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6807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1:20
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茭白和鸭子种养生态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具体为在茭白生长期间每隔2‑3天集中、流动式放养鸭子,盐渍化农田为鸭子提供有利生活环境,鸭子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扰动、排粪行为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达到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了土壤含盐量,使土壤脱盐效果明显,而且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作物品质也得到极大改善。

A method of improving soil salinization by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

A method of improving saline soil by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rearing pattern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method is to improve saline soil by using the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rearing patterns of Zizania latifolia and ducks.Ducks are reared in a centralized and mobile way every 2 to 3 days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of Zizania latifolia.Saline farmland provides a favor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ducks.Ducks feed on pests and weeds and disturb them. Dynamic and defecating behavior can improve plant growth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alinized soil. The invention not only improv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line soil, reduces the salt content of the soil, makes the desalination effect of the soil obvious, but also reduces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uch as land and water,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指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灌溉农业系统中,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土地退化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西部土地正处在极易大面积盐渍化的气候地域里,因盐渍化威胁而弃耕的农田面积呈增长的态势,随着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灌溉排水和农业措施不当,土壤盐渍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防治和合理利用方法仍然是近年来大众关注的重点。近几十年,国内外专家围绕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盐碱土类型各异,各国和各地区在研究和应用各项改良措施的同时,都趋向于强调综合改良措施,如植被恢复技术、种植耐盐植物(作物)、林带生物排水功能构建、复合生物系统构建、生物有机肥料应用等;一些沿海城市还采取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对滩涂盐碱湿地地进行综合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缓解土地次生盐碱化程度和修复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灌溉农田区,对内陆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物理方法(如工程、水利措施)、化学方法(如土壤改良剂等)和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即施用各种土壤改良剂,不仅成本高投入大,收效缓慢甚微,而且其残留物同时增加了土壤盐分,并带来次生污染,土壤改良剂在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灌溉水充裕的条件下,主要利用生物措施配合灌排洗盐联合技术改良盐渍化土壤,这种联合措施的改良效果要优于单纯灌排洗盐措施(物理方法),如种稻改良盐渍土方法,植物覆盖不仅减少了蒸发引起的耕作层盐分向上移动,而且植物借助根系的物理化学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增强了土壤盐分的淋溶作用,使盐渍化土在种稻过程中逐渐脱盐;另外,田面水层与排水沟管的水位差,使下渗水从排水沟渠中不断排出土壤盐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茭鸭相互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改良盐渍化农田,治理效果明显,而且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和杂草,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茭白和鸭子种养生态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具体为在茭白生长期间每隔2-3天集中、流动式放养鸭子,茭田为鸭子提供有利生活环境,鸭子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扰动、排粪行为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达到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目的。实施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茭白品种选择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单季茭白品种。步骤二:茭田准备茭田秋季深耕20—30cm,灌冬水;春季茭白定植前10—15d,要整平细耙地块,并施足基肥,每6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10-20kg;茭白地块四周需要高筑田埂,田埂高35cm—40cm,宽80cm—100cm。