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81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根粗纱须条从环锭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三根粗纱须条经牵伸后形成的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所在的平面形成夹角,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在多束纺纱三角区内,三根纤维须条通过环锭细纱机钢丝圈的作用获得了捻度,加捻过的纤维须条经聚合点合成为复合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束加捻机构形成三维形态的纺纱三角区,使每根纤维须条获得均匀的加捻效果,从而提高了单纱性能;通过细纱聚合机构可以有利于三角区边缘纤维的控制,进一步减少纱线毛羽和改善条干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环锭纺纱方法是细纱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其中前罗拉钳口所形成的纺纱三角区是传统环锭纺纱的关键区域,其形态变化直接影响了纱线结构及其成纱性能。近年来,很多新型纺纱方法都通过三角区的改变来改变纱线内部结构,从而改善纱线性能。其中,紧密纺纱方法通过减小或者消除纺纱三角区来减少纱线毛羽,增加强力和改善条干;赛络纺纱方法通过喂入双粗纱来使纱线具有类似股线的结构,纱线具有高强力、低毛羽、条干好等特点;而索罗纺纱方法通过将一根粗纱分成多束来使纱线具有多股复合纱线的结构,纱线具有高强力、低毛羽等特点。还有一些新型的纺纱方法,主要通过喂入三根粗纱来改变传统的三角区形态,从而获得不同的纱线结构,改善成纱性能。例如,比如在《纺织研究杂志(TextileResearchJournal)》Vol.79,No.10,2009、Vol.80,No.11,2010和Vol.84,No.17,2014中,Yo-ichiMatsumoto等提出了通过三根粗纱的喂入,使得纺纱三角区的形态不同于传统的三角区,从而改了纱线的结构,改善了成纱性能。经检索发现,涉及三根粗纱喂入的专利覆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种主要目的是不同纤维原料的混纺,比如专利公布号CN103556320A的《基于三粗纱耦合牵伸加捻系统实现混纺及混色的装置及方法》,其重点是在环锭细纱机上实现不同原料以及比例之间均匀混纺和混色纱线。第二种主要目的是喂入三根粗纱的同时引入长丝纱来纺制不同的包芯纱产品,比如专利公布号CN203212719U的《一种四罗拉牵伸三粗纱喂入紧密包芯纱装置》。第三种主要目的是通过并纱来提高单纱强力,比如专利公布号CN101476186B的《紧密纺纺纱方法》,其重点在于通过在紧密纺装置上实现三纱并股来获得高强力。但涉及三根粗纱喂入的纺纱方法中,前罗拉钳口的纺纱三角区都是呈二维的平面形态,并不涉及空间三维的纺纱三角区,而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一种涉及非平面纺纱三角区的纺纱技术,并给出了相应的纺纱方法。该方法加工出的纱线具有高强力、少毛羽、条干均匀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以提高单纱性能指标,应用短纤维的纺纱,最终能完成工业化的纱线生产。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三根粗纱须条从环锭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步骤S2:所述三根粗纱须条经牵伸后形成的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所在的平面形成了一个夹角,这样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步骤S3:在所述多束纺纱三角区内,三根纤维须条通过环锭细纱机的钢丝圈获得了捻度,加捻过的纤维须条经过聚合点合成为复合纱线。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三根粗纱须条以并排的方式同时喂入所述后罗拉。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步骤S12:利用安装在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粗纱分束器机构将所述三根粗纱须条定位于固定位置。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范围为0度到45度。优选地,所述夹角为0度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步骤S13:利用安装在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细纱聚合机构将对纤维须条的边缘纤维进行聚合。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度时,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步骤S14:利用安装在前罗拉钳口的多束加捻机构将位于中间的纤维须条抬起。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其中,三根粗纱须条以并排的方式从所述后罗拉喂入;所述三根粗纱须条经牵伸后形成的纤维须条从所述前罗拉钳口输出,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所在的平面形成了一个夹角,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在所述多束纺纱三角区内,三根纤维须条通过环锭细纱机钢丝圈作用获得了捻度,加捻过的纤维须条经聚合点合成为复合纱线。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粗纱分束器机构,用于将所述三根粗纱须条定位于固定位置;所述粗纱分束器机构由三个表面光滑的圆柱体构成,每根圆柱体位置可调,将每根粗纱须条定位于相对应的位置。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细纱聚合机构,用于对纤维须条的边缘纤维进行聚合,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角为0度;所述细纱聚合机构上有宽度不同的聚合孔,聚合孔和纤维须条相接触的部分表面光滑,可连续平滑地对边缘纤维进行控制。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前罗拉钳口的多束加捻机构将位于中间的纤维须条抬起,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不在同一平面内,形成的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于45度。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和装置,通过多束加捻机构形成空间三维形态的纺纱三角区,使每根纤维须条获得均匀的加捻效果,从而提高了单纱性能;另外,通过细纱聚合机构可以有利于三角区边缘纤维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减少纱线毛羽和改善条干均匀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纺纱方法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的加捻过程示意图;图5是细纱聚合结构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的加捻过程示意图;图8是粗纱分束器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图9是图7的纺纱过程中的前罗拉钳口附近的放大图。附图编号说明:1、粗纱须条;2、粗纱须条;3、粗纱须条;4、纱线;5、粗纱定位器;6、粗纱定位器;7、粗纱定位器;8、后罗拉;9、中罗拉;10、前罗拉;11、多束加捻机构;12、细纱聚合孔;13、细纱聚合孔;100、粗纱分束器机构;200、细纱聚合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纺纱方法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三根粗纱须条从环锭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具体地,在本步骤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三根粗纱须条从环锭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步骤S2:所述三根粗纱须条经牵伸后形成的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所在的平面形成了一个夹角θ,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步骤S3:在所述多束纺纱三角区内,三根纤维须条在环锭细纱机钢丝圈的作用下获得了捻度,加捻过的纤维须条通过聚合点E合成为复合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三根粗纱须条从环锭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步骤S2:所述三根粗纱须条经牵伸后形成的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此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所在的平面形成了一个夹角θ,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步骤S3:在所述多束纺纱三角区内,三根纤维须条在环锭细纱机钢丝圈的作用下获得了捻度,加捻过的纤维须条通过聚合点E合成为复合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三根粗纱须条以并排的方式同时喂入所述后罗拉。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步骤S12:利用安装在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粗纱分束器机构将所述三根粗纱须条定位于固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θ范围为0度到45度。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θ为0度时,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步骤S13:利用安装在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细纱聚合机构将对纤维须条的边缘纤维进行聚合。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纱线加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角大于0度时,三根纤维须条形成一个空间三维型态的多束纺纱三角区,中间输出的纤维须条与由两边输出的纤维须条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步骤S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宾刚冯杰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