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08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第一粘性材料。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邻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从出光面或底面延伸而出的定位结构。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贯穿孔。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板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导光板的定位结构穿设于贯穿孔,且定位结构从电路板露出。电路板位于第一粘性材料与发光元件之间,且贯穿孔位于导光板与第一粘性材料之间。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电路板与从电路板露出的定位结构。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source and a first viscous material. The light guide plate comprises an exit surface, a bottom surface opposite the exit surface, an entry surface adjacent to the exit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and a positioning structure extending at least from the exit surface or the bottom surface. The light source includes a circuit board and at least on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he circuit board has at least consistently perforated.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and is positioned on the light entry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perforation, and the positioning structure is exposed from the circuit board. The circuit boar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viscous material and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the perforation is locat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first viscous material. The first sticky material is bonded to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positioning structure exposed from the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
本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中主要包括有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外框等组件。按照光源方向的不同,背光模块又可以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以侧光式背光模块为例,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反射片、光学膜片以及背板,其中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由电路板、配置于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体组合而成,而光源的发光二极体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发光二极体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内,藉由导光板的全反射原理将光线由出光面导出,藉以使光线均分化。习知的背光模块结构中,为了维持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间距会在光源的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配置粘性材料(例如是胶带),藉以将导光板与光源的电路板粘合于彼此,但是由于粘性材料具有厚度,使得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二极体发光面之间产生错位,导致入光量减少,造成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下降。再者,除了导光板与光源的电路板之间需要配置粘性材料外,光源的电路板与背板之间也需要配置另一粘性材料来粘合于彼此,如此导致制作成本的增加,且整体工序以及工时也相对增加。此外,位于光源的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的粘性材料非常靠近导光板的入光面,造成贴合加工的困难度提高,且粘性材料过于靠近发光二极体的出光面,导致发光二极体发出的部分光线无法有效进入到导光板的入光面,造成背光模块的光学效率降低。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结构简单并具有良好的光学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第一粘性材料。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邻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从出光面或底面延伸而出的定位结构。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贯穿孔。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板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导光板的定位结构穿设于贯穿孔,且定位结构从电路板露出。电路板位于第一粘性材料与发光元件之间,且贯穿孔位于导光板与第一粘性材料之间。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电路板与从电路板露出的定位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藉由从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底面延伸而出的定位结构穿设于电路板的贯穿孔,以达到导光板与电路板定位于彼此的功效,再藉由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电路板与从电路板露出的定位结构,以达到导光板与电路板固定于彼此的功效。在本实施例背光模块的结构设计下,由于导光板与光源的电路板之间不具有粘性材料,因此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之间不会产生彼此错位的情况,使得导光板的入光面能够贴近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提升由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耦合效率,且由于导光板底面邻近入光面处没有粘性材料,因此可减少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被粘性材料所吸收,进而提升整体的光学效率。另外,由于导光板与光源的电路板之间藉由定位结构定位,使得背光模块的组装难度降低,有效降低组装工时以及制作成本。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BB线段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3是沿图1所示的BB线段的剖面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包括导光板11、光源12以及第一黏性材料13。导光板11包括出光面111、与出光面111相对的底面112、邻接于出光面111与底面112之间的入光面113以及至少一从导光板11的底面112延伸而出的定位结构11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14的数量例如是多个,但本技术并不加以限定定位结构114的数量。光源12包括电路板121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122,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22的数量例如是多个,但本技术并不加以限定发光元件122的数量。光源12的电路板121具有至少一贯穿孔123,发光元件122配置于电路板121且位于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在本实施例中,贯穿孔123的数量例如是多个,但本技术并不加以限定贯穿孔123的数量,贯穿孔123的数量取决于定位结构114的数量,也就是贯穿孔123的配置数量对应于定位结构114的配置数量。导光板11的这些定位结构114分别由电路板121的一侧穿设于对应的贯穿孔123,且这些定位结构114分别从电路板121的另一侧露出。光源12的电路板121位于第一粘性材料13与发光元件122之间,且电路板121的这些贯穿孔123位于导光板11与第一粘性材料13之间,第一粘性材料13粘合于电路板121与从电路板121露出的这些定位结构114。以下再针对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的详细构造做更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还包括背板14以及反射片15。反射片15位于背板14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且反射片15亦位于光源12与背板14之间,也就是反射片15位于光源12的发光元件122与背板14之间。在本实例中,光源12的电路板121位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与第一粘性材料13之间,且第一粘性材料13位于电路板121与背板1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粘性材料13粘合于光源12的电路板121、从电路板121露出的这些定位结构114以及背板14,换言之,光源12的电路板121与导光板11的这些定位结构114藉由第一粘性材料13而粘合于背板14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黏性材料13亦位于反射片15与背板1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粘性材料13粘合于反射片15与背板14,换言之,反射片15藉由第一粘性材料13而粘合于背板14上。但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粘性材料13粘合于反射片15与背板14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之一实施例,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反射片15亦可藉由其它的粘性材料而粘合于背板14上。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第一粘性材料: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邻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从所述出光面或所述底面延伸而出的定位结构;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电路板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定位结构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且所述定位结构从所述电路板露出;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所述电路板与从所述电路板露出的所述定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第一粘性材料: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邻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入光面以及至少一从所述出光面或所述底面延伸而出的定位结构;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电路板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定位结构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且所述定位结构从所述电路板露出;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所述电路板与从所述电路板露出的所述定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背板以及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定位结构从所述底面延伸而出,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电路板露出的所述定位结构以及所述背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位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所述反射片以及所述背板。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定位结构从所述出光面延伸而出,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之间,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胶框,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与所述反射片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位于所述胶框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粘性材料粘合于所述电路板、从所述电路板露出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尹陈石安廖宜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