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干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97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进行洗涤、脱水、干衣等各个操作过程中能够核实放入内桶中的洗涤物状态的洗衣干衣机。其中,外桶(3)的上部开口部分由外桶盖(11)加以覆盖,设在外桶盖(11)上的内盖(13)由耐热性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外盖(14)也由透明材料制成,从而构成从外部可以很容易核实内桶(4)内的洗涤物状态的结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既具有洗衣功能又设有干衣功能的洗衣干衣机
技术介绍
公知的洗衣干衣机是在洗衣功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上干衣功能,对洗涤和干衣进行任意选择后,能够自动地实施从洗涤到干衣的操作过程。这种洗衣机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其关键之处是在洗涤及脱水功能上增加上了干衣功能。如图5中所示,外桶3通过减震部件2以防振方式支承/设置在机体1内,外桶3内设有内桶4,内桶4的底部设置有波轮6。电机8的驱动力由离合器9进行驱动切换后,分别驱动内桶4或波轮6旋转。洗衣时,先打开设在机体1上部的外盖63,再打开设在(盖住外桶3的上部开口的)外桶盖64上的内盖65,向内桶4内投入洗涤物以及洗衣粉;再向内桶4进行加水,然后由电机8驱动波轮6旋转,实施洗涤操作。洗涤操作结束后,实施脱水操作先将内桶4内的水排出,再通过电机8使内桶4旋转,利用离心力将洗涤物中所含的水从设在内桶4周壁上的小孔排出。这一脱水操作结束后,再次进行注水、搅拌、排水、脱水等操作,实施漂洗过程。漂洗过程完成后,洗涤操作过程即告结束。为了能在洗涤操作完成后接着还能进行干衣操作,因此,围绕内桶4和外桶3设有经热交换器12、鼓风机18、加热器19再回到内桶4内的空气循环通道。在进行干衣操作时,一边由波轮6对洗涤物进行搅拌,一边由鼓风机18将被加热器19加热后的暖风送入内桶4内。这些暖风首先从洗涤物中夺取水分,然后从设在内桶4的周壁上的小孔进入外桶3内,再穿过热交换器12内部。在穿过热交换器12内部的过程中,含有水分的暖风被冷却,水分将发生结露,变成露水而析出,从而使暖风被除湿。被除湿后的空气由鼓风机18再次送入加热器19中进行加热,送入内桶4中。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空气循环,使洗涤物被干燥。在上述的既有洗衣功能又有干衣功能的洗衣干衣机中,如果覆盖住外桶3的上部开口的外桶盖64及内盖65处有暖风漏出的话,洗涤物的除湿性能将会下降,使干燥时间将变长。因此,对这些部件要求具备不让暖风漏出的气密性和在高温暖风作用下也不会产生变形的耐热性。为了提高气密性及耐热性,在现有的洗衣干衣机中,有的采用了用金属材料制成外桶盖64及内盖65中的任一个,也有的将内盖65的外表面用树脂材料制成、内表面用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可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1-300195号、第2~4页及图2)。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那种将外桶盖及内盖中的一方或部分内盖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中,虽然气密性以及耐热性能够有效地确保,但外桶盖以及内盖的重量将会增加,会造成通过减震部件进行活动支承的外桶以及装在其中的内桶的重心会上移。这样,在使内桶旋转进行洗涤物脱水时,振动将会增大,从而对于脱水时内桶的转速不得不有所限制,产生脱水时间将因此变长的问题。另外,在洗涤或脱水操作过程中,还有不少用户希望能够看到/核实正在进行干衣操作的洗涤物的状态。但是在现有的洗衣干衣机中,装在内桶内部的洗涤物轻易是看不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从外部很容易观察到内桶内的洗涤物状态、同时能够提高脱水时的内桶转速从而缩短脱水时间的洗衣干衣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的洗衣干衣机中,机体上设有向上方开口的衣物投入口和开闭自如的外盖,朝上方开口的外桶以防振方式支承在所述机体内,朝上方开口的内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桶内,将外桶的开口部关闭上的外桶盖上设有向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暖风出口,所述外桶盖上设有将与所述内桶内相通的开口部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加以关闭的内盖,所述外盖由透明材料制成,同时,所述内盖或其一部分由耐热性透明树脂制成。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洗衣干衣机中,由于设在覆盖住外桶的上部开口的外桶盖上的内盖或者其一部分由透明树脂制成,因此在洗涤操作中或干燥操作中可以观察到洗涤物的状态。