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26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和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卡装一体弹簧的安装沉孔,所述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沉孔对应的、用于穿过所述一体弹簧的通孔,所述一体弹簧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安装沉孔和所述通孔内;所述一体弹簧包括弹簧杆和分别设于所述弹簧杆两端的第一垫片、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弹簧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杆上在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装设有压缩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将复位弹簧单独组装、再与模具插装的方式安装,便于安装、提高了装拆模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目前市面上用量最大、最具市场前景的模具之一,主要利用注塑机进行合模、注塑、保压、冷却、开模、顶出取件等工作。在其模具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塑料原材料的特性、塑件结构工艺性,保证与注塑机之间的匹配性。弹簧作为弹力元件,在注塑模具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合理位置为模具提供必要的动力来源,如当推出机构完成一次塑料制件的推出运动后,可采用弹簧迫使推出机构回到原位以确保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即所谓的复位弹簧。不同的结构位置,为了满足作用,弹簧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现有的模具在复位弹簧进行安装时,一般需要将弹簧安装于弹簧定位柱上,且弹簧定位柱与弹簧相分离,在安装时需要将整个模具的上模块拆卸下来然后进行复位弹簧的安装,这种安装方式需要较多时间来进行模板的吊装和再次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拆弹簧、提高安装效率的模具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和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卡装一体弹簧的安装沉孔,所述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沉孔对应的、用于穿过所述一体弹簧的通孔,所述一体弹簧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安装沉孔和所述通孔内;所述一体弹簧包括弹簧杆和分别设于所述弹簧杆两端的第一垫片、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弹簧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杆上在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装设有压缩的弹簧;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弹簧杆上,所述弹簧杆上在所述第二垫片端连接有具有螺纹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将所述第二垫片卡在所述弹簧杆上的活动卡片,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活动卡片的定位螺母;所述顶针底板的通孔内套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顶针面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弹簧的活动卡片限位抵接,所述压板中部设有压板通孔,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压板通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螺母将所述活动卡片卡止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弹簧杆连接处的台阶面上,所述定位螺母包括两抵接的螺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杆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杆的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簧杆的长度为20厘米至100厘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长度为8厘米至20厘米。作为优选方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板与所述顶针底板的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底板上通孔与所述顶针底板上通孔的形状相同。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板和由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组成的下模块,在装拆模时,可以直接将一体弹簧直接插装于模具的各个板件上,使得模具的各个板件能够不需要再次安装和拆卸就能安装用于回复上模板的一体弹簧,提高了对模具的装拆模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一体弹簧;10、弹簧杆;11、第一垫片;12、第二垫片;20、弹簧;30、螺纹杆;31、活动卡片;32、定位螺母;40、底板;50、顶针底板;60、顶针面板;61、螺栓;70、上模板;81、安装沉孔;82、通孔;83、压板;84、压板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在使用中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可以快速、方便拆装用于回位的弹簧,特别是对于中大型模具,能够极大的节省装拆模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模具整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和上模板70,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组成的下模块和上模板70之间通过导柱、定位柱进行导向连接。