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7589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排放口,每个污水排放支路之间互相并联,且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均串联于污水处理装置,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上均设置第一控制阀,污水处理装置连通于所述排放口。通过将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划分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采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分别进行污水收集,再汇总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的方式,使得污水排放支路之间不串通,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同时通过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均设置第一控制阀,方便维护检修、方便使用。节约了船舶故障维护时间,进而避免船舶正常航次不受延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船舶的航运时间较长,船舶在航运过程中会产生生活污水。因此,在将船舶内的污水排入到江河湖海内之前,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其达到排放标准。现有船舶污水处理系统为,用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收集装置,然后再通过泵运送到污水处理装置,最后处理完的污水再排出。现有船舶污水处理系统按全船需求量仅设置一套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全船用户的排污需求,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现有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在某些用户使用不合理造成堵塞时,存在检修困难,全船所有用户都不能及时排放污水,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进而极大浪费船舶营运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某些用户使用不合理使得船舶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堵塞,而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及浪费船舶营运时间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排放口,若干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并联后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连接,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连通于所述排放口。通过将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划分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采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分别进行污水收集,再汇总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的方式,使得污水排放支路之间不串通,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同时方便维护检修、方便使用。通过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均设置第一控制阀,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在局部故障情形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节约了船舶故障维护时间,提高了船舶使用效率,进而避免船舶正常航次不受延误。作为优选,所述污水排放支路包括收集装置及连接于所述收集装置的若干排放装置,每个所述排放装置之间相互并联,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之间,用于连通或隔离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在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上,通过设置不同用户的排放装置之间相互并联,且每个所述排放装置均串联与收集装置,使得不同用户的排放装置之间不串通,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同时方便维护检修、方便使用。同时,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在局部故障情形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节约了船舶故障维护时间,提高了船舶使用效率,进而避免船舶正常航次不受延误。作为优选,船舶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主管路,若干所述管路汇集后与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且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有总控制阀。通过在主管路上设置总控制阀,便于快速切断所有污水排放支路,方便维护检修、方便使用。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放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集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集装置,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路,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作为优选,所述主管路上还设置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于所述总控制阀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之间。真空泵为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循环的动力来源。作为优选,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入水口和排水口,所述入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口的高度,所述入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所述排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为曲面。通过设置壳体底部的内表面设置为内凹曲面,有利于使水流稳定,而且没有死角,污水以及污水中的其他杂物不会滞留在污水收集装置中。因此,污水进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后,能够顺利地由排水口输出并进入第二连接管路。作为优选,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为箱体、滤网以及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并与所述箱体底部间隔,且所述旋转支架远离所述箱体底部的一端穿过所述滤网。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相对简单,能对污水进行快速过滤,净化,且净化效果显著,也提高了船舶污水的净化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以及所述主管路均为塑料管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将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划分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采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分别进行污水收集,再汇总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的方式,使得污水排放支路之间不串通,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同时方便维护检修、方便使用。2)通过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均设置第一控制阀,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在局部故障情形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节约了船舶故障维护时间,提高了船舶使用效率,进而避免船舶正常航次不受延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排放支路;2、污水处理装置;3、排放口;4、主管路;5、总控制阀;6、真空泵;11、收集装置;12、排放装置;13、第一控制阀;14、第一连接管路;15、第二连接管路;16、第二控制阀;111、壳体;112、入水口;113、排水口;21、箱体;22、滤网;23、旋转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1、污水处理装置2以及排放口3,每个污水排放支路1之间互相并联,且每个污水排放支路1均串联于污水处理装置2,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1上均设置第一控制阀13,污水处理装置2连通于排放口3。通过将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划分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1,采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1分别进行污水收集,再汇总污水处理装置2集中处理的方式,使得污水排放支路1之间不串通,各自独立互不影响,进而方便维护检修、方便用户使用。同时,通过在每个污水排放支路1均设置第一控制阀13,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在局部故障情形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节约了船舶故障维护时间,提高了船舶使用效率,进而避免船舶正常航次不受延误。本实施例对污水排放支路1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情况进行调整。本实施例污水排放支路1的数量以3个为例。每个污水排放支路1包括收集装置11和若干排放装置12,每个排放装置12之间相互并联,且若干排放装置12均串联于收集装置11。第一控制阀13一端连接于收集装置11,另一端连接于污水处理装置2。即,所述第一控制阀13设置于所述收集装置11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之间的管路上,第一控制阀13用于连通或隔离所述收集装置11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本实施例对排放装置12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情况进行调整。本实施例排放装置12的数量以3个为例。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14及第二连接管路15,第一连接管路14一端连接于排放装置12,第一连接管路14另一端连接于收集装置11;第二连接管路15一端连接于收集装置11,第二连接管路15另一端连通于污水处理装置2。同时,在第二连接管路15上设置第一控制阀13,在第一连接管路14上设置第二控制阀16。第一控制阀13用于控制污水收集装置11的开启和关闭,第二控制阀16用于控制不同用户的排放装置12的开启和关闭。其中,第一控制阀13和第二控制阀16均为隔离阀,第一连接管路14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1)、污水处理装置(2)以及排放口(3),若干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并联后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连接,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3),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连通于所述排放口(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污水排放支路(1)、污水处理装置(2)以及排放口(3),若干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并联后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连接,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3),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连通于所述排放口(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包括收集装置(11)及连接于所述收集装置(11)的若干排放装置(12),每个所述排放装置(12)之间相互并联,所述第一控制阀(13)设置于所述收集装置(11)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之间的管路上,用于连通或隔离所述收集装置(11)和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主管路(4),若干所述管路汇集后与所述主管路(4)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路(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且所述主管路(4)上设置有总控制阀(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污水排放支路(1)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14),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4)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放装置(12),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集装置(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4)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