另外,如果外盖也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话,就可以从外部观察到正在进行脱水操作的洗涤物的状态。另外,不但内盖由树脂制成、而且外桶盖也用树脂制成的话,可以实现轻量化。这样,通过减震件支承的外桶以及装在其中的内桶等的重心就不会向上方移动,脱水时就能实现高速旋转,脱水性可望得到提高。在上述构成中,用来制成内盖或其一部分的透明树脂为耐热性、透明性优异的树脂材料聚乙烯萘脂。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洗衣干衣机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图2为表示该洗衣干衣机中的控制电路构成的方框图,图3为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外桶盖及内盖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截面图(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其中示出了外桶盖及内盖的构成情况,图5为表示传统的洗衣干衣机的构成的截面图。附图中,1为机体,3为外桶,4为内桶,6为波轮,8为电机,10为控制装置,11为外桶盖,12为热交换器,13为内盖,14为外盖,18为循环风扇,19为加热器,27为透明窗,28为窗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更好地得到理解,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只是具体实施本技术时的一个例子,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因此而受限定。另外,与现有装置中相同的构成要素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洗衣干衣机的整体构成,这种洗衣干衣机在洗涤及脱水功能上增加上了干衣功能。设置在机体1中的外桶3通过采用有弹性地悬挂在多个减震部件2上这样的防振构造加以支承,脱水时的振动可以由减震部件2加以吸收。外桶3中设置有内桶4,内桶4的底部设有波轮6。电机8的旋转力通过设在外桶3的底部的离合器9加以切换,分别单独地传递到波轮6或内桶4使它们旋转。外桶3上部的开口部分由外桶盖11覆盖住,外桶盖11上设有开闭自如的内盖13。另外,外桶盖11上还设有与(向上方开口的)内桶4内相连通的暖风出口20和与之相平行的进水口(图中未示出)。另外,外桶3的底部设有排水口21和排气口22,排水口21用于通过排水阀26将外桶3内的水排到外部。排气口22构成了干衣空气循环通道的入口。从暖风出口20送入内桶4中的暖风首先夺取内桶4中的洗涤物中的水分,然后从设在内桶4的桶壁上的小孔(图中未示出)进入外桶3内,最后,这些含有湿气的空气被从排气口22引导到外桶的外部。排气口22经下部可伸缩软管23、循环通道切换阀24与热交换器12相连接,热交换器12经设有循环风扇18及加热装置19的鼓风管道35通过上部可伸缩软管17与暖风出口20相连接。因此,在循环风扇18进行鼓风时,可使干衣空气在循环通道中发生循环。机体1的上部由机盖15覆盖住,机盖15上设有开闭自如的外盖14,机盖15的外表面上设有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从操作面板输入的操作信息被送入设置在机盖15内部的控制装置10中,控制装置10对各个部件进行控制,执行洗涤以及干衣操作。洗衣时,先打开外盖14,再打开内盖13,往内桶4内投入洗涤物;然后,通过操作面板设定要进行操作,可以设定为操作、操作、或操作;再选择洗涤条件和/或干衣条件。控制装置10根据设定/选择的内容进行控制,自动地进行洗涤及干衣操作。图2中示出了控制装置10的控制电路的构成。控制装置10包括由微电脑构成的控制单元40;向电机8供给电源功率的电机驱动电路41;对加热装置19、循环风扇18、离合器9、循环通道切换阀24、排水阀26等进行切换控制的电源切换装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衣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机体上设有向上方开口的衣物投入口和开闭自如的外盖,朝上方开口的外桶以防振方式支承在所述机体内,朝上方开口的内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桶内,用于将外桶的开口部关闭上的外桶盖上设有向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暖风出口,所述外桶盖上设有将与所述内桶内相通的开口部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加以关闭的内盖,其中所述外盖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内盖或其一部分由耐热性透明树脂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谷纯司犬塚正福田守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