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934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包括设下箱体的电池箱体,下箱体自下而上顺次设下箱盖、隔热层和导热板,下箱盖上设槽体,槽体与隔热层和导热板配合为封闭流道,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分别设于下箱体侧边;导热板上设电池模组块,电池模组块外的下箱体上配合设上箱体;电池模组块配合设分别连接至控制器的若干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的外部温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热路径的建立/阻隔技术,利用冷却液和真空作为媒介,轻松调和保温、自然冷却和液冷之间的矛盾,热管理能在三种热管理模式中自如切换,在保证良好热管理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热管理能耗,应用于车辆时,提升整车续航能力。

An integrated cool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batter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tegrated cool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battery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battery box with a lower box body, a lower box cover, a heat insulation layer and a heat conduction plate arranged sequentially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the lower box body, a slot body arranged on the lower box cover, a slot body cooperated with the heat insulation layer and a heat conduction plate to form a closed runner, and the outlet of the runner and the inlet of the runn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side of the lower box body. A battery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heat conduction board, and an upper box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box outside the battery module; and a number of temperature sensors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ler are arranged on the battery module module, and the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to the ex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mechanism at the outlet of the runner and the inlet of the runner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use of the cooling fluid and vacuum as the medium to easily adjus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eat preservation, natural cooling and liquid cooling through the heat conduction path establishment/barrier technology, and the heat management can be switched freely among the three heat management mode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good heat managemen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heat management can be reduc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and applied to vehicles. Enhance vehicle endu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
本技术涉及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例如电池组的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利好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电动大巴、电动小汽车、微公交和储能等领域。由于动力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充放电,故技术人员们除了通过为电池散热以保证其更好的工作外,也很关注对动力锂电池的实时性能进行跟踪,这是动力锂电池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关键。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电池的降温采用的方式多是在电池模组的本体上进行操作,虽然降温的效果可以保障,但是控制力较弱,散热和获取温度同时在电池模组上进行,导致整体的散热效果不好,散热效率低,而如果采用外界干预的方式进行散热降温,效果相对好,却仍然存在着机构庞大、不易维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优化结构的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机构整体集成程度高,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下箱盖、隔热层和导热板,所述下箱盖上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与隔热层和导热板配合设置为封闭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边;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电池模组块,所述电池模组块外的下箱体上配合设有上箱体;所述电池模组块配合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外部温控机构,所述外部温控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优选地,所述上箱体包括矩形顶盖,所述顶盖的4条边上向下垂直设有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首尾连接,所述矩形顶盖、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一体化设置;所述下箱体的下箱盖为矩形。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上设有翅片;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有横向翅片;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设有纵向翅片。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块包括若干阵列化设置的电池模组;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与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隔热层包括若干隔热框,所述若干隔热框阵列化设置,所述隔热框与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导热板与所述电池模组块之间设置若干导热垫,所述导热垫阵列化设置,所述导热垫与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外部温控机构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进口与流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进口与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2个出口分别通过管路与膨胀水箱的一端和真空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2个出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真空阀的另一端和电子水泵的一端连通,所述电子水泵的另一端和膨胀水箱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真空泵和电子水泵连接至控制器。优选地,所述流道包括“弓”型流道、“昌”型流道或栅栏型流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通过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其中,下箱体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下箱盖、隔热层和导热板,下箱盖上设有槽体,槽体与隔热层配合设置为封闭的流道,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边,通过流道进行冷却液的导入和导出;在导热板上设置电池模组块,并在其外罩设上箱体,构成完整的电池箱体;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若干温度传感器获得电池模组块的温度,反馈至控制器,由控制器通过外部温控机构、经由管路向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通入或导出冷却液。本技术通过导热路径的建立/阻隔技术,利用冷却液和真空作为媒介,极为轻松地调和保温、自然冷却和液冷之间的矛盾,使热管理子系统能在这三种热管理模式中自如地切换,从而在保证良好热管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热管理的能耗,当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提升整车的续航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部温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散热方向;图4为本技术中流道为“弓”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冷却液流动方向;图5为本技术中流道为“昌”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冷却液流动方向;图6为本技术中流道为栅栏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冷却液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下箱盖1、隔热层2和导热板3,所述下箱盖1上设有槽体4,所述槽体4与隔热层2配合设置为封闭的流道5,所述流道5的出口6和流道5的入口7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边;所述导热板3上设有电池模组块8,所述电池模组块8外的下箱体上配合设有上箱体9;所述电池模组块8配合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外部温控机构,所述外部温控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10连接至流道5的出口6和流道5的入口7。本技术中,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9,上箱体9和下箱体配合为整体的电池箱体,电池箱体中设置电池模组块8,完成电池系统的充放电作业。本技术中,下箱体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下箱盖1、隔热层2和导热板3,下箱盖1、隔热层2和导热板3配合设置,在下箱盖1上开设槽体4,用于构成流道5的下半部分,隔热层2和导热板3构成流道5的上半部分,槽体4、隔热层2和导热板3配合设置为封闭的流道5。本技术中,流道5用于通入和导出冷却液,配合不同的电池模组块8的温度完成不同的热管理模式,流道5的出口6和流道5的入口7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边。本技术中,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若干温度传感器获得电池模组块8的温度,反馈至控制器,由控制器通过外部温控机构、经由管路10向流道5的出口6和流道5的入口7通入或导出冷却液以及对流道5抽真空,对电池系统进行保温、自然冷却或液冷的热管理。本技术通过导热路径的建立/阻隔技术,利用冷却液和真空作为媒介,极为轻松地调和保温、自然冷却和液冷之间的矛盾,使热管理子系统能在三种热管理模式中自如地切换,从而在保证良好热管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热管理的能耗,当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提升整车的续航能力。所述上箱体9包括矩形顶盖,所述顶盖的4条边上向下垂直设有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首尾连接,所述矩形顶盖、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一体化设置;所述下箱体的下箱盖1为矩形。所述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上设有翅片;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有横向翅片11;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设有纵向翅片12。本技术中,一般情况下,为了设置的便利性,电池箱体整体设置为立方体或长方体,即上箱体9的顶盖为矩形,在实际的操作中,下箱体四周为侧板或至少浅筋,上箱体9和下箱体配合设置。本技术中,上箱体9包括首尾连接的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上都设置有翅片,用于散热。本技术中,翅片由横向翅片11和纵向翅片12组成,其中,横向翅片11依靠行车时与环境空气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下箱盖、隔热层和导热板,所述下箱盖上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与隔热层和导热板配合设置为封闭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边;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电池模组块,所述电池模组块外的下箱体上配合设有上箱体;所述电池模组块配合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外部温控机构,所述外部温控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下箱盖、隔热层和导热板,所述下箱盖上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与隔热层和导热板配合设置为封闭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分别设于下箱体的侧边;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电池模组块,所述电池模组块外的下箱体上配合设有上箱体;所述电池模组块配合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外部温控机构,所述外部温控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道的出口和流道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包括矩形顶盖,所述顶盖的4条边上向下垂直设有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首尾连接,所述矩形顶盖、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一体化设置;所述下箱体的下箱盖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上设有翅片;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有横向翅片;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设有纵向翅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碧文夏军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