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84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机体底端设置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设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穿过机体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一传送轴中点位置均设置伸缩装置;机体底端两侧的升降装置下端均设置有五个第二传动轴,五个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开沟器、第一滚轮、种子箱、第二滚轮和料仓,种子箱底端设置有开口,且底端活动连接环形排种器;开沟器和升降装置减振弹簧连接,第一滚轮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二滚轮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设置有第二传动轮,环形排种器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设置有第三传动轮,料仓外壁设置有第四传动轮且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合理,功能多样,适合在农机设备领域推广使用。

A wheat open loop seeding and fertiliz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heat open annular seeder and fertilizer applicator,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chin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base plate, the supporting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shaft, the first driv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device through the machine body, the middle point position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telescopic devic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chine body is provided with five lifting devices. The second drive shaft and the five second drive shaft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trencher, a first roller, a seed box, a second roller and a silo. The bottom of the seed box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bottom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circular seed metering device; the trencher and the lifting device are connected with a damping spring; the first roller shaft cen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rive shaft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wheel. The second roller axle cen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rive shaft, and the ring seed metering device axle cen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rive shaft, and the third drive wheel is arranged. The outer wall of the silo is provided with the fourth drive wheel and the axle cen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rive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施肥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涉及农机农业

技术介绍
目前播种小麦多采用各种型号地小麦条播机,这类机具进行水地小麦播种,播种量较大易产生小麦生长群体大、通风透光差、水肥利用率低、经济系数低、后期倒伏严重等问题。而对于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小麦环形窝播高产农艺,此类机具无能为力。该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是以该项农艺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小麦播种机具。采用该机进行环形窝播,可取得节种、合理密植、适度抑制个体生长,降低群体用水肥成本,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经济系数,且开沟、施肥功能兼具,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先有播种施肥机的缺陷,提供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包括机体、支撑底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升降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机体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等距横穿设置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机体两端均设置有垂直地面的升降装置,五个所述第一传送轴中点位置均设置所述伸缩装置;所述机体底端两侧的所述升降装置下端均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二传动轴,五个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开沟器、第一滚轮、种子箱、第二滚轮和料仓,所述种子箱底端设置有开口,且底端活动连接环形排种器;所述开沟器和所述升降装置减振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滚轮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滚轮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环形排种器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有第三传动轮,所述料仓外壁设置有第四传动轮且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以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以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还和第四传动轮以第三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料仓内壁底端设置有下料口,穿过所述料仓的的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为下料调节杆,所述下料调节杆上设置有下料辊,所述下料辊和下料口位置对应,所述下料口朝地面方向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底端设置有出料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采用气缸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装置采用气缸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对应所述机体设置相同部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箱底端设置为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沟器采用弧形合金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连接的各部件,使得本技术在田间进行作业时,同时具有了开沟