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826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33
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前模仁,后模仁,顶杆和顶针板;后模仁上表面设有型腔,型腔为一对或多对,且对称分布在后模仁上;顶杆一端连接后模仁,另一端连接顶针板;后模仁可相对顶针板转动;前模仁底面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型腔相对设置。有益效果是:生产效果好,分两步进行注塑生产,解决了线芯跑位影响质量的问题。结构简单,设备的维护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塑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线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绕颈线产品,大多数是采用TPE,TPR等低端材料。消费者在长期佩戴后,对人体皮肤产生不适的感觉,甚至会有皮肤过敏等症状。随着液态硅胶材料的推广和应用,绕颈线产品也随之采用液态硅胶注塑成型的工艺。随着注塑技术的发展上述的生产方法逐步得到了替换,现在,很多线绳采用注塑一体成型。为了提高线绳的强度,在生产过程中会在强度较强的线芯外注塑一层其他材料(如聚酯材料)。然而,机械生产过程中,将其他材料包覆到线芯上时,往往会因为线芯的位置变化而影响最终的生产效果。因为一体成型需要在线芯两面同时注料,一边的位置的偏差,会使整条线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进行: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前模仁,后模仁,顶杆和顶针板;所述后模仁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为一对或多对,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后模仁上;所述顶杆一端连接后模仁,另一端连接顶针板;所述后模仁可相对顶针板转动;所述前模仁底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的槽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形状相同,且数量相等;工作时,所述前模仁与后模仁重叠,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匹配设置,且位置正对。优选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前模仁处于后模仁正上方,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匹配设置,且位置正对;每个出料口均设有出料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绕颈线生产装置还包括前模架和后模架,所述前模架下底面中部内凹,所述后模架上表面中部内凹。优选的,所述前模仁设置在前模架的内凹部分,且出料口方向朝下。优选的,当所述前模仁的底面与所述后模仁上表面正相对时,所述第一型腔与所述出料口正相对。优选的,所述后模仁、顶杆和顶针板设置在后模架的内凹部分。优选的,所述的顶杆能带动所述后模仁转动,且所述顶针板下方连接有伸缩装置。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后模仁上表面与所述后模架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伸缩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后模仁的下表面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后模架的上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果好,分两步进行注塑生产,解决了线芯跑位影响质量的问题。2.结构简单,设备的维护成本低,经济效益高。3.设置前、后模架能更好的保护设备,同时能在注塑的过程中隔绝灰尘等外部影响因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前模仁,200后模仁,300顶杆,400顶针板,10前模架,20后模架,201第一工作区,202第二工作区,2001第一型腔,2001a线芯,2001b注塑底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前模仁100,后模仁200,顶杆300和顶针板400共轴自上而下设置,其中,顶杆300两端分别连接顶针板400和后模仁200。其后模仁200能相对顶针板400发生转动。前模仁100底面设有第二型腔,第二型腔与第一型腔2001匹配设置,形状位置均对应设置,第二型腔凹槽底部设有出料口,前模仁100底面设有出料口,用于注塑原料的流出。后模仁200上表面分平均分为第一工作区201和第二工作区202,后模仁200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型腔2001,第一型腔2001成对设置,一对中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工作区201和第二工作区202,且相对称设置。前模仁100与后模仁200尺寸相匹配,前模仁100的出料口均位于第一型腔2001正上方,且数量也相匹配,每个出料口均设有出料开关用于控制是否出料,每个出料口出料情况可单独控制。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可以包括前模架10和后模架20;前模架10底面中部内凹用于安装前模仁100;后模架20上表面内凹用于安装后模仁200、顶杆300和顶针板400,上述三个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顶针板400下还连接由伸缩杆,伸缩杆用于顶起顶针板。当伸缩杆伸长时,将顶针板400及后模仁200均顶起,此时,后模仁200下表面高于后模架20的上表面,当伸缩杆处于压缩状态时,后模仁200处于凹槽中,且后模仁200上表面与后模架20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简单而言,前模仁100底面与后模仁200顶面相同,凹槽数量、形状、位置均相同,两者相对重叠时,所有凹槽能形成一定的密封空间,两者区别在于,前模仁的第二型腔的凹槽底部设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均为条形凹槽。本技术的一种工作方式为:将前模仁100置于后模仁200正上方,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正相对,两者密封形成空腔,出料口均与第一型腔2001相对,控制处于第一工作区201上方的出料口出料,当原料注入第一型腔2001成型后形成注塑底料2001b,此时原料只存在于第一型腔2001中,抬起前模仁100,伸缩杆工作伸长,将后模仁200顶起(如图3所示),此时后模仁200下底面高于后模架20上表面,顶杆300带动后模仁200转动180°,伸缩杆回复,后模仁200重新下降到后模架20凹槽中,在注塑底料2001b上径向设置线芯2001a,前模仁100下落,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将线芯2001a包在中间,形成密封空间,控制所有出料口出料,且出料量与前次相同,此时第二型腔中也填充满注塑原料,成型后第二工作区202中的线芯2001a上由覆盖了一层注塑底料2001b,此时第二工作区201中的线芯2001a两面均覆盖了注塑底料2001b,且两面注塑底料2001b连接出融合,从而完成整个线绳生产过程;同时,第一工作区201的第一型腔2001中形成一层注塑底料2001b,可以重复上述步骤以达到连续生产目的。这种上产方式,无需更多的时间来等待注塑底料2001b成型,通过两个工作去轮换作业以达到连续生产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种工作方式为:将前模仁100置于后模仁200正上方,且出料口均与第一型腔2001相对,控制所有出料口出料,当原料注入第一型腔2001成型后形成注塑底料2001b,抬起前模仁100,在注塑底料2001b上径向设置线芯2001a,前模仁100下落,控制所有出料口出料,此时所有线芯2001a上由覆盖了一层注塑底料2001b,完成整个工序。此外,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前模仁(100),后模仁(200),顶杆(300)和顶针板(400);所述后模仁(200)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2001),所述第一型腔(2001)为一对或多对,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后模仁(200)上;所述顶杆(300)一端连接后模仁(200),另一端连接顶针板(400);所述后模仁(200)可相对顶针板(400)转动;所述前模仁(100)底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的槽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形状相同,且数量相等;工作时,所述前模仁(100)与后模仁(200)重叠,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匹配设置,且位置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前模仁(100),后模仁(200),顶杆(300)和顶针板(400);所述后模仁(200)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2001),所述第一型腔(2001)为一对或多对,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后模仁(200)上;所述顶杆(300)一端连接后模仁(200),另一端连接顶针板(400);所述后模仁(200)可相对顶针板(400)转动;所述前模仁(100)底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的槽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形状相同,且数量相等;工作时,所述前模仁(100)与后模仁(200)重叠,第一型腔(2001)与第二型腔匹配设置,且位置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出料口出料量均可单独控制,第一型腔(2001)为长条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颈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颈线生产装置还包括前模架(10)和后模架(20),所述前模架(10)下底面中部内凹,所述后模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捷瑞精密硅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