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光源装置,解决了现有光源光照区域的照射形状不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发光设备,与发光设备位于同一平面且具有光野区域和非光野区域的导光板,设置在光野区域内的导光点阵列,以及设置在非光野区域的吸光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吸光层不同形状的设置,有效自行确定光照区域的形状,并通过导光板作用达到均匀光线的目的,因而极其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仪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计的导光点阵列,不仅仅能有效使光均匀度极大增高,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光野区域中存在的暗斑和亮斑情况,进一步提高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医疗装置,具体设及的是一种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光源装 置。
技术介绍
糖尿病性眼疾病的危害:糖尿病性眼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 黄斑水肿、视网膜病变等,是成年人可预防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 分会和眼科学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0岁W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7%~ 37.5〇/〇。 糖尿病性眼疾病的发病机理:当前医学界对于糖尿性眼疾病的发病机理缺乏全面 的理解,但是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身上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引起的一系 列连锁反应,会加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巧过度生长,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和视力衰退。 传统治疗手段及缺点:当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性眼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两 种:激光手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anti-VEGF)药物玻璃体注射。然而,激光疗法在视 力恢复方面效果不佳,即便手术成功,患者视力下降通常也会在五年后加剧。Anti-VEGF药 物(如雷珠单抗)的费用较高,并且需要实施多次玻璃体药物注射,导致整个治疗成本非常 高昂。更重要的是,运两种方法通常都只能在视网膜病变较为严重时才能实施。新治疗手段的技术原理及优点:英国眼科学家Geof打巧Bernard Arden教授领导 的科研小组认为视网膜圆柱细胞暗适应引起的组织缺氧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生长的 主要原因,并通过近20年的临床研究,证明了可W通过光疗法来减弱圆柱细胞暗适应过程, 抑制VEGF过度生长,进而达到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目的。相对于激光手术和玻璃体药 物注射运两种传统治疗方式而言,光疗法为糖尿病性眼疾病提供了一种完全无创、成本低 廉、易于实施、可W在病变早期就进行干预的新的治疗手段。 光源装置是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核屯、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产生一个楠圆或 者圆形的面光源,面光源的光学性能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运些光学性能包括面光源 的波长、形状、照度、光均匀性。 普通光源存在很多不足,就目前现有面光源光照区域的照射形状而言,圆形和正 方形的居多,因而该光照区域的形状不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并且现有面光源 的波长、照度的选择也极其不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不适宜的波长、照度有可能 对治疗人员无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带来极大损害。[000引并且,现有光源装置的均匀度调节方式不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且调 节后的均匀度不能达到需求,因而,在解决上述波长、形状、照度的情况下,同时也需要解决 楠圆或者圆形区域光均匀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光源光照区域的照射形状不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 病变仪器的问题;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缓解眼底病变的装置。为达至化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光源装置,包括: 发光设备,与发光设备位于同一平面且具有光野区域和非光野区域的导光板,W及设 置在光野区域内的导光点阵列,W及设置在非光野区域的吸光层。 导光板是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采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 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 吸取从光源发出来的光,并使该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 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有效达到均匀光线 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采用吸光层的设置,有效对导光板上非光野区域的光线进行吸收,进而有 效使光线仅仅从光野区域扩散出来,因而可通过该吸光层不同形状的设置,有效自行确定 光照区域的形状,进而达到有效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要求。 所述导光板正面还设置有光扩散板,导光板背面还设置有遮光吸收板; 如果没有光扩散板,可W看到导光点产生的高亮反射点,看不到均匀的发光片,扩散板 将导光板上表面射出的光进行散射,光线更加均匀; 如果没有遮光板,非光野区域也会有光野射出,存在明显的暗区和亮区;遮光吸收板可 W吸收非视野区域反射光线,非光野去没有光射出;同时防止环境光进入导光板对均匀性 的干扰,另外可W避免发光设备发出的光的多次反射,降低对光野区域的均匀性的影响。 因而,通过导光板正面的光扩散板W及导光板背面的遮光吸收板的作用,能使光 线更加均匀,并且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面光源W肉眼看,其光均匀性较好,但将面光源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 变时,其光均匀性远远达不到要求,极大地降低了治疗效果,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光均匀 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对导光点阵列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导光点阵列方式,该导 光点阵列的设置方式优选为发光设备为圆屯、,W同屯、圆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光野区域内; 第η个同屯、圆的半径为R(n),该R(n)的计算公式为R(n)= ηΧΤ2,其中,1 mm^T2^1.25 mm,n为自然数; 第η个同屯、圆上导光点的半径为;r(n),;r(n)的计算公式为;r(n) = ;τΚη-1)ΧΤ1,其中, 0.15mm^r^0.3mm,0.009mm^Tl ^0.012mm; 同一同屯、圆上相邻导光点之间的中屯、点距离为dl,该dl的计算公式为dl=l/2*T2。 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导光点阵列设置,不仅仅能有效使光均匀度极大增高,而且 还能有效避免光野区域中存在暗斑和亮斑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效 果。 虽然本行业技术人员都知道,通过调整导光点之间的排列方式即可有效调整光的 均匀性,但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任何技术文献公开有采用上述列阵方式解决面光源光均 匀性的方法,并且本行业技术人员根据现有导光点列阵的方法,无法得到上述适用于缓解 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光源装置的导光点排列方式,因而本专利技术的导光点排列方式并不是 本行业的常规技术手段。 为了将光最大限度的导入到导光板中,提高导光效率,节约能源;所述发光设备一 侧还设置有反射杯,该发光设备固定在反射杯中间位置处,且该发光设备位于反射杯和导 光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光板侧面上还设置有遮光吸收带。通过该设置,遮光吸收带可W有 效的降低导光板侧壁对光线的反射干扰,有效的提高导光板的发光均匀度,提高导光板的 品质,进而提局治疗效果。 优选地,所述光野区域呈楠圆型。该;该楠圆的长轴半径优选为10mm~17mm;楠圆 的短轴半径优选为6mm~12mm。 优选地,所述发光设备的光照角度为90-120度,所述发光设备的峰值波长的优选 范围为480~515nm。通过该范围值的选择能有效适用于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并且该 范围值能有效保证,在上述导光点排列方式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最好地缓解糖尿病眼底病 变的效果。 并且为了能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所述发光设备上连接有通过调制信号调节发光 设备照度的光源驱动装置,且当调制信号占空比为100%时,该发光设备的光照度不高于 151UX。通过上述光照度不高于151UX的设置,有效能使光源驱动装置具有保护机制,比如: 当数字化智能调节失效时,光照度不会超过151UX,进而保证光源的安全性。 本专利技术中光源的照度优选采用数字化智能控制,区别于普通光源照度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设备(1),与发光设备(1)位于同一平面且具有光野区域和非光野区域的导光板(2),设置在光野区域内的导光点阵列(3),以及设置在非光野区域的吸光层(4);所述导光板(2)正面还设置有光扩散板(5),导光板(2)背面还设置有遮光吸收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锋,曾小君,陈芝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拓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