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42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包括轴套、环形膜片组和中间体;还包括过渡盘,还包括过渡盘,所述第一轴套与中间体的一端连接,且第一环形膜片组设在第一轴套和中间体之间,过渡盘与中间体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二环形膜片组设在过渡盘与中间体之间,第二轴套与过渡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和第二环形膜片组均是由多个膜片构成,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一过载垫片连接,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二过载垫片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过载垫片之间具有第一凹面,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二过载垫片之间具有第二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且使用寿命长。

Structure of diaphragm coupl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ructure of a diaphragm coupling, which comprises a shaft sleeve, an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and an intermediate, a transition plate, and a transition plate, wherein the first shaft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intermediate body, and the first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haft sleeve and the intermediate body, and the transition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intermediate body. The first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and the second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ar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diaphragms. The plurality of diaphragms of the first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are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first overload gaskets, and the plurality of diaphragms of the second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are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first overload gaskets. The sheets are 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second overload gaskets; the first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has a first concave surface on the peripheral wall and is located between adjacent first overload gaskets; and the second annular diaphragm group has a second concave surface on the peripheral wall and is located between adjacent second overload gaskets.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has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轴器,具体涉及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已有技术中的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具有以下缺点:第一,膜片组与轴套的中心距尺寸一致,在扭矩作用下频繁启停或频繁正反转时膜片组易产生疲劳,使其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膜片组。第二,已有技术中的各个部件的组装是通过凸肩式的螺栓装配的,螺栓组装相对困难组装时还需要辅助设备进行组装;第三,每一种联轴器两端中的一个轴套只能与一种规格的主轴配套使用,使其通用性差,使得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供较高的抗绕性能,满足频繁启停或频繁正反转且使用寿命长且通用性强的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包括第一轴套、第一环形膜片组、中间体、第二轴套、第二环形膜片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过渡盘,所述第一轴套通过第一螺栓与中间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环形膜片组设在第一轴套和中间体之间,所述过渡盘通过第二螺栓与中间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膜片组设在过渡盘与中间体之间,所述第二轴套与过渡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轴套、第一环形膜片组、中间体、第二轴套、第二环形膜片组和过渡盘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端部均设有装配引导角;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和第二环形膜片组均是由多个膜片构成,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一过载垫片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一过载垫片沿着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二过载垫片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二过载垫片沿着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过载垫片之间具有第一凹面,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二过载垫片之间具有第二凹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互为一体或固定连接的法兰,所述第一轴套具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一法兰通过第一螺栓与中间体一端的法兰固定连接,过渡盘通过第二螺栓与中间体另一端的法兰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一法兰的中心距大于第一环形膜片组的中心距,第二过渡盘的中心距大于第二环形膜片组的中心距。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外周壁上均设有防腐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和第二环形膜片组均是由10~18个膜片构成。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后,由于本技术还包括过渡盘,所述第一轴套通过第一螺栓与中间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环形膜片组设在第一轴套和中间体之间,所述过渡盘通过第二螺栓与中间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膜片组设在过渡盘与中间体之间,所述第二轴套与过渡盘可拆卸连接;因此,可根据其中一个设备主轴的尺寸更换与其匹配的轴套,使其通用性好,以及降低了使用成本;又由于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端部均设有装配引导角,因此,本技术不需额外辅助设备,可直接穿入垫片和螺母,与已有技术中的凸肩式螺栓相比,这样,不仅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螺栓和轴套以及中间体之间能够形成较均匀的配合,提高了结构的疲劳寿命;又由于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和第二环形膜片组均是由多个膜片构成,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一过载垫片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一过载垫片沿着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二过载垫片