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手术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6921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脑卒中手术装置及系统。该脑卒中手术装置包括:用于获得手术控制参数,并基于手术控制参数生成控制信号的手术控制模块;与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灌注静脉血液的离心泵模块;与离心泵模块连接,并与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离心泵模块灌注的静脉血液氧合成氧合血液的氧合模块;与氧合模块连接,用于将氧合血液进行输送的气囊导管;以及用于为气囊导管提供输送通道的介入导管,气囊导管设置在介入导管中。由此,能够有效延长治疗时间窗及手术可操作时间,保护血管内皮,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还可以在治疗失败后,作为患者生命维持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Stroke ope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roke operation device and a system. The operation device for stroke includes: an operation control module for obtaining operation control parameters and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based on operation control parameters; a centrifugal pump module for infusing venous bloo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control sig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operation control module; a centrifugal pump module connected with the operation control module electrically. The connection is used for the oxygenation module of the venous blood oxygenated blood perfused by the centrifugal pump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control signal;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oxygenation module is used for the balloon catheter for the delivery of oxygenated blood; and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for providing the delivery channel for the balloon catheter, the balloon catheter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Thus, it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treatment time window and operation time, protect vascular endothelium,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n adjuvant means of life maintenance after treatment failure, to gain time for furth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卒中手术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脑卒中手术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脑卒中是导致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的病因,存活患者中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卫生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40岁以上的脑卒中人口超过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构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规有效方法包括静脉溶栓、超选择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其中,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所致卒中,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低,治疗效果欠佳。超选择动脉溶栓通过微导管在血栓附近,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用量,降低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但该方法耗费时间长,有些栓子药物难以溶解。机械取栓通过通过微导管技术,将支架取栓设备沿下肢动脉通过体内动脉通道到达颅内动脉,然后导管前段的取栓装置主动“抓捕”堵住血管的血栓,恢复血管通畅,虽然机械取栓可以延长治疗的时间窗,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仍有超过30%以上患者治疗失败,同时若不能在治疗时间窗内恢复脑组织灌注,则手术治疗获益减少,甚至反转,因此若不能在治疗时间窗内恢复脑组织灌注,则造成不可逆脑损伤,而超出时间窗的血管再通,不但恢复脑组织功能的几率降低,还可能引起由于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及氧自由基离子损伤造成的多种术后并发症,比如脑出血,脑水肿等,进一步加重死亡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卒中手术装置及系统,能够有效延长治疗时间窗及手术可操作时间,并减少血管开通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及氧自由基离子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还可以在治疗失败后作为患者生命维持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脑卒中手术装置,所述脑卒中手术装置包括:用于获得手术控制参数,并基于所述手术控制参数生成控制信号的手术控制模块,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灌注静脉血液的离心泵模块;与所述离心泵模块连接,并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离心泵模块灌注的静脉血液氧合成氧合血液的氧合模块;与所述氧合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氧合血液进行输送的气囊导管;以及用于为所述气囊导管提供输送通道的介入导管,所述气囊导管设置在所述介入导管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手术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获得手术控制参数的控制面板;以及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手术控制参数生成控制信号的中央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泵模块包括:用于灌注静脉血液的离心泵;以及与所述离心泵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离心泵的血流灌注速度进行控制的离心泵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氧合模块包括:用于将空气和氧气按照预设比例和预设速度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气体的气体混合器;与所述气体混合器连接,用于采用所述混合气体将所述静脉血液氧合成氧合血液的体外膜肺氧合器;以及与所述气体混合器和所述体外膜肺氧合器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气体混合器和所述体外膜肺氧合器进行控制的氧合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膜肺氧合器还包括:用于药物添加的加药接口。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膜肺氧合器还包括:用于外部血氧供给的供血供氧接口。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导管包括:气囊控制器;气囊管,所述气囊管包括与所述氧合模块连接的血流通道管路以及与所述气囊控制器连接的气囊控制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气囊管中的气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用于跟外部成像设备配合以显示所述气囊的位置的显影元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脑灌注压力并发送给所述手术控制模块,以便所述手术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脑灌注压力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的压力探测元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脑卒中手术系统,所述脑卒中手术系统包括用户终端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的上述的脑卒中手术装置,所述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脑卒中手术装置发送手术控制参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脑卒中手术装置及系统,通过氧合模块将离心泵模块灌注的静脉血液氧合成氧合血液后,再通过气囊导管将氧合血液输送到缺血脑组织,代替正常血流灌注,可以有效延长治疗时间窗,若手术失败,也可以作为维持患者生命的辅助手段,为后续治疗创造时间。同时,通过手术控制模块对离心泵模块进行控制,避免血流灌注急剧上升或者大幅度波动引起的血管损伤和脑损伤。通过手术控制模块对氧合模块的控制,实现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血氧合含量梯度上升,避免血氧含量瞬时陡增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氧自由基离子的陡增引起的脑血管和脑组织损伤。而且,在介入治疗中后期,可以实现过饱和血氧浓度的维持,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脑卒中手术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手术控制模块的一种结构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离心泵模块的一种结构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氧合模块的一种结构框图;图5为图1中所示的氧合模块的另一种结构框图;图6为图1中所示的氧合模块的另一种结构框图;图7为图1中所示的气囊导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脑卒中手术装置;110-手术控制模块;111-控制面板;112-中央控制器;120-离心泵模块;121-离心泵;122-离心泵控制器;130-氧合模块;131-气体混合器;132-体外膜肺氧合器;133-氧合控制器;140-气囊导管;141-气囊控制器;142-气囊管;1422-血流通道管路;1424-气囊控制管路;143-气囊;150-介入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卒中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卒中手术装置包括:用于获得手术控制参数,并基于所述手术控制参数生成控制信号的手术控制模块,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灌注静脉血液的离心泵模块;与所述离心泵模块连接,并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离心泵模块灌注的静脉血液氧合成氧合血液的氧合模块;与所述氧合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氧合血液进行输送的气囊导管;以及用于为所述气囊导管提供输送通道的介入导管,所述气囊导管设置在所述介入导管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卒中手术装置包括:用于获得手术控制参数,并基于所述手术控制参数生成控制信号的手术控制模块,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灌注静脉血液的离心泵模块;与所述离心泵模块连接,并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离心泵模块灌注的静脉血液氧合成氧合血液的氧合模块;与所述氧合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氧合血液进行输送的气囊导管;以及用于为所述气囊导管提供输送通道的介入导管,所述气囊导管设置在所述介入导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获得手术控制参数的控制面板;以及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手术控制参数生成控制信号的中央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模块包括:用于灌注静脉血液的离心泵;以及与所述离心泵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离心泵的血流灌注速度进行控制的离心泵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模块包括:用于将空气和氧气按照预设比例和预设速度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气体的气体混合器;与所述气体混合器连接,用于采用所述混合气体将所述静脉血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而艺蒋若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拓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