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25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膜,包括聚乙烯微孔膜,所述聚乙烯微孔膜的表面形成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包括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所述耐热树脂与无机粒子之间设有粘合剂,所述耐热层中所述无机粒子的体积含量在60%—80%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不同尺寸大小和形状的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利用两种粒子性能互补,即保障了电池隔膜的耐热性,又提高了电池隔膜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粘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膜
本技术涉及电池隔膜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隔膜。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隔膜作为锂电池四大材料之一,尽管并不参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但却是锂电池中的重要组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以聚烯烃微孔膜为代表的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隔离正/负极片和提供离子传导通道的作用,其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与电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另外,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都与隔膜有着直接的关系,隔膜性能的改善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有着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隔膜,耐热性能好,同时又提高了电池隔膜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粘结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膜,包括聚乙烯微孔膜,所述聚乙烯微孔膜的表面形成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包括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所述耐热树脂与无机粒子之间设有粘合剂,所述耐热层中所述无机粒子的体积含量在60%—80%的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10-25mm。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在1.0um以下。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层中所述粘合剂的重量在1%—5%范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不同尺寸大小和形状的耐热树脂和无机粒子,利用两种粒子性能互补,即保障了电池隔膜的耐热性,又提高了电池隔膜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粘结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乙烯微孔膜;2、耐热层;3、无机粒子;4、耐热树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隔膜,包括聚乙烯微孔膜1,所述聚乙烯微孔膜1的表面形成有耐热层2,所述耐热层2包括耐热树脂4和无机粒子3,所述耐热树脂4与无机粒子3之间设有粘合剂,所述耐热层2中所述无机粒子3的体积含量在60%—80%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微孔膜1的厚度为10-25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粒子3的平均粒径在1.0um以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热层2中所述粘合剂的重量在1%—5%范围内。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微孔膜(1),所述聚乙烯微孔膜(1)的表面形成有耐热层(2),所述耐热层(2)包括耐热树脂(4)和无机粒子(3),所述耐热树脂(4)与无机粒子(3)之间设有粘合剂,所述无机粒子(3)的平均粒径在1.0u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微孔膜(1),所述聚乙烯微孔膜(1)的表面形成有耐热层(2),所述耐热层(2)包括耐热树脂(4)和无机粒子(3),所述耐热树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