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二过载垫片沿着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因此,过载垫片可以防止在瞬间扭矩峰值时对螺栓的过度冲击,可以满足更大的扭矩传递,更少的疲劳磨损;又由于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过载垫片之间具有第一凹面,第二环形膜片组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二过载垫片之间具有第二凹面,因此,增加了整个膜片组的柔韧性,并且优化了膜片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本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环形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3所示,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包括第一轴套1、第一环形膜片组2、中间体3、第二轴套4、第二环形膜片组5、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7;还包括过渡盘8,所述第一轴套1通过第一螺栓6与中间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环形膜片组2设在第一轴套1和中间体3之间,所述过渡盘8通过第二螺栓7与中间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膜片组5设在过渡盘8与中间体3之间,所述第二轴套4与过渡盘8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轴套1、第一环形膜片组2、中间体3、第二轴套4、第二环形膜片组5和过渡盘8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7的端部均设有装配引导角10;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和第二环形膜片组5均是由多个膜片构成,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一过载垫片2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一过载垫片21沿着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二过载垫片5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二过载垫片51沿着第二环形膜片组2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过载垫片21之间具有第一凹面,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二过载垫片51之间具有第二凹面。其中,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和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外周边均为花边形,增加了整个膜片组的柔韧性,并且优化了膜片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另外多个膜片依次交错布置,这样可以保证膜片组的平整度。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每个单片膜片都是花边形优化设计,每层膜片之间都是按一定的角度错落堆叠。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合理,所述中间体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互为一体或固定连接的法兰31,第一轴套1具有第一法兰11,所述第一轴套1的第一法兰11通过第一螺栓6与中间体3一端的法兰31固定连接,过渡盘8通过第二螺栓7与中间体3另一端的法兰31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减小在扭矩作用下启动时产生的疲劳,正是因为这种偏心的设计,使得膜片组在装配后获得向外的预紧力,能够提高膜片组在启动瞬间的疲劳寿命,尤其对频繁启动或正反转工况下显得优势更为明显,所述第一轴套1的第一法兰11的中心距大于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中心距,第二过渡盘9的中心距大于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中心距。图2中的内圈虚线为环形膜片组2的中心线,外圈虚线为轴套的中心线。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轴套1和第二轴套4的外周壁上均设有防腐层,防腐层设计确保了联轴器在腐蚀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本技术的各个零件表面上均设有防腐层(除膜片组以外)。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合理,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和第二环形膜片组5均是由10~18个膜片构成。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第一,可根据其中一个设备主轴的尺寸更换与其匹配的轴套,使其通用性好,以及降低了使用成本;第二,本技术不需额外辅助设备,可直接穿入垫片和螺母,与已有技术中的凸肩式螺栓相比,这样,不仅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包括第一轴套(1)、第一环形膜片组(2)、中间体(3)、第二轴套(4)、第二环形膜片组(5)、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盘(8),所述第一轴套(1)通过第一螺栓(6)与中间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环形膜片组(2)设在第一轴套(1)和中间体(3)之间,所述过渡盘(8)通过第二螺栓(7)与中间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膜片组(5)设在过渡盘(8)与中间体(3)之间,所述第二轴套(4)与过渡盘(8)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轴套(1)、第一环形膜片组(2)、中间体(3)、第二轴套(4)、第二环形膜片组(5)和过渡盘(8)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7)的端部均设有装配引导角(10);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和第二环形膜片组(5)均是由多个膜片构成,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一过载垫片(2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一过载垫片(21)沿着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二过载垫片(5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二过载垫片(51)沿着第二环形膜片组(2)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过载垫片(21)之间具有第一凹面,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二过载垫片(51)之间具有第二凹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式联轴器的结构,包括第一轴套(1)、第一环形膜片组(2)、中间体(3)、第二轴套(4)、第二环形膜片组(5)、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盘(8),所述第一轴套(1)通过第一螺栓(6)与中间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环形膜片组(2)设在第一轴套(1)和中间体(3)之间,所述过渡盘(8)通过第二螺栓(7)与中间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环形膜片组(5)设在过渡盘(8)与中间体(3)之间,所述第二轴套(4)与过渡盘(8)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轴套(1)、第一环形膜片组(2)、中间体(3)、第二轴套(4)、第二环形膜片组(5)和过渡盘(8)具有同一轴线;所述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7)的端部均设有装配引导角(10);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和第二环形膜片组(5)均是由多个膜片构成,所述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一过载垫片(2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一过载垫片(21)沿着第一环形膜片组(2)的圆周方向分开布置,所述第二环形膜片组(5)的多个膜片通过多个第二过载垫片(51)连接为一体,且多个第二过载垫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毅俊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莱克斯诺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