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763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3.5‑4.5份;金刚砂0.8‑1.2份;粘结剂12‑1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能够保持历史建筑墙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有许多上个世纪初留下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的墙面立面为水泥砂浆粉刷,由于受到长期的日晒雨淋,墙面上的水泥砂浆层容易被雨水冲洗掉,从而使得墙体粉刷层表面基本显露出黄沙颗粒,同时使得这些历史建筑的外墙颜色以黄沙的色彩为主,即偏黄的颜色。不仅如此,外墙水泥砂浆层还存在裂缝、起壳、脱落等现象,引起的历史建筑的观赏性较低,因此需要对这些历史建筑的墙面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旨在解决历史建筑墙面由于年久失修而导致历史建筑观赏性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3.5-4.5份金刚砂0.8-1.2份粘结剂12-17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4份金刚砂1份粘结剂15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按质量份计,所述粘结剂包括有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1份环氧树脂1份水1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剂中还添加有增粘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粘剂为水性增粘树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修复材料的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墙面,将墙面上水泥砂浆层的粉碎处从墙面上剥离;S2,将裸露于空气中的墙面处进行清扫,将杂质清扫干净;S3,将黄沙与金刚砂按比例混合;S4,将S3中的混合物投入到粘结剂中,搅拌均匀;S5,将S4中的混合物涂抹于S2中裸露于空气的墙面上,并使得涂抹的混合物与原始水泥砂浆层厚度一致;S6,混合物凝固成形,完成修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向所述S4中的混合物中投加增粘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5中使用羊毛刷对混合物进行涂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在修复历史建筑的墙面的时候,首先是将墙面上的粉碎处进行清理,然后将裸露在空气中的墙面处都清理干净,之后将黄沙、金刚砂和粘结剂混合之后,涂抹于裸露于空气中的墙面上,完成修复;其中由于修复完成之后黄沙和金刚砂都显示为与原始墙面的黄沙颗粒颜色相近,如此整体上看去就能够不产生过大的违和感,通过黄沙与金刚砂的选择与比例的不同,甚至可以将复原处的颜色与原始墙面颜色极为接近,如此就能够对历史建筑的观赏性得到了充分的保持;不仅如此,由于粘结剂具有流动性,而且黄沙和金刚砂均为细小的颗粒型结构,如此当粘结剂、黄沙和金刚砂的混合物进入到墙面与水泥砂浆层之间后,混合物还能够渗透进入到墙面与水泥砂浆层之间的缝隙中,从而使得原始的墙面与水泥砂浆层之间能够更为稳定的进行连接;同时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能够与位于该混合物侧部的水泥砂浆层之间更为密合的连接,直到凝固后可以与原始的水泥砂浆层形成一体的结构,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墙面形态更为一体化,观赏性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实施例1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4份金刚砂1份粘结剂15份。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各个成分的其它质量份,比如黄沙取用3份,金刚砂取用1.2份,水取用12份,满足条件即可。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粘结剂包括有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1份环氧树脂1份水1份。所述粘结剂中还添加有增粘剂。优选的,所述增粘剂为水性增粘树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修复材料的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墙面,将墙面上水泥砂浆层的粉碎处从墙面上剥离;S2,将裸露于空气中的墙面处进行清扫,将杂质清扫干净;S3,将黄沙与金刚砂按比例混合;S4,将S3中的混合物投入到粘结剂中,然后投加进入增粘剂,搅拌均匀;S5,将S4中的混合物涂抹于S2中裸露于空气的墙面上,并使得涂抹的混合物与原始水泥砂浆层厚度一致;S6,混合物凝固成形,完成修复。优选的,所述S5中使用羊毛刷对混合物进行涂抹。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在对历史建筑的墙面进行修复的时候,首选是选用墙面上水泥砂浆层具有粉碎或者快脱落处,并对这些地方进行敲打、凿挖等加工,而将这些地方的水泥砂浆层从墙面上剥离下来;剥离下来之后对裸露在空气中的墙面进行清理,其中裸露在空气中的墙面既包括前述清理了的地方,也包括水泥砂浆层已经自然脱落了的地方,清理完成之后开始调配用于修复的材料:首先是将黄沙和黄色的金刚砂按质量比进行混合,然后混合均匀并倒入到粘结剂中,同时加入增粘剂,混合均匀。修复材料调配完成之后,通过羊毛刷将修复材料粉刷到清理了的墙面上,并使得粉刷上去的修复材料与墙面上水泥砂浆层的凹槽形状相配合,待修复材料成形后完成修复。其中粘结剂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水按照质量比1:1:1进行配比形成,用于将黄沙和金刚砂粘固在墙面上;同时由于粘结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黄沙和金刚砂的颗粒都很小,这样当混合物作用到墙面上之后,不仅能够与裸露于空气中的墙面相连接,同时粘结剂还可以发生流动,渗透进入到水泥砂浆层与墙面之间,这样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水泥砂浆层与墙面之间的粘结牢固度;不仅如此,当混合物粘结到墙面上之后,由于混合物具有流动性,如此混合物就能够与位于该混合物侧部的水泥砂浆层侧部之间紧密粘结,提高了墙面的整体效果,其中由于黄沙和金刚砂均为与原始水泥砂浆层颜色接近的颜色,通过不同的配比将混合物的颜色尽可能的接近原始水泥砂浆层,这样将颜色接近原始水泥砂浆层的混合物作用到墙面上之后,就能够使得历史建筑的观赏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在粘结剂中还添加有水性增粘树脂制成的增粘剂,能够加大黄沙和金刚砂之间的粘结牢固度,同时也能够加强黄沙、金刚砂与墙面之间的粘结牢固度,使得对历史建筑的修复效果更佳。在粉刷的时候由于是通过羊毛刷进行粉刷的,其中由于历史建筑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在雨水的冲洗作用下裸露出了黄沙颗粒,同时羊毛刷在粉刷时由于是单根羊毛在进行施加作用力,因此在没有羊毛施加作用力的地方的黄沙也可以凸出到水泥砂浆层外部,并与原始的水泥砂浆层形成相似的形貌,对历史建筑的复原质量更佳。其中粘结剂还可以选择具有与原始水泥砂浆层颜色相近的材料,不仅如此,还可以向粘结剂中投加颜料,并使得用于修复墙体的混合体的颜色尽可能的接近原始水泥砂浆层,这样使得对历史建筑的修复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实施例2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4.5份金刚砂0.8份粘结剂12份。实施例3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3.5份金刚砂1.2份粘结剂17份。实施例4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4份金刚砂1.1份粘结剂14份。实施例5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3.8份金刚砂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                 3.5‑4.5份金刚砂               0.8‑1.2份粘结剂               12‑17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3.5-4.5份金刚砂0.8-1.2份粘结剂12-1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黄沙4份金刚砂1份粘结剂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粘结剂包括有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1份环氧树脂1份水1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中还添加有增粘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墙面的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为水性增粘树脂。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建忠邬少华吴杰俊沈三新张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住总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