具体地,上模板70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卡装一体弹簧100的安装沉孔81,安装沉孔81内可以直接卡装一体弹簧100,在实际使用时,安装沉孔81可以对一体弹簧100限位、定向。同时,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上均开设有与安装沉孔81对应的、用于穿过一体弹簧100的通孔82,一体弹簧100的两端分别装设于安装沉孔81和通孔82内,在使用时,上模板70相对于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组成的下模块作上下运动,一体弹簧100能够对上模板70的归位提供回复力。具体地,如图1所示,一体弹簧100包括弹簧杆10和分别设于弹簧杆10两端的第一垫片11、第二垫片12,第一垫片11与弹簧杆10通过螺纹连接,弹簧杆10上在第一垫片11和第二垫片12之间装设有压缩的弹簧20,第一垫片11和第二垫片12起到对弹簧的两端进行限位的作用。具体地,第二垫片12套设于弹簧杆10上,弹簧杆10上在第二垫片12端连接有具有螺纹的螺纹杆30,螺纹杆30上套设有将第二垫片12卡在弹簧杆10上的活动卡片31,螺纹杆30上设有用于固定活动卡片31的定位螺母32。如图1所示,在组装一体弹簧100时,先把第一垫片11锁在弹簧杆10上,再装弹簧20,然后锁上第二垫片12、扭上定位螺母32,这样一体弹簧100即结合成一个整体,便于与模具进行组装和拆卸,这样,避免了单独安装弹簧20,由于弹簧20的压缩弹力过大而导致难以安装。而且,在控制弹簧20的弹力时,只要旋动调节定位螺母32在螺纹杆30上的位置,就能根据需要来调节一体弹簧100弹力范围。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顶针底板50的通孔82内套设有压板83,压板83与顶针面板60通过螺栓61连接,压板83与弹簧的活动卡片31限位抵接,压板83中部设有压板通孔84,螺纹杆30穿过压板通孔84。在装模时,可以把模具全部装好后,然后将一体弹簧100从模具的底板40往上装入通孔82、安装沉孔81后,再安装压板83、通过螺栓61将压板83固定于顶针面板60的底面上即可,而不需要拆卸底板40、顶针底板50和顶针面板60,从而节省拆装模的时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定位螺母32将活动卡片31卡止于螺纹杆30与弹簧杆10连接处的台阶面上,定位螺母32包括两抵接的螺母,提高了对弹簧的定位效果。具体地,螺纹杆30的直径小于弹簧杆10的直径,便于安装活动卡片31和定位螺母32。具体地,弹簧杆10的长度为20厘米至100厘米,以适应不同高度距离的模具。具体地,螺纹杆30的长度为8厘米至20厘米,以适应对不同长度弹簧20进行弹力范围的调节。具体地,压板83与顶针底板50的通孔82间隙配合,底板40上通孔82与顶针底板50上通孔82的形状相同,便于安装和拆卸压板83。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包括组装的一体弹簧,一体弹簧组装于上模板和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组成的下模块之间,在安装时,一体弹簧可以直接插装于上模板和由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组成的下模块之间,避免再拆卸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提高了对模具的拆装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和上模板(70),所述上模板(70)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卡装一体弹簧(100)的安装沉孔(81),所述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沉孔(81)对应的、用于穿过所述一体弹簧(100)的通孔(82),所述一体弹簧(100)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安装沉孔(81)和所述通孔(82)内;所述一体弹簧(100)包括弹簧杆(10)和分别设于所述弹簧杆(10)两端的第一垫片(11)、第二垫片(12),所述第一垫片(11)与所述弹簧杆(1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杆(10)上在所述第一垫片(11)和第二垫片(12)之间装设有压缩的弹簧(20);所述第二垫片(12)套设于所述弹簧杆(10)上,所述弹簧杆(10)上在所述第二垫片(12)端连接有具有螺纹的螺纹杆(30),所述螺纹杆(30)上套设有将所述第二垫片(12)卡在所述弹簧杆(10)上的活动卡片(31),所述螺纹杆(30)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活动卡片(31)的定位螺母(32);所述顶针底板(50)的通孔(82)内套设有压板(83),所述压板(83)与所述顶针面板(60)通过螺栓(61)连接,所述压板(83)与所述弹簧的活动卡片(31)限位抵接,所述压板(83)中部设有压板通孔(84),所述螺纹杆(30)穿过所述压板通孔(8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弹簧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和上模板(70),所述上模板(70)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卡装一体弹簧(100)的安装沉孔(81),所述底板(40)、顶针底板(50)、顶针面板(60)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沉孔(81)对应的、用于穿过所述一体弹簧(100)的通孔(82),所述一体弹簧(100)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安装沉孔(81)和所述通孔(82)内;所述一体弹簧(100)包括弹簧杆(10)和分别设于所述弹簧杆(10)两端的第一垫片(11)、第二垫片(12),所述第一垫片(11)与所述弹簧杆(1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杆(10)上在所述第一垫片(11)和第二垫片(12)之间装设有压缩的弹簧(20);所述第二垫片(12)套设于所述弹簧杆(10)上,所述弹簧杆(10)上在所述第二垫片(12)端连接有具有螺纹的螺纹杆(30),所述螺纹杆(30)上套设有将所述第二垫片(12)卡在所述弹簧杆(10)上的活动卡片(31),所述螺纹杆(30)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活动卡片(31)的定位螺母(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杭吕天助丁益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恒圣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