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16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58
一种床垫,主要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二外壳体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立体磁场感应器,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外壳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三压缩弹簧与滑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安装有复位转轴和固定环,所述复位转轴的内部连接有转杆。该床垫能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床,能便于改善使用者的睡眠质量,能将该床垫分成两部分,从而有利于清洗和晾晒,有利于使用者移动该床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垫
本技术涉及床垫相关
,具体为一种床垫。
技术介绍
床垫是为了保证使用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但是现有床垫由于质量较大,从而不易清洗和晾晒,这使得该床垫上若有小孩尿床产生的尿渍时,只能用吹风筒来吹干或自然风干,从而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使用者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床垫不易清洗和晾晒的床垫。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床垫,主要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二外壳体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立体磁场感应器,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外壳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三压缩弹簧与滑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安装有复位转轴和固定环,所述复位转轴的内部连接有转杆,且复位转轴的外端连接有脚轮,所述复位转轴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且第二压缩弹簧嵌套于转杆的外侧,所述固定环通过棘爪与转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采用嵌套的方式与第二外壳体相连接,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内部的第一压缩弹簧相互错位设置,且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上表面均匀的分布有立体磁场感应器。所述滑块为转动结构,且滑块采用嵌套的方式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复位转轴被转杆贯穿,且复位转轴采用啮合的方式与转杆相连接。所述转杆采用啮合的方式与棘爪相连接,且转杆和棘爪构成棘轮机制。所述固定环的个数为两个,且固定环关于复位转轴对称设置。所述脚轮为转动结构,且脚轮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有益效果是:1.采用第一外壳体、第二外壳体、立体磁场感应器、第一压缩弹簧、滑槽、滑块、收纳槽、复位转轴、棘轮机制、第二压缩弹簧和脚轮的设计,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的设计,能使该床垫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床,立体磁场感应器的设计,能便于改善使用者的睡眠质量,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压缩弹簧、滑槽和滑块的设计,能便于第二外壳体从第一外壳体内滑出,且可转动的滑块,能便于从滑槽内抽出,从而便于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分离,有利于将该床垫分成两部分,从而有利于床垫的清洗和晾晒,收纳槽的设计,能便于收纳脚轮,能避免脚轮影响美观,复位转轴的设计,不仅能便于脚轮转动,且能便于脚轮稳定的被收纳在收纳槽内,由转杆和棘爪构成的棘轮机制,能在脚轮转动90°后,避免其反向转动,从而能保证脚轮的使用时的稳定,第二压缩弹簧的设计,能保证转杆的稳定,避免其在重力作用下滑动,导致棘轮机制自动被打破,脚轮的设计,有利于使用者移动该床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转杆和固定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滑块和连接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一种床垫,主要包括第一外壳体1、第二外壳体2和连接杆15,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立体磁场感应器3,且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4,第一外壳体1采用嵌套的方式与第二外壳体2相连接,且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内部的第一压缩弹簧4相互错位设置,且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上表面均匀的分布有立体磁场感应器3,能便于第二外壳体2伸缩,从而便于该床垫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床,且立体磁场感应器3能便于改善使用者睡眠质量,第一外壳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5,且滑槽5内连接有滑块6,连接杆15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三压缩弹簧14与滑块6相连接,滑块6为转动结构,且滑块6采用嵌套的方式与连接杆15相连接,能便于从滑槽5内抽出滑块6,从而使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相互分离,从而便于使用者清洗或者晾晒该床垫,连接杆15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外壳体2,第一外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收纳槽7,且收纳槽7内安装有复位转轴8和固定环11,复位转轴8的内部连接有转杆9,且复位转轴8的外端连接有脚轮12,复位转轴8被转杆9贯穿,且复位转轴8采用啮合的方式与转杆9相连接,能便于转杆9随复位转轴8的转动而转动,且便于转杆9在复位转轴8内滑动,脚轮12为转动结构,且脚轮1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能便于使用者移动该床垫,且能保证该床垫的美观,复位转轴8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0,且第二压缩弹簧10嵌套于转杆9的外侧,转杆9采用啮合的方式与棘爪13相连接,且转杆9和棘爪13构成棘轮机制,能在使用脚轮12时,保证其稳定,固定环11通过棘爪13与转杆9相连接,固定环11的个数为两个,且固定环11关于复位转轴8对称设置,能便于保证转杆9的稳定。使用床垫时,首先将床垫放置在床上,并根据床的长度,通过滑块6在滑槽5内滑动,从第一外壳体1内抽出适当长度的第二外壳体2,使用者可通过立体磁场感应器3产生的磁场改善睡眠质量,当需要将该床垫移动到室外进行晾晒时,可将第二外壳体2收到第一外壳体1内,并将脚轮12转动90°,使脚轮12平行于第一外壳体1,由于转杆9和棘爪13构成的棘轮机制,能保证脚轮12的稳定,然后将第一外壳体1转动90°,使脚轮12与地面接触,从而便于通过脚轮12移动该床垫,当需要将脚轮12转动90°,收回收纳槽7内时,可向固定环11内压转杆9,打破棘轮机制,从而使脚轮12在复位转轴8的作用下恢复收纳状态,若需要对该床垫进行清洗,可将滑块6转动90°,从而将滑块6从滑槽5内抽出,从而使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分离,从而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外壳体1或第二外壳体2进行清洗。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技术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垫,主要包括第一外壳体(1)、第二外壳体(2)和连接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立体磁场感应器(3),且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4),所述第一外壳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5),且滑槽(5)内连接有滑块(6),所述连接杆(15)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三压缩弹簧(14)与滑块(6)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外壳体(2),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收纳槽(7),且收纳槽(7)内安装有复位转轴(8)和固定环(11),所述复位转轴(8)的内部连接有转杆(9),且复位转轴(8)的外端连接有脚轮(12),所述复位转轴(8)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0),且第二压缩弹簧(10)嵌套于转杆(9)的外侧,所述固定环(11)通过棘爪(13)与转杆(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垫,主要包括第一外壳体(1)、第二外壳体(2)和连接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立体磁场感应器(3),且第一外壳体(1)和第二外壳体(2)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4),所述第一外壳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5),且滑槽(5)内连接有滑块(6),所述连接杆(15)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三压缩弹簧(14)与滑块(6)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外侧面连接有第二外壳体(2),所述第一外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收纳槽(7),且收纳槽(7)内安装有复位转轴(8)和固定环(11),所述复位转轴(8)的内部连接有转杆(9),且复位转轴(8)的外端连接有脚轮(12),所述复位转轴(8)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0),且第二压缩弹簧(10)嵌套于转杆(9)的外侧,所述固定环(11)通过棘爪(13)与转杆(9)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李永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恒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