处。在支撑杆3向上移动过程中,位于支撑杆3顶部的弹簧销21先是顺着纵向导向槽23滑至最深处,之后弹簧销21在支撑杆3继续上移的过程中因受到连接片22的压力而缩回,直至弹簧销21上升至高于连接片22的顶面时,弹簧销21弹出。(3)双手提起种肥同播装置,在第一弹簧17的作用下,支撑杆3相对于主箱体1下移,销轴19通过U形连接片20带动排种轴8和排肥轴9转回初始位置,同时弹簧销21下移且带动连接片22旋转,连接片22的旋转通过刚性杆27带动排种活门10和排肥活门11的活动嘴13打开,从而将种子和肥料排出至土壤中。待支撑杆3下移至脱离连接片22时,连接片22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支撑杆3包括上部杆体31和下部杆体32,上部杆体31的下端设置有U形连接臂,在U形连接臂上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下部杆体32通过螺栓33连接在安装孔中。下部杆体31可以有选择地与不同高度处的安装孔连接,由此实现对支撑杆3整体长度的调节,从而改变播种及播肥的深度。进一步地,在主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对把手35。进一步地,弹簧销21包括销座36和销体37,在销座36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副箱体、支撑杆和挡土板;在所述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主箱体分隔为种箱和肥箱,在所述种箱内设置排种轴,在所述肥箱内设置排肥轴,在所述种箱的底部设置排种活门,在所述肥箱的底部设置排肥活门,所述排种活门和排肥活门均包括固定嘴和活动嘴;所述副箱体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杆为两根且布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上部沿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副箱体内,下部与所述挡土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副箱体的内部设置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支撑杆从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中穿过,在位于所述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限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在所述矩形通槽中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滑动布置在U形连接片的开口滑槽中,所述U形连接片与所述排种轴或排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弹簧销,在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所述副箱体内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顶面为斜面,所述连接片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弹簧销滑入的纵向导向槽,在所述副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顶面所在的位置,在位于所述连接片上方的所述副箱体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连接片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连接片通过刚性杆连接所述活动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单人操作的种肥同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副箱体、支撑杆和挡土板;在所述主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主箱体分隔为种箱和肥箱,在所述种箱内设置排种轴,在所述肥箱内设置排肥轴,在所述种箱的底部设置排种活门,在所述肥箱的底部设置排肥活门,所述排种活门和排肥活门均包括固定嘴和活动嘴;所述副箱体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杆为两根且布置在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上部沿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副箱体内,下部与所述挡土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副箱体的内部设置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支撑杆从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中穿过,在位于所述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限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矩形通槽,在所述矩形通槽中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滑动布置在U形连接片的开口滑槽中,所述U形连接片与所述排种轴或排肥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弹簧销,在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所述副箱体内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顶面为斜面,所述连接片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朋衣文平徐东森郭自军肖强曹兵李丽霞倪小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