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永平专利>正文

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7433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通过在汽车内增设车门ECU模块、感应锁装置及车门上设置气囊保护装置,在汽车停下时感应后方行车或行人,自动做出对车门二次上锁动作,且必要时控制车门弹出气囊保护车门,有效减少事故双方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发生行车或行人碰撞到汽车车门打开瞬间的安全事故,也能对此类事故发生后提供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了当前极易被人们忽略的技术问题,给汽车车门的安全性提高了一个层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
涉及汽车安全系统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汽车防撞车门系统。技术背景汽车作为较为庞大的交通工具,一直以来都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角色,因此,出现了各种安全装置如安全气囊、安全带、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各种仪表信号装置等搭载到汽车当中,用于保障行车当中人和车的安全。然而在搭载了众多安全装置的汽车上,仍然有一些因驾驶员疏忽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其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车子,而在于人驾驶汽车的细节,这些细节时刻会诱发重大交通事故,而却最容易被人们忽略。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汽车驾驶员停车打开车门时,因疏忽不注意后方来车而造成后方车辆撞上自身车门的意外事故。此情况多发生于非机动车道路上,由于事故通常较小,常被人们忽略,所以目前并没有较好的方法及装置去应对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既可有效防止该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能对事故发生后提供对应的处理措施,给汽车车门的安全性提高了一个层次。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主要由车门ECU模块、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组成。所述车门ECU模块独立作为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的控制中心,分别与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电性连接,同时通过CAN数据总线与汽车内其他ECU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所述感应锁装置主要包括红外感应器和二次电子锁;红外感应器在汽车尾部左右两侧距离后视镜2.0m左右处各安装一个,通过导线连接车门ECU模块,二次电子锁是不同于车门中控锁而相对独立的门锁,分别设置在各个车门的后端与汽车间合拢处,同时也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其中各个二次电子锁还分别设置一个独立于车门ECU模块的、可手动控制电子锁开启关闭的手动开关,手动开关安装在汽车内与座椅头枕外侧相对的车壁处。所述气囊保护装置每个车门配置一套,每套分为车身和车门两部分,车身部分主要由限位挡板、支撑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限位挡板设计在车门前端铰链固定处与车轮凹槽的车壳处之间,限位挡板形状是类似于直角三棱柱的扁金属板,长度与车门前端凸出块的高度相等,其长直角边一面露在车外侧,与周边的车壳嵌合,短直角边一面为具有与车门前端凸出块嵌合弧度的凹面,斜边一面则正面向车内向前30°方向,与支撑弹簧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弹簧每套配置8个,安装在限位挡板斜边一面内侧,即车壳与车身之间空隙处,一端与限位挡板固定,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内,与支撑弹簧接触,并通过导线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车门部分主要由设置在车门内的真空发生器、小型充气瓶、充气管道和气囊组成。所述真空发生器设置在车门内部靠前端,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车门上设有两个出气口分别与真空发生器的供气口和排气口连接,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连接充气管道,且真空口上设有电磁阀,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小型充气瓶每个车门配置三个,安装在前端车门内部空槽内,可拆卸更换。所述充气管道在车门内部从上至下呈矩形三横排并列分布,每横排设置有两个向内车门开放的气囊口,气囊口上设有小型气囊;在车门前端的充气管道设有开口、开口、开口分别与三个小型充气瓶连接,设有开口与上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连接,其中开口、开口、开口还设置有电磁阀,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上述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感应锁装置,当汽车停下时,汽车的车门ECU模块自动激活感应锁装置使其变为工作状态,汽车尾部的红外感应器启动感应检测,若检测到后方有来车或者行人经过红外感应器,则发送感应信号到车门ECU模块,车门ECU模块立即发送指令控制车门上的二次电子锁上锁。车内人员此时车门无法通过内拉手开启,只能通过手动开关打开二次电子锁,而手动开关的位置设置在汽车内与座椅头枕外侧相对的车壁处,由于人的肢体习惯性约束,车内人员被迫用距离车门较远的手去触碰手动开关开启车门,如此上半身会惯性地转动,转身后眼睛就自然而然地往外和往后看。这套完整的动作使得人们更好地看到车后是否有行人或者行车,而本专利技术的感应锁装置可对车内人员起到提醒、约束的作用,能有效的“强迫”车内人员采取安全的开门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误报导致开门困难的问题,最大限度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第二部分是气囊保护装置,气囊保护装置主要是作为二次保护装置,在车门ECU模块中设置压力传感器的限定值,正常情况下开启车门时,人们对车门的作用力并不足以使车门压迫限位挡板发生较大位移,故车门不需要设置限位器,此时限位挡板承担传统车门限位器的作用,给车门提供支撑力,对车门起到限位效果;当上述感应锁装置仍然无法避免事故发生,即后方行车已经撞上刚开启的车门的内侧时,车门的开启幅度过大超过90°,碰撞的作用力通过车门传递到限位挡板,压迫其发生较大位移,随后由限位挡板通过支撑弹簧传递到压力传感器,最后车门ECU模块接收到超过限定值的压力信号时,立刻控制车门内电磁阀开启,3个小型充气瓶同时对充气管道内充气,在1s左右便可完成并在车门内侧弹出小型气囊,对车门和撞上的行车都能提供有效保护,减少车辆损坏程度;若后方行车速度过快,碰撞的惯性过大,会迫使限位挡板斜向凹陷至车壳与车身空隙处,使车门实现至多150°的开启幅度,解决了传统车门因为设置限位器而使得车门被撞后开启幅度过大,造成车门铰链附近处损伤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气囊保护装置可重复使用,通过车门ECU模块控制电磁阀关闭,电磁阀开启,然后启动真空发生器将与其真空口连接的充气管道包括小型气囊内的空气从车门的出气口抽出。