、播种、施肥的统一作业,开沟器之间的距离可自由调节,环形播种器使得纵向播种等距,下料调节杆和下料辊调节施肥精度,构造合理,功能多样,适合在农机设备领域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升降装置和伸缩装置构成的整体框架图;图中1、机体;2、支撑底板;3、第二传动轴;4、升降装置;5、伸缩装置;6、第一传动轴;31、开沟器;32、第一滚轮;33、种子箱;34、环形排种器;35、第二滚轮;36、料仓;100、第一传送带;101、第二传送带;102、第三传动带;321、第一传动轮;331、第三传动轮;351、第二传动轮;361、第四传动轮;362、下料口;363、下料管;364、出料箱;365、下料调节杆;366、下料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包括机体1、支撑底板2、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3、升降装置4和伸缩装置5;其特征在于:机体1底端设置有支撑底板2,支撑底板2等距横穿设置五个第一传动轴6,五个第一传动轴6穿过机体1两端均设置有垂直地面的升降装置4,五个第一传动轴6中点位置均设置伸缩装置5;机体1底端两侧的升降装置4下端均设置有五个第二传动轴3,五个第二传动轴3分别设置开沟器31、第一滚轮32、种子箱33、第二滚轮35和料仓36,种子箱33底端设置有开口,且底端活动连接环形排种器34;开沟器31和升降装置4减振弹簧连接,第一滚轮32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21,第二滚轮35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51,环形排种器34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三传动轮331,料仓36外壁设置有第四传动轮361且轴心连接第二传动轴3;第一传动轮321和第二传动轮351以第一传动带10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51和第三传动轮331以第二传动带101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51还和第四传动轮361以第三传动带102传动连接;料仓36内壁底端设置有下料口362,穿过料仓36的的第二传动轴3设置为下料调节杆365,下料调节杆365上设置有下料辊366,下料辊366和下料口362位置对应,下料口362朝地面方向设置有下料管363,下料管363底端设置有出料箱。进一步的,升降装置4采用气缸结构。进一步的,伸缩装置5采用气缸结构。进一步的,第二传动轴3两端对应机体1设置相同部件。进一步的,出料箱底端设置为弧形。进一步的,开沟器31采用弧形合金材料制成。具体原理:本技术在工作时,通过设置的第一传动轴下方的升降装置,可以调节整个机体的高度,适于在各种高低不平的田间进行作业;通过设置的第二传动轴上的开沟器,可以对田间土地进行开沟,为播种和施肥做好准备,且在开沟器上设置的减振弹簧可以起到缓冲不平整田间地面,减缓机体的震动的作用,并能初步的达到翻整土地的作用;通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设置在种子箱底端的环形播种器,且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环形播种箱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可以达到机体在进行过程中,根据滚轮速度播种的效果;通过设置和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轮。且在第三传动轮上设置有下料调节杆,可以根据滚轮的速度调节肥料施加的精度;通过设置在机体内部的伸缩装置,可以调节第一传动轴的宽度,从而可以调节两个开沟器之间的宽度,实现了播种沟之间的距离调节。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连接的各部件,使得本技术在田间进行作业时,同时具有了开沟、播种、施肥的统一作业,开沟器之间的距离可自由调节,环形播种器使得纵向播种等距,下料调节杆和下料辊调节施肥精度,构造合理,功能多样,适合在农机设备领域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包括机体(1)、支撑底板(2)、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3)、升降装置(4)和伸缩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底板(2),所述支撑底板(2)等距横穿设置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6),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6)穿过机体(1)两端均设置有垂直地面的升降装置(4),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6)中点位置均设置所述伸缩装置(5);所述机体(1)底端两侧的所述升降装置(4)下端均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二传动轴(3),五个所述第二传动轴(3)分别设置开沟器(31)、第一滚轮(32)、种子箱(33)、第二滚轮(35)和料仓(36),所述种子箱(33)底端设置有开口,且底端活动连接环形排种器(34);所述开沟器(31)和所述升降装置(4)减振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滚轮(32)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21),所述第二滚轮(35)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51),所述环形排种器(34)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三传动轮(331),所述料仓(36)外壁设置有第四传动轮(361)且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所述第一传动轮(32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351)以第一传动带(10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51)和所述第三传动轮(331)以第二传动带(10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51)还和第四传动轮(361)以第三传动带(102)传动连接;所述料仓(36)内壁底端设置有下料口(362),穿过所述料仓(36)的的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为下料调节杆(365),所述下料调节杆(365)上设置有下料辊(366),所述下料辊(366)和下料口(362)位置对应,所述下料口(362)朝地面方向设置有下料管(363),所述下料管(363)底端设置有出料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开口环形播种施肥机,包括机体(1)、支撑底板(2)、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3)、升降装置(4)和伸缩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端设置有所述支撑底板(2),所述支撑底板(2)等距横穿设置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6),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6)穿过机体(1)两端均设置有垂直地面的升降装置(4),五个所述第一传动轴(6)中点位置均设置所述伸缩装置(5);所述机体(1)底端两侧的所述升降装置(4)下端均设置有五个所述第二传动轴(3),五个所述第二传动轴(3)分别设置开沟器(31)、第一滚轮(32)、种子箱(33)、第二滚轮(35)和料仓(36),所述种子箱(33)底端设置有开口,且底端活动连接环形排种器(34);所述开沟器(31)和所述升降装置(4)减振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滚轮(32)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21),所述第二滚轮(35)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51),所述环形排种器(34)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设置有第三传动轮(331),所述料仓(36)外壁设置有第四传动轮(361)且轴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所述第一传动轮(32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东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华创戈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