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082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包括铁框、胶框、反射膜和FPC,所述铁框设置在所述胶框外壁的四周,所述FPC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一端;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一表面;在常规背光源结构产品的基础上,胶框和反射膜的贴合由透明胶改成双面黑胶,可以解决背光视区显示亮边和四周透光问题,效果优于常规背光结构。

A new backligh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backlight structure, including an iron frame, a rubber frame, a reflective film and a FPC. The iron fram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rubber frame, the FPC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rubber frame, the reflective film is arranged on one surface of the rubber frame, and the rubber frame and the back light are arrang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backlight structure products. By changing the transparent glue to double-sided black glue, the problem of bright edge and light transmission around the backlight viewing area can be solved,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backligh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行业的高速发展,为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高品质追求,促使本行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做为液晶显示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LED背光源的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所在。近年来,随着用户需求提高,手机向着轻薄化,窄边框,无边框和性能高端化发展,导致手机背光源也要求超薄化,高性能化,对背光源行业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导致背光源显示效果出现以下问题:1)现有的常规背光胶框反射之间贴附为透明双面胶,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显示效果要示求。胶框、透明胶、反射膜贴附在一起,组成背光显示视区容易出现亮边和背光四边缘透光现象,影响终端产品性能;2)现有的常规背光源胶铁一体化结构,在达到最薄时(目前胶铁一体化结构,铁框最薄为0.10毫米),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平整度及可靠性要求,产品性能无法保障;此外,胶位固定在铁框上,中间由拉胶孔固定,在成型后,由于铁框很薄,易受塑胶的拉力而变形;在高温实验时,塑胶因温度升高会变形,变形产生拉力,也极易导致铁框变形,从而导致外观不良,平整度也不能达到客户要求,影响最终产品性能;3)现有的常规背光源,在达到最薄时,同时要满足抗静电能力系数ESD≥4000,目前的结构和材料难以保证背光或模组相关元件不被静电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解决了导光板亮边难处理的问题,能够满足结构在更薄化的前提下,可靠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包括铁框、胶框、反射膜和FPC,所述铁框设置在所述胶框外壁的四周,所述FPC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一端;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一表面;所述反射膜和所述胶框通过黑胶相连接,所述胶框与所述铁框相连接;所述FPC的背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镂空正方形。进一步,所述黑胶的双面都为黑色。进一步,所述胶框和所述铁框分开成型后,通过胶条相粘合。进一步,所述铁框的尺寸为5.0~5.5寸,所述铁框的厚度为0.1毫米。进一步,所述铁框的平整度为小于0.25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常规背光源结构产品的基础上,胶框和反射膜的贴合由透明胶改成双面黑胶,可以解决背光视区显示亮边和四周透光问题,效果优于常规背光结构。1)铁框和胶框分开成型后,再通过胶条相贴合,类似胶铁一体化,但并非真正的胶铁一体化。从而在满足超薄化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能达到客户对产品平整度及可靠性的要求。其工艺简单,结构不复杂,且能增强产品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2)在FPC的背面开设多个镂空正方形,即通过对FPC背面开窗接地,将外界或身体本身所释放的静电吸收,导入大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铁框;2、胶框、3、反射膜;4、黑胶;5、FPC;6、正方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括铁框1、胶框2、反射膜3和FPC5,所述铁框1设置在所述胶框2外壁的四周,所述FPC5设置在所述胶框2的一端;所述反射膜3设置在所述胶框2的一表面;即,胶框2设置在反射膜3的四周,通过双面黑胶4相连接,铁框1设置在胶框1的外壁四周。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还包括胶片、散光膜、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和黑黑双面胶,其中,黑黑双面胶、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散光膜、胶片和反光膜,沿着竖直方向,依次相连接,此外,反光膜与胶框相连接,胶框2的一端设有贴片白灯和FPC。所述反射膜3和所述胶框2通过黑胶4相连接,所述胶框2与所述铁框1相连接;所述FPC5的背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镂空正方形6。所述黑胶4的双面都为黑色。由于胶框2和反射膜3粘贴双面黑胶,从而可以实现0.55~0.5毫米的极窄边缘,且四周无透光,从而解决了导光板亮边处理难的问题。所述胶框2和所述铁框1分开成型后,通过胶条相粘合。所述铁框1的尺寸为5.0~5.5寸,所述铁框1的厚度为0.1毫米。所述铁框1的平整度为小于0.25毫米。因为,胶框2和铁框1分开成型,再用胶条相粘合,从而使得铁框1的尺寸能够达到5.0~5.5寸,铁框1的厚度为0.1毫米,铁框1的平整度小于0.25毫米,从而解决了因注塑而导致的胶框2和铁框1变型的问题;此外,产品再高温实施时,没有变形。将FPC5的背面开设镂空正方形6,从而让铜箔裸露与带导电粒子黑框贴合,将外界或身体本省所释放的静电,导入大地。产品可满足打静电可靠性系数ESD≥4000,相关电子元件不被击穿烧伤由于这种结构能在更薄化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可靠性要求,配合客户端液晶模组,大大提升了整个模块的竞争优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框(1)、胶框(2)、反射膜(3)和FPC(5),所述铁框(1)设置在所述胶框(2)外壁的四周,所述FPC(5)设置在所述胶框(2)的一端;所述反射膜(3)设置在所述胶框(2)的一表面;所述反射膜(3)和所述胶框(2)通过黑胶(4)相连接,所述胶框(2)与所述铁框(1)相连接;所述FPC(5)的背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镂空正方形(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框(1)、胶框(2)、反射膜(3)和FPC(5),所述铁框(1)设置在所述胶框(2)外壁的四周,所述FPC(5)设置在所述胶框(2)的一端;所述反射膜(3)设置在所述胶框(2)的一表面;所述反射膜(3)和所述胶框(2)通过黑胶(4)相连接,所述胶框(2)与所述铁框(1)相连接;所述FPC(5)的背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镂空正方形(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发明徐贤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