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系统热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97059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各设置有两个支路,所述进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化霜过程中导致室温下降,地板、散热片凝露、凝水、打滑等问题,实现迅速、高效化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系统热泵
本技术属于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双系统热泵。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其节能、高效、清洁环保的特点,在热水和采暖等各行业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冬天等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空气源热泵运行久了,室外翅片换热器慢慢会结霜,结霜以后,热泵制热能力明显下降,制热量迅速衰减,就要实施除霜。现有的空气源采暖热泵,基本上都以逆循环来进行化霜,即通过四通阀换向,冷媒逆向流动,冷媒从室内采暖水吸收热量,利用从采暖水吸收的热量对室外换翅片换热器进行化霜,化霜过程系统从室内采暖水吸热,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会造成室内温度下降,二是会造成室内采暖地板或采暖散热片凝露,造成滴水、打滑等隐患。为减少这种隐患,现在的做法是在水路增加大功率的辅助电加热器,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减轻室内采暖水温度下降的程度,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降低系统效率,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系统热泵,以解决现有热泵化霜过程中导致室温下降,地板、散热片凝露、凝水、打滑等问题,实现迅速、高效化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各设置有两个支路,所述进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本技术正常制热运行时,第一热泵系统和第二热泵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当其中某一系统需要化霜时,以另一系统吸取的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化霜,因此,化霜过程中,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还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化霜,而不会从室内采暖水吸热。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系统热泵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主循环泵,所述主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系统热泵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内循环泵,所述内循环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的其中一所述支路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系统热泵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一电阀、第二电阀和第三电阀,所述第一电阀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所述第二电阀和所述第三电阀分别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系统热泵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热泵系统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均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媒水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翅片换热器构成,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其中两个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另外两个开口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冷媒水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外翅片换热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系统热泵的一种改进,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各设置有两个支路,所述进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解决了化霜过程中导致室温下降,地板、散热片凝露、凝水、打滑等问题,实现迅速、高效化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常制热采暖的运行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化霜的运行流程示意图。其中:1-第一热泵系统,2-第二热泵系统,3-进水管路,4-出水管路,5-主循环泵,6-内循环泵,7-第一电阀,8-第二电阀,9-第三电阀,11-压缩机,12-四通换向阀,13-冷媒水换热器,14-节流装置,15-室外翅片换热器,21-压缩机,22-四通换向阀,23-冷媒水换热器,24-节流装置,25-室外翅片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双系统热泵,包括第一热泵系统1、第二热泵系统2、进水管路3、出水管路4、主循环泵5、内循环泵6、第一电阀7、第二电阀8和第三电阀9,进水管路3和出水管路4各设置有两个支路,进水管路3的两个支路分别与第一热泵系统1的冷媒水换热器13的进水口和第二热泵系统2的冷媒水换热器23的进水口连通,出水管路4的两个支路分别与第一热泵系统1的冷媒水换热器13的出水口和第二热泵系统2的冷媒水换热器23的出水口连通,主循环泵5设置于出水管路4,内循环泵6设置于进水管路3的其中一支路上,第一电阀7设置于出水管路4,第二电阀8和第三电阀9分别设置于出水管路4的两个支路上。进一步地,第一热泵系统1由压缩机11、四通换向阀12、冷媒水换热器13、节流装置14和室外翅片换热器15构成,四通换向阀12的其中两个开口与压缩机11连接,四通换向阀12的另外两个开口之间依次连接冷媒水换热器13、节流装置14和室外翅片换热器15。第二热泵系统2由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冷媒水换热器23、节流装置24和室外翅片换热器25构成,四通换向阀22的其中两个开口与压缩机21连接,四通换向阀22的另外两个开口之间依次连接冷媒水换热器23、节流装置24和室外翅片换热器25。进一步地,节流装置24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当然,节流装置24也可以是其它节流元件。如图2所示,本技术正常制热采暖运行时,主循环泵5通电,内循环泵6断电,第一电阀7、第二电阀8和第三电阀9均通电导通,回水依次经过进水管路3和进水管路3的两个支路分别流经第一热泵系统1的冷媒水换热器13和第二热泵系统2的冷媒水换热器23,分别被第一热泵系统1和第二热泵系统2的冷媒加热后,热水依次通过出水管路4的两个支路和出水管路4,最后汇流输出到地暖管道给房间加热。如图3所示,本技术中的第一热泵系统1需要化霜时,主循环泵5断电,内循环泵6通电,第一电阀7关闭,第二电阀8和第三电阀9均通电导通,水先经过第二热泵系统2的冷媒水换热器23,吸收第二热泵系统2冷媒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再进入第一热泵系统1的冷媒水换热器13,将热量释放给第一热泵系统1冷媒,第一热泵系统1利用吸收的热量进行化霜,如此循环。当第二热泵系统2需要化霜时,也类似处理。如果第一热泵系统1和第二热泵系统2都需要化霜,则第一热泵系统1/第二热泵系统2先化完霜,然后第二热泵系统2/第一热泵系统1再进行化霜。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系统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各设置有两个支路,所述进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系统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各设置有两个支路,所述进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路的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的冷媒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系统热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循环泵,所述主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系统热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循环泵,所述内循环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的其中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华黄冠勤杨文灼蔡志峰黄其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