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370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27
公开了三相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三相不锈钢可包含形成在其内部的铁素体相;形成在包括表面的最外部分上的奥氏体相;以及形成在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之间的马氏体相。因此,通过包含其,可以提供具有高耐腐蚀性、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三相不锈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三相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公开内容涉及三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将活性氮(generatornitrogen)(N)渗入铁素体不锈钢的表面和内部使铁素体不锈钢相变获得的三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向不锈钢中添加氮时,通过细化晶粒提高了韧性,并且通过降低碳的扩散速率延迟碳化物的析出来提高耐腐蚀性。因此,通常向不锈钢添加预定范围量的氮来提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因此,开发了高氮不锈钢并通过向多种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中添加氮来商业化。氮在钢中的固溶度非常低,像碳一样,并且氮主要作为氮化物存在。由于氮具有比碳小的原子半径并且主要以惰性氮气状态存在,因此在钢中形成氮固溶体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氮的固溶度,可以使用包含大量与氮具有高亲和力的合金元素(例如,铬(Cr))的不锈钢。通常,这些不锈钢具有高的氮固溶度。通常,为了在合金钢中形成氮的固溶体,使用复杂的工艺和专用加压设备将量为数十ppm至0.45%的固溶度极限的氮溶解在熔融金属中。氮在钢水中的固溶度极限为约0.45%,并且已知其中难以溶解另外量的氮。图1是示出氮在合金钢中的固溶度的图。图1示出了相对于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不锈钢,包含:形成在中心区域中的铁素体相;形成在包括表面的最外区域中的奥氏体相;以及形成在所述铁素体相与所述奥氏体相之间的马氏体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3 KR 10-2015-01849491.一种三相不锈钢,包含:形成在中心区域中的铁素体相;形成在包括表面的最外区域中的奥氏体相;以及形成在所述铁素体相与所述奥氏体相之间的马氏体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不锈钢,其中所述奥氏体相、所述马氏体相和所述铁素体相从所述不锈钢的所述表面向内依次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不锈钢,其中所述不锈钢包含,以按全部组成的重量百分比(%)计,0.01%或更少的碳(C)、0.5%或更少的硅(Si)、17%至20%的铬(Cr)、1.0%至5.0%的钼(Mo)、0.1%至0.2%的镍(Ni)、1.0%或更少的锰(Mn)、0.01%至0.2%的钛(Ti)、0.1%至0.6%的铌(Nb)、0.1%或更少的铝(Al)、0.03%或更少的磷(P)和0.005%或更少的硫(S),以及剩余部分的铁(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不锈钢,其中溶解在所述奥氏体相中的氮的含量为1.0重量%或更多,溶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正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POSCO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