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37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该吸湿固化双面胶带随着环境变化表现出强抗性,粘合力随着湿度提高而增强,并且能够完全固化,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中,也能保持较好的粘结性,其随着时间的变化胶粘强度更高,有效地避免了普通双面胶对湿气的不耐受性和易老化脱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
技术介绍
胶带通常是由基层和涂覆于基层上的高分子胶粘剂组成,配备有离型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胶带在电子行业、汽车行业、运输行业等等各行各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胶带每年的生产量和消耗量都较惊人。双面胶带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目前市面上的双面胶带存在以下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压力:1)可转移性差,剥离后易留下残胶,难于重复利用;2)胶剂对水、油的兼容性在,在潮湿恶劣环境易失去胶粘力;3)胶粘剂的耐久性差,没有永久粘性。在现有的技术中,只有专利号ZL01823057.1用于装存和涂抹吸湿固化材料的组合装置和方法中介绍一种用于装存和涂抹吸湿可固化材料的组合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由湿气蒸气可透过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筒形壁和一在筒形壁内的柱塞的容器部件,筒形壁的内表面形成一腔室,柱塞适于沿筒形壁以与其内表面密封配合地向一出口端运动;一种装在腔室内的吸湿可固化材料,这种材料在正常室温下呈固态,在其被加热至约140-230°F或60-110℃范围内的某一温度时将被软化至适于涂抹的、粘度低于30000厘泊的状态,并且这种材料对壁几乎没有粘着力,甚至在所述粘接材料被吸湿可固化时也没有这种粘着力。以上问题使人们向往一种耐久性好、可应用于潮湿环境的新型胶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该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对潮湿环境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50μm、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20-75μm、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50-10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为透明基材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PET、PVC、PE或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改性硅烷胶粘剂。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在具备普通胶带同样性能外,随着环境变化表现出强抗性,粘合力随着湿度提高而增强,并且能够完全固化。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中,也能保持较好的粘结性,其随着时间的变化胶粘强度更高,有效地避免了普通双面胶对湿气的不耐受性和易老化脱胶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1、第一离型层;2、第一胶粘层;3、基材层;4、第二胶粘层;5、第二离型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上”、“下”等具有方位指示词均应理解为对附图的方位指示。所记载的“第一”和“第二”是对相同或相似结构的以示区别,而并非表示顺序或从属关系。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殊说明,所采用的试剂或材料均可通过常规的技术手段或市售途径获得。单组分吸湿固化改性硅烷胶粘剂为市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如图1所示,包括基材层3、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2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1、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4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5;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该吸湿固化双面胶带的胶粘层为吸湿固化材料,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中,也能保持较好的粘结性,其随着时间的变化胶粘强度更高,有效地避免了普通双面胶对湿气的不耐受性和易老化脱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较佳的基材层一方面需要与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具有较佳的贴合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具有较佳的柔韧性、透光透明性。即基材层的材料可以是PET、PVC、PE或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本专利技术中的离型层优选为离型膜或离型纸。实施例1: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所述基材层为PET基材层,基材层厚度为10μm,胶粘层由单组分吸湿固化改性硅烷胶粘剂制成,胶粘层厚度为20μm;所述离型层为PET离型膜,离型层厚度为50μm。实施例2: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所述基材层为PVC基材层,基材层厚度为50μm;胶粘层由单组分吸湿固化改性硅烷胶粘剂制成,胶粘层厚度为75μm;所述离型层为PET离型膜,离型层厚度为100μm。实施例3: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所述基材层为PE基材层,基材层厚度为25μm;胶粘层由单组分吸湿固化改性硅烷胶粘剂制成,胶粘层厚度为50μm;所述离型层为PET离型膜,离型层厚度为75μm。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采用的是普通的市售聚胺酯胶粘剂。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采用的是普通的市售聚丙烯酸胶粘剂。性能检测与效果评价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得到的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分别在涂覆第0天,以及置于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中,于7天后和28天后,采用初粘力(GBT4852-2002)、持粘力(GBT4851-1998)及180°剥离强度(GB/T2792-1998)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的初粘力、持粘力及180°剥离强度性能测试结果从表1中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和对比例双面胶带的初粘力、持粘力及180°剥离强度测试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出本申请中所述吸湿固化双面胶带的初粘力、持粘力及180°剥离强度在潮湿环境下均优于对比例胶带。在胶粘后的第7和28天后,实施例1-3得到的双面胶带180°剥离强度及初粘力有所增强,持粘力在潮湿环境下仍然保持,而对比例的双面胶带逐渐失去粘性且180°剥离强度下降明显。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在具备普通胶带同样性能外,随着环境变化表现出强抗性,粘合力随着湿度提高而增强,并且能够完全固化。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中,也能保持较好的粘结性,其随着时间的变化胶粘强度更高,有效地避免了普通双面胶对湿气的不耐受性和易老化脱胶的问题。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复合于基材层上表面的第一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一胶粘层上表面的第一离型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胶粘层以及复合于第二胶粘层下表面的第二离型层;制成所述胶粘层的胶粘剂为单组分吸湿固化胶粘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固化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50μm、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登武吴卫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