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支撑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85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荷支撑部件具备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多个支撑部件中,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且具有至少一对熔接翼缘、及两片外翼缘。一方的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且另一方的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荷支撑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结构中的柱或梁等负荷支撑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99258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所示,在建筑物结构中,作为支撑负荷的部件(柱或梁等),已知有由H型钢而构成的负荷支撑部件。该负荷支撑部件具有一对翼缘、及连接各翼缘的腹板。一般而言,在建筑物结构中,负荷支撑部件的刚性、耐受性越高,则建筑物结构所需要的负荷支撑部件的数量就越少,因此在房间布局的自由度等方面有利。因此,专利文献1所述的负荷支撑部件被期待具有高刚性、高耐受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刚性、高耐受性的负荷支撑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考虑通过将分别具有相同宽度的翼缘的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彼此相互熔接而构成负荷支撑部件。具体而言,考虑通过将以各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的方式排列的状态相邻的翼缘彼此熔接而构成负荷支撑部件。该情况下,相互接触的翼缘的外缘部彼此熔接。其结果是,熔接部成为从各翼缘的宽度方向(与腹板正交的方向)的端面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另一方面,在建筑物结构中,存在在负荷支撑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在该负荷支撑部件的至少一侧配置壁面面板等的情况,因此希望能够避免负荷支撑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负荷支撑部件包括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在各所述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由此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包括: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被相互熔接的至少一对熔接翼缘、以及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在各所述支撑部件排列的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外翼缘,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一方的熔接翼缘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腹板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另一方的熔接翼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仰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5进行说明。负荷支撑部件5用作建筑物结构中的梁或柱部件。负荷支撑部件5具备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10。多个支撑部件10中,在各支撑部件10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更具体而言,多个支撑部件10中,在各支撑部件10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且各支撑部件10的腹板排列在一直线上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以下,将多个支撑部件10各自的翼缘中相互熔接的一对翼缘称为“一对熔接翼缘”,将在各支撑部件10排列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翼缘分别称为“外翼缘”。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部件10包含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第1支撑部件10A的一侧(图1右侧)翼缘11A与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侧(图1左侧)翼缘11B相互熔接。即,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撑部件10A的一翼缘11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翼缘11B构成所述一对熔接翼缘,第1支撑部件10A的另一翼缘12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另一翼缘12B构成所述外翼缘。如图2所示,第1支撑部件10A的熔接翼缘11A的宽度方向(与各腹板13A、13B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1,被设定为第1支撑部件10A的外翼缘12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外翼缘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以下。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尺寸W1、所述尺寸W2及所述尺寸W2′均设定为相同(例如100mm)。第2支撑部件10B的熔接翼缘1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3设定为小于各外翼缘12A、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例如75mm)。即,如图2所示,各熔接翼缘11A、11B及通过这些熔接翼缘11A、11B彼此的熔接(角焊)而形成的熔接部(焊缝)P具有位于第1直线L1与第2直线L2之间的区域内的形状,该第1直线L1通过宽度方向上的各外翼缘12A、12B的一端部且与各腹板13A、13B平行地延伸,该第2直线L2通过宽度方向上的各外翼缘12A、12B的另一端部且与各腹板13A、13B平行地延伸。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各翼缘11A、12A、11B、12B的厚度均设定为相同(例如6mm)。此外,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各腹板13A、13B的厚度设定为与各翼缘11A、12A、11B、12B的厚度相同。但是,各翼缘11A、12A、11B、12B的厚度也可设定为大于各腹板13A、13B的厚度。在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各腹板13A、13B上形成有允许人手伸入的形状的孔13h。另外,各孔13h的形状及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此外,孔13h只要形成于各腹板13A、13B的至少一者即可。例如,各孔13h的直径设定为125mm。负荷支撑部件5也可具备第1基板21及第2基板22。这些基板21、22是用于将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支撑部件10固定于其它负荷支撑部件的部件。第1基板21在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长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上通过熔接等方式固定于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侧(图1的上侧)的端部。如图3所示,第1基板21具有:第1中央支持部21a,托住一对熔接翼缘11A、11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第1外支持部21b,托住各外翼缘12A、12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以及第1连接部21c,连接第1中央支持部21a与第1外支持部21b。第1中央支持部21a及第1外支持部21b形成为矩形状。第1连接部21c的宽度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于第1中央支持部21a及第1外支持部21b的该方向的尺寸。在第1中央支持部21a及第1外支持部21b上形成着供螺栓穿过的螺孔21h。第1基板21通过插通于螺孔21h的螺栓(省略图示)固定于其它负荷支撑部件。第2基板22在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长度方向上通过熔接等方式固定于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另一侧(图1的下侧)的端部。如图4所示,第2基板22具有:第2中央支持部22a,托住一对熔接翼缘11A、11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第2外支持部22b,托住各外翼缘12A、12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以及第2连接部22c,连接第2中央支持部22a与第2外支持部22b。第2基板22形成为矩形状。即,第2中央支持部22a、第2外支持部22b及第2连接部22c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在第2中央支持部22a及第2外支持部22b上形成着供螺栓穿过的螺孔22h。第2基板22通过插通于螺孔22h的螺栓固定于其它负荷支撑部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5中,第1支撑部件10A的熔接翼缘11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1为各外翼缘12A、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W2′以下,第2支撑部件10B的熔接翼缘1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3小于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W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荷支撑部件,包括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该负荷支撑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在各所述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由此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包括: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被相互熔接的至少一对熔接翼缘、以及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在各所述支撑部件排列的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外翼缘,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一方的熔接翼缘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腹板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另一方的熔接翼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30 JP 2017-0146571.一种负荷支撑部件,包括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该负荷支撑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在各所述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由此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包括: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被相互熔接的至少一对熔接翼缘、以及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在各所述支撑部件排列的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外翼缘,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一方的熔接翼缘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腹板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另一方的熔接翼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田丰彦横山重和高桥是友西崎诚白波濑真司宍户唯一佐藤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住宅株式会社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