步骤三:茭白栽培方法春季茭白苗长齐后,从寄秧田取出留种茭墩,分成带有健壮苗3—5株的小墩,且每一小墩带有2个以上苔管茎,使整个茭墩包括老根高约25cm—30cm,对特别粗壮、色绿的苗予以剔除;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定植为宜,茭白幼苗分墩后当天定植,茭墩定植深度以根部入土5—10cm为宜;定植3d后查苗、补苗、间苗,使每墩苗数保留在20—25株之间;步骤四:茭白水位管理茭墩定植后及时灌水,保持水深3cm—5cm;到分蘖前期,浅水勤灌,水位保持在5cm—8cm;分蘖后水位逐渐增加到10cm左右,但不能淹过茭芽;分蘖末期保持水位12cm—15cm,孕茭期宜深灌,水位加深到15cm—18cm,使孕茭1/2在水层下,但不能淹过心叶;孕茭后期,应保持浅水,水位降至5cm—8cm;步骤五:茭田放鸭管理茭白移栽40d后开始放鸭;将鸭龄为50d、体重为750g左右的麻鸭放入茭田内;根据农田面积大小,分区域按田块集中、流动式放养,每隔2—3天放养一次,每666.7m2放养20—30只鸭。初期放鸭15天内,根据田间饵料情况早晚酌情补充鸭饲料,之后每天傍晚补充一次鸭饲料;茭白生长到中后期针对茭田草、虫等活食的减少、而鸭子长大食量增加的需要,傍晚给鸭子补饲量要逐步加大,以确保鸭子生长对营养的要求;每天喂鸭时,如果茭田面积较大,需采用喇叭呼喊鸭子,以便鸭子迅速向饲喂处集中;在孕茭后的14d内停止放鸭,防止鸭子伤害到茭芽;在结茭后期即10月上旬终止放鸭;定期查看茭田鸭子的生长状态,注意有无死鸭,一旦发现应立即拿出深埋。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茭白的种植密度根据土壤盐渍化程度而定,中等盐渍化农田可稀植,定植行距为140cm,株距为40cm,每666.7m2栽约1600墩;重度盐渍化的可密植,行距为120cm,株距为40cm,每666.7m2栽约1800墩;在茭白整个生育期间不打农药和除草剂。本专利技术是利用茭白和鸭子种间互作生态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在茭白生长期间每隔2-3天集中、流动式放养鸭子。茭田为鸭子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鸭子则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扰动、排粪等行为改善了茭白的生长环境,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该方法不仅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了土壤含盐量,使土壤脱盐效果明显,而且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作物品质也得到极大改善。采用该生态种养模式2—3年后,土壤含盐量不断下降,0-20cm土层土壤的Ec值(电导率,单位dS/m)从未种之前的7.8dS/m降低到第三年的0.81dS/m,各土层间Ec值变化范围在0.8—1.6dS/m之间,改良后的农田可种植其他作物。在茭白与番鸭生态种养立体模式中,由于鸭子捕食行为、搅拌作用和鸭粪便的施肥效应,促进了茭白的生长,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由此可见,这种通过鸭子在茭田食物链物种、时空结构上的有机嵌合,形成了多级循环利用的农田复合食物链结构,系统的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提高,系统的生态负载力和物质产出能力增强,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提高了作物的品质。这种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种养模式较单一种植模式在抗逆境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改良盐渍化土壤、抑制茭田杂草危害、减轻病虫害发生和危害、刺激茭白生长的生态效应,是一种新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茭白和鸭子种养生态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具体为在茭白生长期间每隔2-3天集中、流动式放养鸭子,盐渍化农田为鸭子提供有利生活环境,鸭子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扰动、排粪行为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达到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目的。实施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茭白品种选择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单季茭白品种;可从当年的茭白田中选择优质产茭株丛留种,并做好标记,也可进行大棚寄秧。步骤二:茭田准备茭田秋季深耕20—30cm,灌冬水;春季茭白定植前10—15d,要整平细耙地块,并施足基肥,每6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000kg、1200kg或1500kg、过磷酸钙10kg、15kg或20kg;茭白地块四周需要高筑田埂,田埂高35cm或40cm,宽80cm或100cm;以便人工操作行走。步骤三:茭白栽培方法春季茭白苗长齐后,从寄秧田取出留种茭墩,分成带有健壮苗3—5株的小墩,且每一小墩带有2个以上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利用茭白和鸭子种养生态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具体为在茭白生长期间每隔2‑3天集中、流动式放养鸭子,盐渍化农田为鸭子提供有利生活环境,鸭子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扰动、排粪行为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达到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利用茭白和鸭子种养生态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具体为在茭白生长期间每隔2-3天集中、流动式放养鸭子,盐渍化农田为鸭子提供有利生活环境,鸭子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扰动、排粪行为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达到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茭白品种选择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单季茭白品种;步骤二:茭田准备茭田秋季深耕20—30cm,灌冬水;春季茭白定植前10—15d,要整平细耙地块,并施足基肥,每6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10-20kg;茭白地块四周需要高筑田埂,田埂高35cm—40cm,宽80cm—100cm;步骤三:茭白栽培方法春季茭白苗长齐后,从寄秧田取出留种茭墩,分成带有健壮苗3—5株的小墩,且每一小墩带有2个以上苔管茎,使整个茭墩包括老根高约25cm—30cm,对特别粗壮、色绿的苗予以剔除;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定植为宜,茭白幼苗分墩后当天定植,茭墩定植深度以根部入土5—10cm为宜;定植3d后查苗、补苗、间苗,使每墩苗数保留在20—25株之间;步骤四:茭白水位管理茭墩定植后及时灌水,保持水深3cm—5cm;到分蘖前期,浅水勤灌,水位保持在5cm—8cm;分蘖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靖李留标董放李莹岳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