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护套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709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管护套装置及汽车,用于将排水管安装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包括一筒状的管体,其中,在所述管体的外周设有一防护套,在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扣接件以及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以及所述第二扣接件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上表面之间围成第一卡扣腔,所述第二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卡扣腔,所述第一卡扣腔以及所述第二卡扣腔均用于与固定设于汽车车身上对应的卡块进行卡接,以将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身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有利于排水管的实际安装,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管护套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排水管护套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变得越加的方便。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在货物运输以及人们日常出行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汽车而言,在进行汽车装配时,汽车管道是一种较为重要的零配件。一般的,汽车管道常用于连通各种液体或气体。汽车管道的材质种类繁多,目前较为常用的仍然是橡胶类材质的管道。橡胶类材质的管道由于自身材质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改变其自身的结构,以便于实际安装。然而由于此种管道其自身硬度不够,容易发生形变,而在汽车的某些部件内,对汽车管道的硬度又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此加装管道护套装置便成为了不二之选。然而,现有的水管护套装置,大多仍需通过螺栓进行安装连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特别是当装配量较大时,无疑大大限制了实际的装配效率,不利于实际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水管护套装置不便于实际安装,限制了实际安装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排水管护套装置,用于将排水管安装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包括一筒状的管体,其中,在所述管体的外周设有一防护套,在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扣接件以及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以及所述第二扣接件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上表面之间围成第一卡扣腔,所述第二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卡扣腔,所述第一卡扣腔以及所述第二卡扣腔均用于与固定设于汽车车身上对应的卡块进行卡接,以将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身上。本技术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包括一管体,在该管体的中部设置了一防护套,由于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扣接件以及第二扣接件,其中第一扣接件与防护套的上表面之间围成第一卡扣腔,第二扣接件与防护套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卡扣腔。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通过上述的第一卡扣腔以及第二卡扣腔,将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于汽车车身上,便实现了排水管的实际安装,装配过程较为简单。本技术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有利于排水管的实际安装,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扣接件包括第一扣接块,所述第一扣接块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扣接块与所述防护套的上表面围成所述第一卡扣腔。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扣接块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环的口径不小于所述管体的直径。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所述防护套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部以及贴合部,所述平台部与所述贴合部均为平面结构,所述平台部与所述贴合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35°。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扣接件的形状为圆环形,在所述第二扣接件内开设有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扣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管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在所述管体的外周均匀设有多个块状的倒扣件,所述倒扣件位于所述防护套的下方,所述倒扣件的厚度沿远离所述防护套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所述倒扣件的数量为4,在所述管体内还设有螺纹结构。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在所述防护套朝向所述第二扣接件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在所述第二扣接件的外侧面还设有一磁吸部。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其中,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为一体化注塑成型。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多根排水管,其中,所述汽车应用如上所述的排水管护套装置对所述排水管进行固定安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3所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中“M”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管体10第一套环111第一扣接件11第一卡扣腔112第二扣接件12第二卡扣腔120防护套13磁吸部121倒扣件14平台部131螺纹部101贴合部132第一扣接块110卡接槽13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现有的水管护套装置,大多仍需通过螺栓进行安装连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特别是当装配量较大时,无疑大大限制了实际的装配效率,不利于实际生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排水管护套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5,对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排水管护套装置,用于将排水管安装在汽车车身上,该排水管护套装置包括一筒状的管体10,在该管体10的外周设有一防护套13,在该管体1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扣接件11以及第二扣接件12。其中,上述的第一扣接件11以及第二扣接件12的形状均为环形。从图3与图4中可以看出,上述的第一扣接件11与防护套13的上表面之间围成第一卡扣腔112,上述的第二扣接件12与防护套13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卡扣腔120。在实际安装连接时,将汽车排水管插接在管体10的内部,然后通过上述的第一卡扣腔112以及第二卡扣腔120,分别与设于汽车车身上对应的卡块进行卡接,以将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上。请参阅图4,对上述的第一扣接件11而言,其包括第一扣接块11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扣接块110的形状为圆环形。该第一扣接块110与上述的防护套13的上表面围成第一卡扣腔112。在实际安装时,通过该第一卡扣腔112与设于汽车车身上的卡块进行卡接,以将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上。此外,在第一扣接块110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111,该第一套环111与管体10固定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套环111的正常设置,该第一套环111的口径不小于管体10的直径,也即该第一套环111设于该管体10的端面或外周。对上述的防护套13而言,该防护套13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部131以及贴合部132。从图5中可以看出,该平台部131与贴合部132均为平面结构。此外,平台部131与贴合部13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35°。在本实施例中,该平台部131与贴合部132之间的夹角为1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平台部131与贴合部132之间的夹角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装配需求进行设置。与此同时,对上述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排水管护套装置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管护套装置,用于将排水管安装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包括一筒状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外周设有一防护套,在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扣接件以及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以及所述第二扣接件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上表面之间围成第一卡扣腔,所述第二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卡扣腔,所述第一卡扣腔以及所述第二卡扣腔均用于与固定设于汽车车身上对应的卡块进行卡接,以将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身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护套装置,用于将排水管安装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包括一筒状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外周设有一防护套,在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扣接件以及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以及所述第二扣接件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第一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上表面之间围成第一卡扣腔,所述第二扣接件与所述防护套的下表面之间围成第二卡扣腔,所述第一卡扣腔以及所述第二卡扣腔均用于与固定设于汽车车身上对应的卡块进行卡接,以将所述排水管护套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身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接件包括第一扣接块,所述第一扣接块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扣接块与所述防护套的上表面围成所述第一卡扣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扣接块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环的口径不小于所述管体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部以及贴合部,所述平台部与所述贴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茜彭天焱严鑫尹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