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433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包括起吊耳、视窗、增压阀、减震弹簧、搅拌叶和检修门,所述进料口的两侧均设置有起吊耳,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视窗,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检修门,所述进料管的中部设置有增压阀,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搅拌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起吊耳和万向轮,便于移动搬运,当出现机械损坏时,维修搬运省时省力,设置了搅拌室,可以一边传输一边将余浆进行搅拌,能够使余浆质量有所提高,设置了检修门,当出现故障时,可以便于维修,设置了减震弹簧,可以对进料管起到有效的防震防压,并且能够起到支撑、缓冲和制动等作用。

A slurry conveying device for pipe pile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urry conveying device for pipe pile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lug, a window, a pressurized valve, a shock absorbing spring, a stirring blade and a maintenance door. The lifting lug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let, the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window, the other sid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maintenance door,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eed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maintenance door.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ooster valve, a shock absorbing spring is install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fixed rod, and a stirring blad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tirring chamber.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e u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afe and convenient, the lifting lug and the cardan wheel are arrang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moving and handling. When the mechanical damage occurs, the maintenance and handling are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and the stirring chamber is arranged. It can mix the remaining slurry while transmitting.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maining slurry. It has an overhaul door. When there is a fault, it can be easily repaired.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can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shock-proof and pressure-proof of of the feeding pipe, and can play a supporting, buffering and braking r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流体输送机械就是向流体作功以提高流体机械能的装置,因此流体输送机械后即可获得能量,以用于克服流体输送沿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提高位能以及提高液体压强(或减压等)。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输送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移动搬运不便,当出现机械损坏时,维修搬运费时费力,不能一边传输一边将余浆进行搅拌,不能使余浆质量有所提高,当出现故障时,不便于维修,没有设置减震弹簧,不能对进料管起到有效的防震防压,并且不能起到支撑、缓冲和制动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移动搬运不便,当出现机械损坏时,维修搬运费时费力,不能一边传输一边将余浆进行搅拌,不能使余浆质量有所提高,当出现故障时,不便于维修,没有设置减震弹簧,不能对进料管起到有效的防震防压,并且不能起到支撑、缓冲和制动等作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包括壳体、顶盖、起吊耳、进料口、控制开关、万向轮、视窗、出料气阀、出料口、进料管、增压阀、固定杆、减震弹簧、搅拌叶、电机、搅拌室、筛网、检修门、把手和散热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两侧均设置有起吊耳,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视窗,所述视窗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气阀,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的表面设置有把手,且检修门的下方开设有散热口,所述壳体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中部设置有增压阀,且进料管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方设置有搅拌室,所述搅拌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出料口的内侧安装有筛网,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增压阀、电机和出料气阀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顶盖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壳体和起吊耳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卡扣。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海绵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起吊耳和万向轮,便于移动搬运,当出现机械损坏时,维修搬运省时省力,设置了搅拌室,可以一边传输一边将余浆进行搅拌,能够使余浆质量有所提高,设置了检修门,当出现故障时,可以便于维修,设置了减震弹簧,可以对进料管起到有效的防震防压,并且能够起到支撑、缓冲和制动等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搅拌叶安装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标号:1、壳体;2、顶盖;3、起吊耳;4、进料口;5、控制开关;6、万向轮;7、视窗;8、出料气阀;9、出料口;10、进料管;11、增压阀;12、固定杆;13、减震弹簧;14、搅拌叶;15、电机;16、搅拌室;17、筛网;18、检修门;19、把手;20、散热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输送装置技术方案,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顶盖2、起吊耳3、进料口4、控制开关5、万向轮6、视窗7、出料气阀8、出料口9、进料管10、增压阀11、固定杆12、减震弹簧13、搅拌叶14、电机15、搅拌室16、筛网17、检修门18、把手19和散热口20,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顶盖2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4,进料口4的两侧均设置有起吊耳3,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视窗7,视窗7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5,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9,出料口9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气阀8,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检修门18,检修门18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9,且检修门18的下方开设有散热口20,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6,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管10,进料管10的中部设置有增压阀11,且进料管10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外侧安装有减震弹簧13,减震弹簧13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5,电机15的上方设置有搅拌室16,搅拌室16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14,出料口9的内侧安装有筛网17,控制开关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增压阀11、电机15和出料气阀8的输入端。为了使用者打开顶盖2时防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盖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为了壳体1和起吊耳2更加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壳体1和起吊耳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为了方便移动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万向轮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卡扣。为了使用者检查故障时便于打开检修门1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把手19的内侧设置有海绵垫。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将打开顶盖2,将余浆从进料口4倒入,进料管10的中部设置有增压阀11,控制开关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增压阀11、电机15和出料气阀8的输入端,打开控制开关5,余浆通过进料管输送到搅拌室16内,电机15带动搅拌叶14将余浆进行搅拌,可以通过视窗7观察内部搅拌情况,做到了一边传输一边将余浆搅拌,使余浆质量有所提高,余浆搅拌好后,使用者可通过出料气阀8,使余浆从出料口9流出,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起吊耳3,且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6,使输送装置便于移动搬运,当出现机械损坏时,维修搬运省时省力,固定杆12的外侧安装有减震弹簧13,可以对进料管起到有效的防震防压,并且能够起到支撑、缓冲和制动等作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18,当出现故障时,可以便于维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顶盖(2)、起吊耳(3)、进料口(4)、控制开关(5)、万向轮(6)、视窗(7)、出料气阀(8)、出料口(9)、进料管(10)、增压阀(11)、固定杆(12)、减震弹簧(13)、搅拌叶(14)、电机(15)、搅拌室(16)、筛网(17)、检修门(18)、把手(19)和散热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进料口(4)的两侧均设置有起吊耳(3),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视窗(7),所述视窗(7)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5),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气阀(8),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检修门(18),所述检修门(18)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9),且检修门(18)的下方开设有散热口(20),所述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6),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管(10),所述进料管(10)的中部设置有增压阀(11),且进料管(10)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外侧安装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上方设置有搅拌室(16),所述搅拌室(16)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14),所述出料口(9)的内侧安装有筛网(17),所述控制开关(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增压阀(11)、电机(15)和出料气阀(8)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生产余浆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顶盖(2)、起吊耳(3)、进料口(4)、控制开关(5)、万向轮(6)、视窗(7)、出料气阀(8)、出料口(9)、进料管(10)、增压阀(11)、固定杆(12)、减震弹簧(13)、搅拌叶(14)、电机(15)、搅拌室(16)、筛网(17)、检修门(18)、把手(19)和散热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进料口(4)的两侧均设置有起吊耳(3),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视窗(7),所述视窗(7)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5),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气阀(8),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检修门(18),所述检修门(18)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9),且检修门(18)的下方开设有散热口(20),所述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6),且壳体(1)的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唐生马永录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鸿生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