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45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51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汽车。防爆阀包括平基部和相对于平基部向外突出的隆起部,隆起部设置有横直刻痕和连接于横直刻痕一端的分支刻痕,横直刻痕与分支刻痕呈非零角度。该防爆阀包括相对于平基部向顶盖组件的外部突出的隆起部,该隆起部上设置有横直刻痕和连接该横直刻痕的分支刻痕,当壳体内部的压力过度增高时,气体在隆起部处产生应力集中并从横直刻痕和分支刻痕处将防爆阀撕裂,使得壳体内的气体得以释放,由此减小了二次电池发生爆炸的风险,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汽车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汽车。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是可以充电和放电的,如果二次电池处在如下情况,例如过度充电、被金属导体刺穿极片以及热箱测试时,则二次电池的内部会快速的积聚热量和气体,由此造成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严重时导致二次电池的膨胀和爆炸。二次电池通常设置有防爆阀,当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到防爆阀的开启压力时,内部气体从防爆阀释放,从而避免二次电池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汽车,旨在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所述防爆阀包括平基部和相对于所述平基部向外突出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设置有横直刻痕和连接于所述横直刻痕一端的分支刻痕,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呈非零角度。可选的,所述隆起部具有山脊状尖角,所述防爆阀的与所述隆起部相对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隆起部形状对应的凹陷部。可选的,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均设置于所述山脊状尖角的顶部,和/或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均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与所述山脊状尖角对应的底部。可选的,所述分支刻痕为两个,所述横直刻痕和所述两个分支刻痕呈Y形。可选的,所述两个分支刻痕相对于所述横直刻痕对称,所述横直刻痕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两个分支刻痕。可选的,所述分支刻痕与所述横直刻痕之间的角度为120°~150°。可选的,所述横直刻痕的长度为所述分支刻痕的长度的1.5倍~2.5倍。可选的,所述防爆阀还包括过渡部,所述隆起部经由所述过渡部与所述平基部连接,所述过渡部相对所述平基部倾斜设置。可选的,所述过渡部的倾斜角度为2°~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和连接于所述顶盖片的防爆阀,所述防爆阀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爆阀。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具有开口;以及上述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其中,所述二次电池顶盖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形成封装空间,所述电极组件封装在所述封装空间内,所述隆起部朝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突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二次电池。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组件用防爆阀,该防爆阀包括相对于平基部向外突出的隆起部,该隆起部上设置有横直刻痕和连接该横直刻痕的分支刻痕,当壳体内部的压力过度增高时,气体在隆起部处产生应力集中并从横直刻痕和分支刻痕处将防爆阀撕裂,使得壳体内的气体得以释放,由此减小了二次电池发生爆炸的风险,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分解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顶盖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顶盖组件的分解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顶盖组件的防爆阀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爆阀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00-二次电池;100-壳体;200-顶盖组件;202-顶盖片;202a-防爆口;204-第一端子板;206-第二端子板;208-防爆阀;2082-边缘连接部;2084-中央排气部;20842-平基部;20844-隆起部;20844a-横直刻痕;20844b-分支刻痕;20846-过渡部;300-电极组件;302-第一极耳;304-第二极耳;400-绝缘膜;500-第一集电体;502-第一极耳连接部;600-第二集电体;602-第二极耳连接部。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二次电池的分解视图。二次电池1000包括壳体100、二次电池顶盖组件200(以下简称顶盖组件)、电极组件300以及绝缘膜400。其中,电极组件300和绝缘膜400被容纳在壳体100内,电极组件300被绝缘膜400包裹,壳体100的开口可以由顶盖组件200密封,顶盖组件200与壳体100的接触部分可以通过例如焊接彼此连接。电极组件300通过卷绕或层叠的方式制成,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用于隔开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隔板,这里,第一极片可以用作负极片,第二极片可以用作正极片,反之亦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均包括涂覆活性物质的涂覆部分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部分,由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涂覆的活性物质的材料不同,使得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极性。例如,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正极片所涂覆的活性物质可以为磷酸铁锂、钴酸锂和锰酸锂等,第二极片为负极片,负极片所涂覆的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第一极片的未涂覆部分形成第一极耳302,第二极片的未涂覆部分形成第二极耳304。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集电体500和第二集电体600,电极组件300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可以分别被连接到第一集电体500和第二集电体600。第一集电体500为导电材料,其与位于电极组件300的一端的第一极耳302连接,以便与第一极片连接。第一集电体500包括第一端子连接部和第一极片连接部502,第一极片连接部502与第一极耳302连接,第一端子连接部与顶盖组件200的第一电极端子(附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端子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电极端子与连接孔匹配设置,以便将第一电极端子容纳在连接孔内,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一端子连接部可以通过例如焊接彼此连接。第二集电体600由导电材料制成,其与位于电极组件300的一端的第二极耳304连接,以便与第二极片连接。第二集电体600包括第二端子连接部和第二极片连接部602,第二极片连接部602与第二极耳304连接,第二端子连接部与顶盖组件200的第二电极端子(附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端子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电极端子与连接孔匹配设置,以便将第二电极端子容纳在连接孔内,第二电极端子与第二端子连接部可以通过例如焊接彼此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1虽然示出了第一极耳302和第二极耳304从电极组件300的侧部伸出的情况,但是,电极组件300的结构不仅限于此。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顶盖组件的俯视图。顶盖组件200包括顶盖片202、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附图中未示出)。顶盖片202上开设有端子孔(附图中未示出),以允许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向外伸出。示例性的,第一电极端子伸出顶盖片202的部分与第一端子板204连接,进而与外部导电端子连接。相似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二电极端子,即,第二电极端子伸出顶盖片202的部分与第二端子板206连接。顶盖组件200还包括防爆阀208,防爆阀208与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包括平基部和相对于所述平基部向外突出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设置有横直刻痕和连接于所述横直刻痕一端的分支刻痕,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呈非零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用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包括平基部和相对于所述平基部向外突出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设置有横直刻痕和连接于所述横直刻痕一端的分支刻痕,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呈非零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具有山脊状尖角,所述防爆阀的与所述隆起部相对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隆起部形状对应的凹陷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均设置于所述山脊状尖角的顶部,和/或所述横直刻痕与所述分支刻痕均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与所述山脊状尖角对应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刻痕为两个,所述横直刻痕和所述两个分支刻痕呈Y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支刻痕相对于所述横直刻痕对称,所述横直刻痕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两个分支刻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刻痕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王鹏邢承友蔡如来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