若所用的真空发生器将所有空气抽出的时间为t,则在车门ECU模块上设定好每次真空发生器工作时间为t+5s(多出的5s为防止气体倒流),经过t+5s后自动控制关闭真空发生器及电磁阀,则充气管道和小型气囊内变为接近真空状态,使下次使用时气体充满充气管道和小型气囊内的速度更块,将小型气囊卷缩回气囊口,随后将车门内部空槽内的小型充气瓶更换下来即可下次使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感应锁装置,通过红外感应器感应汽车周边的情况,自动调整车门的二次电子锁开启和关闭,同时在特殊位置上安装手动开关,迫使人们采用安全的开门方式开启车门,将传统被动的防御保护装置变为引导人们自身做出安全行为的主动型装置,其纠正了人们开车门时疏忽大意的毛病,更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事故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气囊保护装置,在车门内部设置小型气囊配合所述限位挡板,使得车门即使遭到碰撞后仍能大大减少车辆受损情况,减轻事故的伤亡;并且车门内还设置了真空发生器以及小型充气瓶,给车门小型气囊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条件,方便重复循环利用,大大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中车门侧面透视图。图2是所述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中车门俯视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车门ECU模块;2.压力传感器;3.支撑弹簧;4.限位挡板;5.真空发生器;6.小型充气瓶;7.气囊口;8.充气管道;9.二次电子锁;10.手动开关;11.出气口;12.红外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主要由车门ECU模块1、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组成。所述车门ECU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车门ECU模块、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组成;所述车门ECU模块独立作为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的控制中心,分别与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电性连接,同时通过CAN数据总线与汽车内其他ECU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所述感应锁装置主要包括红外感应器和二次电子锁;所述的红外感应器在汽车尾部左右两侧距离后视镜2.0m左右处各安装一个,通过导线连接车门ECU模块;所述的二次电子锁独立于车门中控锁,分别设置在各个车门的后端与汽车间合拢处,同时也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其中各个二次电子锁还分别设置一个独立于车门ECU模块的、可手动控制电子锁开启关闭的手动开关,手动开关安装在汽车内与座椅头枕外侧相对的车壁处;所述气囊保护装置每个车门配置一套,每套分为车身和车门两部分,车身部分主要由限位挡板、支撑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组成,车门部分主要由设置在车门内的真空发生器、小型充气瓶、充气管道和气囊组成;所述气囊保护装置中车身部分各部件连接关系为: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车门前端铰链固定处的与车轮凹槽的车壳处之间,形状是类似于直角三棱柱的扁金属板,长度与车门前端凸出块的高度相等,其长直角边一面露在车外侧,与周边的车壳嵌合,短直角边一面为具有与车门前端凸出块嵌合弧度的凹面,斜边一面则正面向车内向前30°方向,与支撑弹簧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弹簧每套配置8个,安装在限位挡板斜边一面内侧,即车壳与车身之间空隙处,一端与限位挡板固定,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身内,与所有支撑弹簧接触,并通过导线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气囊保护装置中车门部分各部件连接关系为:所述真空发生器设置在车门内部靠前端,与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车门上设有两个出气口分别与真空发生器的供气口和排气口连接,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连接充气管道,且真空口上设有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车门ECU模块、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组成;所述车门ECU模块独立作为防碰撞车门事故的安全系统的控制中心,分别与感应锁装置和气囊保护装置电性连接,同时通过CAN数据总线与汽车内其他ECU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所述感应锁装置主要包括红外感应器和二次电子锁;所述的红外感应器在汽车尾部左右两侧距离后视镜2.0m左右处各安装一个,通过导线连接车门ECU模块;所述的二次电子锁独立于车门中控锁,分别设置在各个车门的后端与汽车间合拢处,同时也车门ECU模块电性连接;其中各个二次电子锁还分别设置一个独立于车门ECU模块的、可手动控制电子锁开启关闭的手动开关,手动开关安装在汽车内与座椅头枕外侧相对的车壁处;所述气囊保护装置每个车门配置一套,每套分为车身和车门两部分,车身部分主要由限位挡板、支撑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组成,车门部分主要由设置在车门内的真空发生器、小型充气瓶、充气管道和气囊组成;所述气囊保护装置中车身部分各部件连接关系为: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车门前端铰链固定处的与车轮凹槽的车壳处之间,形状是类似于直角三棱柱的扁金属板,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罗永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